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到底是什么?什么是语文?

曾一平

<h1><b>一、 语文是一门最难教好、也最难学好的学科</b></h1> 一提到“语文”,人们便自然而然地想到学校开设的“<b>语文课</b>”,或者“<b>语文课本</b>”。<div><br>其实,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简称。因此,<b>语文课也就成了包含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综合性学科。</b></div><div><br>如果用一句最为通俗的话来讲——<b>语文就是一锅“包罗万象的大杂烩”</b>。因此,在所有学科之中,语文也就成了最难教好、也最难学好的学科。</div><div><br></div><div>即使你在学校的历次语文考试中都是满分,你的语文也未必就已经学好了。</div><div><br></div><div>比如:有的语文老师就不一定能够写出一篇像样的散文或小说,更不用说诗歌了;参加演讲比赛也未必能够获奖。大学中文系教授参加语文高考也未必都能够获得高分。因此,在历年高考中,数、理、化等学科拿满分的不乏其人,而语文高考我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得满分的(或许是我孤陋寡闻吧)。<br></div> <p class="ql-block"><b>二、 语文是一门必须花大功夫学好的学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同行中流行这样一句话:“<b>赢得了语文就赢得了高考。</b>”意思是语文学好了,考好了,其他学科的考试成绩也就水涨船高了。不仅高考如此,其他各种考试也无不如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学生,如果识字量很有限,在阅读理解方面必然会受到影响;阅读理解跟不上,在其他学科考试中的读题速度、对题目的理解也就受到相应的牵制,这能考出好成绩来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谓“会读书”就是在识字量、词汇量、文学文化知识、阅读速度与效率,理解、分析、归纳综合能力等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而这些优势的形成恰好都跟语文学习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学生如果“会读书”,凭借相应的工具书及上网搜寻相应参考资料的能力,所有的教科书在提前预习中就能够理解其中大部分内容,书上的大部分练习题不用老师讲解也能够独立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早期任教的学校有一位高中毕业生,那时还没有恢复高考,于是刚毕业就被学校留下来担任高中语文教学,因为教学效果受到同行及家长的一致好评,不久便担任本校高中语文教研组的组长,还被评为全市优秀教师,几年后通过西南师范大学的本科在职函授培训,以后在第一批教师职称评定中便被评审为中学高级教师。这一切无不得益于他“会读书”,而且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p> <b>三、语文是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随身宝”</b><div><br>在我的教学经历中,发现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都没有多大的兴趣,更不用说爱好了,尤其是数理学科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因为当时整个社会就盛传着“<b>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b>”的“格言”。</div><div><br>为了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便反复跟学生宣讲:“语文是你一生中非常有用的随身宝。”</div><div><br>在学校学习期间,<b>语文是你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工具</b>;当你走进社会之后,<b>语文便是你一生中通往成功的桥梁</b>。</div><div><br>假如你不会“说话”,能够顺利地找到工作吗?即便有幸找到了工作,你能够与同事或上下级巧妙而有效地交流吗?能够把关系处好、工作搞好吗?</div><div><br>假如你的写作能力太差,不会写工作计划、不善于写总结报告,更不会宣传演讲,你一生又能有多大出息、干多大的事呢?当然,你若是一个重要部门的重要领导,你可以给自己配备能力很强的秘书或助理,但假如你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限,他们能够正确领会你的意图而把工作做好吗?</div><div><br>假如你要终生从事美术创作,如果你不会给你的精心之作精当命名,你作品的价值将大打折扣。</div><div><br>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就是一个人如影随形、无法伪装或掩盖个人内涵的“标签”。你一开口说话或提笔写字,你的人格秉性、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等等个人内涵,就像贴在你脸上的标签一样立即显示出来。</div><div><br><b>语文就是你们一生中非常有用的“随身宝”</b>,你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会用这件宝贝(学好了语文),它便会为你的人生增光添彩,不会用(语文水平太差),它就会成为你一生中难以摆脱的最大麻烦。</div><div><br>学生都是明理的。我反复宣讲的功夫没有白费: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都非常重视,以后的教学效率也就随之而不断提升了。<br></div> <b>四、仅靠语文课堂是学不好语文的</b><div><br>语文课堂教学的成效跟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是密切相关的,但它绝对代表不了语文学习的全部,它仅仅是一个发端、一个指引。因此,课堂功夫不能差,但课外功夫更加重要。</div><div><br>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说”三个重要环节,无论多么高明的老师,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br><br>就以“<b>读书</b>”而言,单凭中小学那点语文教材及课堂阅读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div><div><br>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b>应该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b>”。