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太阳的脚印

褪尽浮华

<p class="ql-block">  此文是对母亲的革命工作经历和入党经历的回忆,谨以此文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盛大庆典。母亲彭易林口述,女儿齐小青整理。</p> <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一名普通的老党员,虽已离休赋闲多年,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她身上仍未改变。如今99岁的她仍笔耕不辍,终身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教育后人爱国爱党爱岗位,努力工作报效国家。人们常说,岁月的流逝能冲淡脑海中的很多记忆,但母亲的革命工作经历和入党经历,却历久弥新,永远不能忘怀……</p> <p class="ql-block">  母亲出生于20年代初红安县的一个书香世家,幼时在家读私塾,由外祖父教她,9岁时外祖父到黄岗地区做法务工作。有一次,母亲随外祖父在黄冈县城游玩,看到城里一些小孩背着书包去上学,他们的老师留短头发,穿裙服,心里非常羡慕,也想同他们一起去上学,希望自己长大后也留短发,穿这样的裙服,做一名教师!</p> <p class="ql-block">  当她向家人表达志向时,外婆不同意,说女孩读书没什么用,而我母亲却很执着,极力说服外婆,但外婆仍不同意,并说:“你一女孩子,去城里,人生地不熟,谁收你入学?”此时,母亲突然想起,在县城里看见过“黄岗地区中心小学”的招牌,于是,试着写信给从未谋面的校长,信中表达了想来上学的强烈愿望!</p> <p class="ql-block">  在满怀希望的等待中,母亲终于收到校长的回信,校长夸奖母亲毛笔字漂亮,文字语言通顺,欢迎她就读。她和6岁多的表兄收拾好篾箱行李,表兄拿着压岁钱,他们瞒着外婆去县城小学报了名。校长按她俩年龄大小就先插班试读,结果每学期考试,二人成绩都名列前茅,他们连续跳级,后来母亲考上了湖北省第二女子中学!</p> <p class="ql-block">  不久抗战爆发了,革命先驱董必武来校作报告说:“脱下你们的学生装,回老家去,到敌人的后方去,要和工农兵结合在一起,那样你们将走出自己的道路!”受此鼓舞,母亲把弃学回家乡抗战的想法告诉了外祖父,得到了外祖父的赞同。回乡后,她动员全家腾出家中占地面积五百多平方的私塾,(因私塾门口有一棵桂花树,外祖父把私塾取名“桂林草堂”),用于支援新四军第五师办兵工厂,“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这魂牵梦萦的红安精神,既浓缩了那个红旗漫卷、激情燃烧的烽火岁月,也折射出无数中华儿女,支前群众的共同心声。母亲当时在鄂豫边区创办的红安县抗日小学担任副校长期间,发动群众,支援前线,为支持抗日事业,为培育革命火种,积极投身“冬学”洪潮。</p> <p class="ql-block">  从1943年到1944年,“冬学”全天都有课,每期有四百多人参加学习,就连下雨天,大家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也要赶来上课。到了后期,一所冬学就成了一支抗日宣传的小分队,大家提高了觉悟,学到了知识,纷纷以各种方式支援抗战一一有的为前线做棉鞋、纳袜底;有的加入站岗、放哨;有的抓紧农业生产,主动多交救国公粮;还有的学员直接参军奔赴战场。</p> <p class="ql-block">  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革命后方经历7年磨练的母亲,已从一个只知爱国,不识“五谷”的青年学生成长为既熟悉农村工作,又和农民建立了深厚感情的革命工作者。由于母亲在冬学所任的职务需组织学生配合民兵站岗、放哨、查路线、送信,参加政治、生产等活动,母亲引起国民党特务注意,没多久被国民党当局列为暗捕对象。危急中,奉鄂豫边区县长魏天一同志的命令,到武汉六渡桥第九小学隐蔽,并接受党的新任务:在武汉教育界开展民主运动,准备迎接武汉解放。于是,母亲连夜领取了两块银元,起程去武汉,当晚国民党特务全村清查追捕母亲,此时外祖母托离家附近的大枫树湾远亲尼姑黄姐庵中躲藏。深夜,敲门声在庵中响起,机智的尼姑黄姐将母亲藏在堆茅草的暗楼上,又用许多大篾扫帚堆在母亲身上进行掩盖,结果特务进来搜査,一无所获,天亮后,母亲非常感谢尼姑,要给她钱。这尼姑再三推辞不要,只是说:“你以后路过这里,送壶油来供奉油灯”。母亲离开家乡后一直没机会回乡,但她心中一直记得欠这庵里一壶油,万分愧疚。母亲带着魏县长给吴校长的信来武汉,后由吴校长(也是红安人,民主党派)先安排在教导处工作,后做语文老师。</p> <p class="ql-block">  我清晰地记得母亲曾多次提起她年轻时在六渡桥小学任教时的同事和室友陈畏君阿姨,其父陈荫林在其兄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谭秋和革命先驱董必武的引导下,参加了革命,早年负责湖北省农民运动。陈荫林曾参加毛泽东在武昌筹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并根据中共湖北省委的部署,带领湖北省农民武装训练班学员600余人,乘小火轮顺江东下,追赶贺龙部队,参加了“八一”起义。由于连续长途行军,加上食宿无保障,陈荫林身染重病,没有及时得到治疗,不幸病逝,时年二十九岁。陈荫林高尚的革命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影响着女儿陈畏君,在地下党组织的关心下,将她安排在六渡桥小学教书,她父亲和伯父的英勇事迹,潜移默化地影响同寝室的五位女教师。