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高邮——镇江 晴转阴 骑行100公里</p> <p class="ql-block">清晨不到5点,就别一个送葬的车队的炮声吵醒了。好奇地钻出帐篷,拍下这段视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南方的这些城市可以在城市里边摆灵堂,原来他们不放鞭炮,用的是那种电子炮,也不撒纸钱,不会对城市的清洁增添麻烦,用的是西洋乐器。</p> <p class="ql-block">今天继续沿着运河的河堤,向扬州方向骑行。</p> <p class="ql-block">运河上的船闸。</p> <p class="ql-block">夜泊送河边的货船,得到船家的允许,我上船查看哪一下,了解了货船的结构和动力。</p> <p class="ql-block">运河中的灯塔。</p> <p class="ql-block">一艘新的货船马上就要投入运营了。</p> <p class="ql-block">进入江都界。</p> <p class="ql-block">到达昭伯镇。</p><p class="ql-block">谢安,字安石。东晋时期政治家、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堂弟。</p><p class="ql-block">谢安出身陈郡谢氏。自少以清谈知名,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他才东山再起,历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简文帝逝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桓温死后,更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使晋室得以存续。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年),谢安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p><p class="ql-block">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p> <p class="ql-block">到达江都区后,没有查看地图,一直沿着大路往前走,可走着走着,发现不对头了,这条路是通往泰州的。马上打开地图,发现已经偏离原来预定的路线,往东走出去了大约56km。重新导航往西骑行。</p><p class="ql-block">真是歪打正着,因为这次偏离了原定的路线,我才看到了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和三河六岸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来到东关逛逛古街。</p><p class="ql-block">扬州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东关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原来南方的米酒就是这样制作发酵的,今天才真正见到了它制作的流程。</p> <p class="ql-block">个园和东关景区是在一起的,顺便又参观了一下个园。票价45元,微信扫码就可入园,虽然喇叭中一再提醒戴口罩测温。但是没有看到一个游客戴口罩,也没有工作人员测温。看来新冠疫情在我大中国已经得到了控制。</p><p class="ql-block">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盐阜东路10号,曾荣获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这座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为住宅园林。</p><p class="ql-block">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园名源于“竹”字——月映竹成千个字。园内竹石兰桂,景甚美;除竹外,最富盛名者四季假山,以石垒成四季之景,徜徉间即遍历春夏秋冬。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是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 </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年间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后将其唤作瘦西湖。</p><p class="ql-block">瘦西湖其实就是宋代的护城河遗弃的一段。现在开发为景区,由于时间关系,就没有入园参观。瘦的意思是瘦小吧?可能就是说瘦西湖的这个景区就是浓缩版的西湖景区。这是我自己想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正确。</p> <p class="ql-block">时间还早,今天不赶路,就骑车在扬州城里随便转转。</p> <p class="ql-block">青山隐隐水迢迢,</p><p class="ql-block">秋尽江南草未凋。 </p><p class="ql-block">二十四桥明月夜,</p><p class="ql-block">玉人何处教吹箫。</p><p class="ql-block"> 扬州确实是个令人留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来到烈士陵园,本来想认真的瞻仰一下。可是清明节快到了,当地学校组织学生来集体扫墓,所以就再没有停留。</p> <p class="ql-block">扬州市区距离渡口还有17、8公里的路程,为了按照计划天黑前赶到镇江。所以骑行赶往渡口,也就是瓜洲。</p><p class="ql-block">骑行一个多小时来到渡口,由于天色已晚,就没有再逛逛瓜洲古镇,而是买票直接上船向对岸渡去,连人带车五元钱的船票,推车上船开始向江南进发。</p> <p class="ql-block">也就10多分钟就到对岸了,推车上了岸,踏上了江南的土地,到江南了,西北狼终于到江南了?呵呵,真的么,以前老在地图上看的江南今天终于骑到了......</p><p class="ql-block">镇江我来了,江南我来了,今天终于来到了江南大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陵津渡小山楼,</p><p class="ql-block">一宿行人自可愁。</p><p class="ql-block">潮落夜江斜月里,</p><p class="ql-block">两三星火是瓜州。</p><p class="ql-block">这是张祜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诗人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以此诗抒写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新。这首诗的境界,清美之至,宁静之至。那两三星火与斜月、夜江明暗相映衬,融成一体,如一幅淡墨山水画。</p><p class="ql-block">渡过长江到镇江,首先来到诗人曾经夜宿的西津渡,看看诗人所看到的景色,体验一下诗人写诗时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今天晚上我就在西津渡野营。</p><p class="ql-block">吃过晚饭,开始夜游西津渡。</p><p class="ql-block">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p> <p class="ql-block">今天不赶路,从高邮到扬州60km,出扬州到渡口,过江再到西津渡,加上扬州市区骑车游玩的,总共骑行100k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