清明知识知多少——息县第十一小学南校区主题班会侧记

静待花开

<h3>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了<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span>使学生能全面正确的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息县第十一小学南校区3月29日开展了题为“清明知识知多少”的主题班会!</h3> <h3>一、清明节起源历史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朝,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的融入有关。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死于火中的忠臣介子推而将其忌日命为寒食节,其后一天定为“清明节”。<br></h3> <h3>二、清明节风俗习惯 扫墓、踏青、植树、牵钩、荡秋千、放风筝、插柳、冷食等 三、清明节文学记录 节日谚语、农事谚语和清明有关的古诗。 四、 缅怀革命先烈,领悟革命情怀 (1)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民族传统, 继承革命遗志,让我们共同踏上被记忆尘封已久的革命道路,共同追忆那红色足迹!讲述革命英雄故事。向先烈们致敬! (2)作为新时期祖国的花朵,我们应该怎样报效祖国呢? 丰碑长在,英魂永存!我们要:发扬革命传统,继承英雄业绩,牢记人民期望,立志报效祖国。我们要在实践中学习真知,锻炼意志,培养品德,全面发展,成为继往开来、大有作为新一代!在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中,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弘扬革命精神,向烈士们学习,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br></h3> <h3>诚然,我们未出生在战争年代,不能为祖国的解放而奋战沙场。但是,既然我们出生在这个和平发展的时代,就应该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让我们把先烈们的宏愿铭刻在心,去刻苦钻研,为描绘一个更壮观的时代而努力吧! <br></h3>

清明节

清明

踏青

报效祖国

我们

先烈

革命

寒食节

好时节

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