后经母亲的介绍,她们全部发展成为民盟成员,加入了民主党派。母亲也在豫鄂边区军分区城工部的领导下,秘密地和曾任陈少敏秘书的蔡国栋同志单线联系,在武汉开展反独裁、反迫害、反饥饿、反内战、护厂护校的民主运动。</p> <p class="ql-block">  1949年解放前夕,曾任新四军五师第一军分区政委程坦南下,在武昌开办湖北人民革命大学,专程来学校看望母亲,表扬她的民主运动开展得好。此时曾任武汉市长的吴德峰也来学校,看望陈畏君并见到五位室友,对陈畏君说,“你父亲和伯父都是共产党员,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你是烈士的后代,你要争取加入共产党”,并向她们讲到了全国即将解放的喜讯……。由于陈畏君的弟弟陈小君当年被抓进国民党牢中因病去世,她的母亲被组织上安排到保育院工作。丧父失子的陈母很悲伤,大家休息日就带礼物去看望陈母,这个习惯母亲一直坚持。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母亲总带我坐公交车到武昌鼓楼洞蛇山脚下的陈母家,看望老人,直到陈母1987年去世。</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五位室友虽分别调动工作,提拨到不同工作岗位,但革命的友谊使他们一直保持着联系,经常交流学习工作生活情况。母亲也于50年代初调入硚口区第十六小学任校长,因三反五反工作成绩突出,被选调到桥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任副主任和教育科任副科长。此时母亲已是武汉市第二届人民大会代表,因长期受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影响,特别是室友陈畏君也加入了共产党,母亲更加向往早日加入共产党。她说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打败了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才给了她走上领导工作岗位的机会,她的一切都是党给予的。因此她对党、对国家感情特别深厚,并将这种感情化作了做好革命工作的永恒动力。母亲常说,不是抗战爆发,她的理想是读大学后做教师。</p> <p class="ql-block">  硚口区委选派三人去华中师范大学读涵授,由于母亲工作勤恳,成绩显著,被选派为其中一员。母亲报的是她爱好的古典文学语言涵授班。因父亲长年在省里任领导,经常去外地开会和工作,所以母亲既要独立持家,又要培养我们兄妹三人;又因是单位的领导,她边发奋工作边挤出时间读涵授课程,坚持三年多上完了十五门课程,各门考试通过拿到了毕业证书。母亲常欣慰地说共产党使她又圆了大学梦!</p> <p class="ql-block">  也就在此时,她萌生了向党靠拢的想法,并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然而让她意想不到的是,由于当年她参加民主运动加入过民主党派,所以加入共产党组织上需要时间考核,这个打击犹如早春的寒流,但母亲的心并没有被彻底“冻僵”。特别是当年鄂豫军分区政委程坦同志南下后在湖北省任副省长也常来家看望和鼓励母亲加入共产党,并说民主党派的成员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般情况下只要他确实是自愿要求入党,而且又真正具备了共产党员的条件,党组织应考虑吸收他们入党,手续按党章规定办理。你要接受组织的考验,不要背任何思想包袱,努力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母亲说如果受此打击就心灰意冷,一蹶不振乃至自暴自弃,那就是自己的错了。于是她把对党的深厚感情深藏心底,以灿烂的笑容面对工作和生活,一如既往地做好党和人民交给的工作。由于母亲积极工作硚口区党组织推荐她于1954年1月加入了共产党,从此她走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道路。母亲能正确对待入党接受组织考验的态度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她对选定的目标坚持不动摇,终于在调入桥口区新的领导工作岗位完成了入党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  母亲说她加入党组织后就没参加民盟的活动,而每次参加单位的党支部活动时,却总是第一个出现。虽然是单位领导仍为大家沏茶倒水做党日生活笔记,乐在其中。母亲关心群众生活,谁的家乡出现灾情,她号召大家为受灾乡镇捐款捐物。在文革中因新四军五师中原突围的问题能正确接受组织的调查,因只身带三孩子去安陆农村插队落户三年,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与他们打成一片,所任安陆县硚口五七干校的连指导员的工作受到硚囗区委的表扬。1972年后返回硚口区卫生局负责的爱国卫生及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多次受到省市区表彰。</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面对全新的政治经济局面和喜人的发展形势,母亲也于1985年离休。她受硚口区委的聘任为硚口老年大学的副校长,她再次怀着对党的无限深情,以巨大的热情,将全副身心投入到老年教育工作中,在硚口老年大学任职十六年,不辞辛劳,在学校里送走了一个个春夏秋冬,书写着自己无怨无悔的人生。她多次被评为省市区优秀老年大学校长,这是母亲忠诚于党的老年教育事业的有力佐证和最高奖赏!