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可以教给孩子这些!

🌈彩虹妈妈🌈

<p class="ql-block">在清明节里其实可以教孩子很多东西。比如清明带孩子出去玩,对孩子进行自然教育,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唱儿歌认识清明节,清明节安全教育等都可以适当教给孩子。让孩子知道“清明节”很多年龄小的孩子都不知道清明节,有些即使知道,也对清明节的由来和日期不甚了解。所以,在清明节来到之前,妈妈不妨先和孩子聊聊,那些和清明有关、有趣的故事和习俗。什么是清明节?由于孩子年龄尚小,理解能力也不强,所以妈妈们一定不要用晦涩难懂的词语跟宝宝介绍,要解释得通俗易懂才能让宝宝接受。你可以告诉孩子,在很久很久以前,农民伯伯为了方便安排自己的农事活动,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而清明是24个节气之一。在这24个节气中,每个节气的气温、降雨等各方面都不一样的。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其实,清明在很早前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p><p class="ql-block">春秋战国时代,重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想要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介子推却不愿意,背着母亲躲在绵山。最后只好火烧绵山,希望介子推自己走出来,但火烧三天三夜至熄也不见其出来。重耳上山发现,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重耳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第二年,重耳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重耳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他不仅是人民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国孝道文化的内涵与礼数、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而在当下,时时在“后清明节”感念先辈们的艰辛,传承先人的美德,善待亲人才是人们献给清明节的最温情的感恩和孝道。</p><p class="ql-block"><b>1、祭祀活动也是一种感恩教育</b></p><p class="ql-block">清明祭祖,其内涵是孝文化。向已逝的亲人、祖先送上思念与敬意,给孩子提供一个认识孝文化环境,让他们知道感恩。或者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扫一扫烈士墓,献上一束花,给孩子讲讲先烈们的英雄故事,创造一个耳濡目染的机会。让他们自豪地说,我知道董存瑞的故事,我知道刘胡兰的故事,并自信地将英雄的故事讲给更小的孩子听。当然,孩子还小,认知水平很有限。比如有的孩子甚至说,打仗时他们没有吃的,为什么不吃巧克力等。孩子说得幼稚,家长们不能一笑了之,要有意识引导。家长也不要以为孩子还小,跟他说什么都没用。这种耳濡目染的机会是不能错过的,也许只是一枝白菊,一个鞠躬,但孩子在这种氛围中,是可以感受到我们对先人的尊敬和敬仰的。</p><p class="ql-block"><b>2、和孩子踏青,亲近大自然</b></p><p class="ql-block">因为清明一般在每年阳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的时候,所以,清明节还有一个名字——踏青节。清明节前后,野外到处是一片绿意盎然、山花浪漫。你可以带着宝宝沐浴清新秀美的自然风光,走进远山近水的田园村落,踏着绿油油的青草,踩着软绵绵的春泥,感悟魅力十足的春天。孩子们还可以奔走于田间地头,放飞心情。最重要的是,通过与大自然的这种亲密接触,可以增强孩子的五官感受能力。爸爸妈妈可以以自然界提供的天然色为教材,给宝宝讲述各种颜色的特点,让宝宝增加对颜色的认识和了解;可以让孩子闭目倾听风声、松涛声或是鸟鸣虫叫声,训练宝宝的听觉能力和辨别声音的能力;还可以让孩子在小溪边玩水,在花丛中玩耍,在广场放风筝……通过这些活动,常常会引起宝宝无限的好奇。</p><p class="ql-block"><b>3、和孩子一起玩传统游戏</b></p><p class="ql-block">清明节除了祭奠祖先,还有很多适合孩子的传统游戏,比如放风筝,就是古代清明节习俗。古时候,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风筝。而且,晚上放风筝时,会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古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还会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希望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放风筝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到清明节的习俗,还可以强身健体。放风筝时,宝宝可以极目远眺风筝的千姿百态,有利于调节眼部肌肉和神经,消除眼睛疲劳,达到保护和增强视力的目的。荡秋千也是清明时节的传统活动。古时的秋千很简单,用树桠枝做个架子,再拴上彩带就是一架秋千了。清明节,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自制一架简单的秋千,外出踏青时带上。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p><p class="ql-block"><b>4、带孩子一起种花养草</b></p><p class="ql-block">在24个节气中,清明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老早就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这个时候,也正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种花养草的最佳季节。孩子在参与种植、照料花草等小生命的过程中,会加强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如果爸爸妈妈能够教育孩子像对待朋友那样来热爱树木、花草和昆虫等,孩子对生命和自然的爱会增强并植根于心中,并形成一种相互同情相互依赖的情感和责任感。在这种情感和责任感的支配下,孩子会逐渐跟自然融合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p><p class="ql-block"><b>5、清明,和孩子聊聊生老病死</b></p><p class="ql-block">在祭奠亲人或祖先时,孩子可能会问到和死亡有关的敏感话题。那么,爸爸妈妈也不要刻意回避这样的话题,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接受能力,适当地跟孩子聊聊。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对死亡的了解分为三个时期:3-5岁的孩子觉得死亡就像睡觉或旅行一样,是一个可逆的过程;5-9岁的孩子已经能够接受死亡的观念,但不知道死亡会发生在每一个人或自己的身上;而9岁以上的孩子已经知道死亡无法避免,甚至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所以,在跟孩子聊死亡等生命教育的话题时,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我们总是会死的,但爱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b>6、顺便教教孩子如何防火</b></p><p class="ql-block">去祭祀都少不了焚烧冥纸,但是清明前后,天干物燥,野外、山林中遍地是枯枝落叶,稍有不慎很容易引起火灾。我们除了要让孩子知道火灾的危害性,最重要的还是告诉孩子防火的知识。我们在烧冥纸的时候要不忘给孩子解释和提醒这些:要在固定的地方用金属容器来燃烧这些冥纸;不管在哪里,都不能将点着的蜡烛、香火、火柴、烟头、火机等物品丢到草丛或草地上,这样很容易引发火灾;在祭拜结束后,要求孩子帮忙检查四周,看燃灰是否清理干净。在确保冥纸或香烛完全熄灭,没有余火后才能离开,避免死灰复燃。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在怀念先人的同时也要对孩子进行适时的教育。让孩子不仅可以真正参与其中感受清明节的氛围,还可以学习相关的习俗和知识。</p>

孩子

清明节

清明

重耳

介子

寒食

可以

放风筝

宝宝

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