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和美”之约,邂逅语教芬芳——萍钢小学语文教师和美课堂之行

T^0^T

<p class="ql-block">  三月春朝末,人间四月天。2021年3月27日,萍钢小学十名小语老师在刘奕校长的带领下,齐聚长沙共赴“和美课堂”之约。<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两天的学习聆听了多位名家讲师的课程与讲座,受益匪浅。</span></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是魏星老师为我们带来五年级丰子恺先生的《手指》。魏老师以学过的《白鹅》一课为契机,来了解作者的文章风格。你瞧!魏星老师的课堂聚焦“幽默风趣”,让孩子边朗读边体味,提炼出生成幽默的元素,并当堂写出一段幽默风趣的五官速写,这样妙趣横生的课堂,怎不让人觉得如沐春风?</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由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蒋军晶老师给我们带来了部编版四年级《海的女儿》。“不断追寻你的目光,我好奇你们会被哪些句子打动”。我不希望你把课文原原本本念一遍,我相信你们可以自己组织语言表达。”蒋军晶老师在循循善诱中引导孩子关注童话语言的想象力,在思辨中读懂小人鱼灵魂的真善美。<span style="font-size: 18px;">指导学生重读细节,感受小人鱼的特别,感受童话情节上的神奇。</span></p> <p class="ql-block">  著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孙双金带来了一堂四年级《古诗二首》。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孙老师在反复诵读、吟唱品析中,让孩子触摸到千年前那个雨夜诗人内心的清冷。<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注重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的基础上,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诗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的意境。</span></p> <p class="ql-block">  戴建荣老师的课堂,充满童趣而又诗意沛然。在《池上》这堂课中,戴老师先让孩子们回忆以前老师所教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再利用汉语言特有的音律,运用读、唱、吟、舞的方式有机结合和着,和孩子们一起载歌载舞,欢声笑语中孩子们反复就置身于小池,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中,孩子们既读懂了诗意,感受到诗的意境,又享受着学诗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古文读读背背一样趣味多多,且看赵志祥老师的《自相矛盾》,整堂课以读代讲,以多种多样的朗读贯穿全课始终,男女生竞赛读、师生竞赛读,轮轮比赛;现代文、课文原文、竖版、去标点、繁体字、大篆体,层层加难……跟赵老师PK,孩子们可能觉得胜券在握,没想到赵老师拿出了杀手锏——吟唱,不知觉间,孩子们读懂了、会背了,孩子们在快乐的朗读中理解领悟文言文的内涵,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方法。</p> <p class="ql-block">  何捷老师的课堂,给学生不一样的思维和见解,让我们为之赞叹不已。何老师的:“读得准准的,读得顺顺的,读得古古的,读得明明白白的”的教学模式和“走”的古今异义教学,使得台上台下掌声不断。幽默风趣而又睿智的评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的角色扮演更是让课堂充分发挥了活力,充分发挥了课堂的实践性。</p> <p class="ql-block">  何老师的说课和讲座同样精彩。何老师指出:首先要精炼知识,重建寓言的学习路径还要有一种教学理想———打一般球的方法,为老师指明了学习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讲座一结束,老师们迫不及待的跟名师合照。</p> <p class="ql-block">  孙庆博老师执教的《陶罐和铁罐》,抓住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让学生们在读中感悟道理。</p> <p class="ql-block">  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中华古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盛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称得上《诗经》三百篇最美的句子,南朝宋代刘义庆《世说新语》也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张学伟老师便给我们带来了美美与共的《诗经 采薇》,首先张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诗经”,如曹操的《短歌行》、作家琼瑶名字的由来和古人的爱情故事中,让我们知道《诗经》无处不在。 更为震撼的不仅是《诗经》中文字的美丽,还有《诗经》中音乐盛宴的享受。 这堂课我们走近《诗经》,爱上《诗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杭州著名特级教师罗才军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人物描写一组”之《两茎灯草》示范课,罗老师以五“见”为主线,从“见”文、“见”形、“见”心,“见”性和“见”本,一步一步让我们感受到古白话文的情味,不断的通过诵读、比较、体味等手段走近文本,读见严监生的形象,体味严监生的心理变化,揣摩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其妙处,最终让学生在理解内容和感悟形式上得到和谐发展。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他的抽丝剥茧教法,当学生回答“形象生动”一词,罗老师会引导孩子说怎么“生动”,怎么“形象”,一堂课下来,相信孩子们不再是有浅浅的概念,而是在人物描写方面抓住人物动作细节,心里变化过程等感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p> <p class="ql-block">  听名师的课,就像听一曲舒缓的音乐,真是美哉、乐哉也!老师们一个个认真地听着,一个个认真地做着笔记。</p> <p class="ql-block">  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课,一场场充满智慧的讲座,令我们身心愉悦。“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在长沙,我们遇见最美的语文,遇见最美的课堂,遇见最美的老师。愿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渐行渐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供稿:李婷 文媛 吴倩芝 官慧佳</p><p class="ql-block">图片:全体参加培训小语老师</p>

老师

课堂

诗经

孩子

特级教师

学生

诵读

语文

我们

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