她拿起笔,写文章写诗歌,讴歌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党,用几十年的亲身感受抒写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社会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她所写的诗稿近千首,不少获得全国及省市优秀作品奖,并著有巜易林诗词集》,内容十分珍贵,记录了她从抗战时期至解放前后到离休后生活的所思所感所悟。</p> <p class="ql-block">  同时她是全国和省市区诗词协会的会员,也是省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华中地区中原女战士联络组会员。她积极参与编写《中原女战士》和巜鄂豫公学》湖北人民革命大学校史书籍的出版工作,编委会将编写出版的上万册红史历史书籍赠送武汉地区的大学,传播红色历史。母亲还担任硚口区几所小学的革命传统义务辅导员,深入到社区和学校及交警大队向年轻人讲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并以96岁的高龄于2019年获得武汉市老年大学十佳优秀学员称号。</p> <p class="ql-block">  更使母亲终生难忘的是在2015年9月3日,这天是她一辈子最幸福的一天,她说这是她人生的压轴戏。以94岁的高龄,有幸作为湖北省抗战支前模范代表,受邀赴京参加9.3大阅兵,她和很多老战士一样,乘坐检阅车经过天安门时,习主席向他们挥手,官兵向他们致敬,尽管通过天安门只是一瞬间,可那一幕在她心中,却是难忘的,永恒的!在阅兵现场,她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威武的军队、先进的装备,强大的国防,被欺辱的历史不会重演。与她当年并肩作战的不少战友牺牲了,她能活到今天很幸福了。70多年前,鬼子在我们的土地上横行,她在党和新四军的领导下,做了一点微小的事情,党和国家却给了她给这么大的荣誉。她把阅兵证和相关物品视为珍宝收藏,她说这是党和人民给她的荣誉见证。</p> <p class="ql-block">  母亲说她生活的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有英雄的人民抗击并战胜疫情。今年将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母亲回忆自己的革命经历和入党经历,特别是回忆我们党一百年披荆斩棘,风雨兼程,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全国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正已坚如磐石的信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中国梦迈进!不禁感慨万千……她感概在她人生即将迈入百年之际,有幸赶上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庆和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和建国七十周年庆,又赶上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的盛大庆典。</p> <p class="ql-block">  母亲整理准备了几年的诗稿,准备将1995年以前所印的诗词和至今所写的上千首歌颂党和祖国及国家在政治经济建设等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诗词合编成集,献给党的百岁诞辰!并把这本诗集,视为对党和政府,对历史和友人的一份永恒纪念。</p> <p class="ql-block">【原创】贺彭老先生《易林诗词集》付梓</p><p class="ql-block">作者:张爱莲</p><p class="ql-block">笔耕不辍九旬多,</p><p class="ql-block">戎马生涯壮志歌。</p><p class="ql-block">文化养心康健乐,</p><p class="ql-block">衔梅古韵颂山河。</p><p class="ql-block">武汉龙飞紫竹轩即兴诗,敬请99岁高龄的彭老先生斧正!</p> <p class="ql-block">  虽然母亲一生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对党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对党真诚的感情以及数十年如一日地持之以恒、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传承给我们子女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让我明白,在关键时刻,总有党员冲在最前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不仅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鼓舞着我当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也光荣成为数千万名党员中的一份子。</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虽已退休,但母亲作为一名老党员一直是我心中的榜样,我要向母亲那样,让初心融入血脉,让使命扛在肩上,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为公安事业发挥余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