北大资深教授钱理群先生有更为明确、直接的表述:“<b>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b>”。当下语文教育乃至中国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丢失了读书之“根”上去找到原因。</div><div><br>在小学六年中,学生如果不能够读完300——500本“像样的书”;初中生若没有500——1000本的课外阅读量,高中生若没有1000——2000本的课外阅读量,单就阅读量而言就是一个很大的缺陷。这里就涉及到两个问题:</div><div><br><b>第一、读什么书?</b></div><div><b><br></b>小学阶段,中外文学名著至少得读个十来本,科普读物、名人传记、历史小说、生活常识、寓言童话集子等等、根据实际情况各有侧重。观看适合而有价值的影视剧也可以视为阅读。</div><div><br>中学阶段阅读范围就更加广泛了,除了弥补小学阶段的阅读缺陷之外,还可以延伸到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生物学、仿生学、社会学、宇宙学、未来学等等诸多方面,学科门类要尽可能广泛。这种广泛阅读与学者的研究性阅读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作为中学生,主要是拓展知见视野,扩展胸襟、提升精神境界、弥补课堂学习之不足。而不是要钻研某些学问,</div><div><br><b>第二、哪来那么多时间?</b></div><div><b><br>时间就像海绵里面的水,是挤出来的。</b></div><div><br>小学六年12个寒暑假,周六、周日总共600多天,还有其他节假日。少去几个培训班、少玩手机与电子游戏,提高作业效率,时间完全是足够的。</div><div><br>根本问题并不是时间问题,而是如何培养孩子<b>阅读兴趣的问题</b>。孩子有了阅读兴趣,他们自然就会挤出时间来了。</div><div><br>还有就是<b>阅读方法的问题</b>。高效的阅读方法不仅速度快,而且效果好。近些年来许多民办教育机构推出了许多快速阅读法、高效阅读法,如果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方法,阅读量在上面的基础上翻个两倍、三倍都完全不在话下。作为学校的语文老师(包括学生家长),就不能够仅凭老一套方式教学生读书了,而应该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相关信息,并甘当小学生“拜师学艺”,尽快地为自己“充电”,单靠吃老本肯定是不行的。校方领导也应该努力为老师“充电”提供相应的帮助或条件。<br><br>以“<b>写作</b>”而言,单凭中小学那点作文教学方式及作文量也是远远不够的!</div><div><br>我有一个姓张的女学生在初中三年之间自己写的日记、诗歌、杂感等等,就有几十,文字量不下于50万字,当时市面上还没有电脑,她完全是凭手写的,字迹还非常工整、漂亮,这完全是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行写作的。这当然只是一个特例,但也说明一个问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一旦充分调动起来,其成效是令人难以想象的。</div><div><br>学生写作文的功夫主要是在课外,老师的本事在于<b>变“要我写为我要写”</b>。只要<b>目标明确,信心坚定,肯下功夫</b>,办法就会层出不穷,我就大可不必在此赘言了。<br><br>以“<b>说话</b>”而言,普遍认为中小学生根本就不是问题。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认识误区。实质上,“<b>说话”是一个人一辈子都要学习的一大学问。</b></div><div><br>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会说话”是绝大多数人一生的缺陷,不然,人类社会就不至于有那么多的误解或误会了。<br><br><b>什么叫“会说话”?简而言之有以下几点:</b></div><div><br><b>第一、言简意赅,要言不烦。</b></div><div><br>许多“长会”、“大会”,领导人口若悬河、长篇大论讲了大半天,而听者往往不得要领,开会与不开会没有根本性的区别,既浪费自己的时间,更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在家庭教育中,不少父母老生常谈、翻来覆去、唠唠叨叨,不但没有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倒让孩子感到十分厌烦。在课堂教学中不少老师废话连篇,套话重复,单是组织课堂教学这个小小环节就不但浪费了不少时间,而且效果也不好。不少语文老师对于课文的串讲、分析,基本上都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讲解了几十篇、上百篇文章,学生还是不会分析课文、提炼中心思想(学生不会读书),导致高考、中考中的阅读分析题成了丢分最多的一个板块。<br><br><b>第二,能够引发听者的高度兴趣。</b></div><div><br>为什么不少学生讨厌上课?很大程度上是老师的语言没有吸引力,引不起学生听课的兴趣。</div><div><br>在应聘谋职中,不少应聘者没有几句话就被开掉了,跟语言表达水平与能力不无关系。</div><div><br>在销售中,巧妙的语言表达能力便是促销的助推器,各行各业的“销售冠军”,绝对没有不善言辞之人。<br><br><b>第三、能够让听者“动心”。</b></div><div><br>所谓“动心”就是要达到说话者的目的,即使没有达到目的,也要做到不让对方难堪、自己掉价,并且留有继续交谈的余地。</div><div><br><b>学生学会说话,单靠课堂教学能够奏效吗?</b></div><div><br>课堂教学的作用不外乎做个示范,同时给学生指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方向与路径,大多数的实践与练习都是在课外。而老师的<b>着力点则是课外练习、实践中的引导、督促与检查落实</b>。<br></div> <h1><b><a href="https://www.meipian.cn/3h3vl0uq?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更多关系阅读》》》</a></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