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那袅袅炊烟

行者 (讲古论今)

<p class="ql-block">郭福祥(文)</p> <p class="ql-block">  炊烟,提起它我就会莫名的激动,满脸都洋溢着幸福和沉醉。记忆中的村庄,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家里可以没有美味佳肴,但村庄里不能没有炊烟,人的精神家园里也不能没有炊烟。在乡村,炊烟比任何一件事物都显得特别,但它又不是乡村最醒目的事物。炊烟有时候不太让人关注,它是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悄无声音地出现的。炊烟是村庄里所有人灵魂的导师,她让我们在人生的坐标里找准自己的标尺,时刻保持对生活的信心。</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看乡村的炊烟,尤其是在秋冬时节,当所有事物萧条之后,透过庄稼成熟收割了的田垄,那些零零落落的果园,弯弯曲曲的田埂,矮矮的土房,还有房顶上飘动的如丝炊烟,都显露无遗地呈现出来,这时候炊烟总能成为乡村的标志。我一直怀念炊烟,远离了村庄的炊烟,我的生命似乎成了一条断流的河,一块荒芜的田地。只有炊烟,以及村庄里那些与炊烟站在一起的风物,才能让我的生命保持长久的美感。我在炊烟里看到那个小小的自己,穿着破旧的蓝衣服,脸庞上满是污泥,却笑得肆意张扬,周围的小伙伴们追追赶赶,汗水染湿了衣衫。我听到了孩子们父母的呼唤,一声声,传遍整个村庄。后来参军到了部队,已经不能让我经常回老家了。一年回一次家,看一次炊烟,对我而言是命运的大赦。我只能在梦里跟着炊烟回家。炊烟是一个村庄全部的重量,是生活在炊烟扎根的土地上所有人们的希望。炊烟对我的意义就是灵魂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记忆里的村庄,炊烟总是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升起落下。清晨的故乡是寂静而忙碌的,伴随着寥寥炊烟的升起,街边的杨树被一丝丝一缕缕的炊烟缠绕,炊烟妖娆地在树叶间隙里飘舞升腾,贪婪地呼吸着从老屋里飘出的农村新米特有的清香。早上的炊烟跟黄昏时迥然不同,让人猛然想起“大漠孤烟直”这样的句子。乡村上空也辨不清到底是炊烟还是薄雾,升腾在空中缭绕,偶尔看到起得早的影影绰绰的人影。远处的土坡渐渐被一层薄雾笼罩,太阳还没有升起来,不时传来一两声公鸡的打鸣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  黄昏的时候,如果我们从地里干完活,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束束炊烟,慢慢地穿过树梢。夕阳的余晖洒在树梢间,像涂上了一层层金粉。炊烟,那一缕冉冉升起、静静飘散的炊烟,让世界开始安静下来。我们几个小孩一起站在高梁上,吹着晚风,看向乡村一家挨着一家的土房,屋顶冒着炊烟,安心地笑着闹着,然后背着书包蹦跳着往自己家中赶,会幸福地想着,母亲这时候也已经在家中准备晚饭了。那时候我就想,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了,只为在每天的日升日落中看着炊烟升起又熄灭,熄灭又升起!</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们从田间地里穿梭也不怕迷路,似乎只要能看到炊烟就会安心。炊烟袅袅,无言地诉说着庄户人家的喜乐哀愁,诉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和憧憬。因为它是人间的未来和希望,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记忆和向往,更是乡村一道优美而靓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北风吹起,夕阳从遥远的那头落下去,故乡的炊烟升起来了,一缕缕的被秋风打散。这是故乡的炊烟,我在风里感受着故乡的味道。有时候在城市中受了委屈,我就想回到村庄,对着那见证我年少岁月的炊烟大哭一场。父亲曾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恬静安详,似乎炊烟成了一个乡间的导师,让那些懵懂的心灵找到情感的慰藉,人生的方向。这句话像一缕空气弥散在风中,像一抹炊烟擦干我的眼泪。</p><p class="ql-block"> 故乡那一缕缕升腾的炊烟,是一盏盏永远不会熄灭的灯塔,守着它的是母亲的爱,盼着它的是远方儿女的情。故乡那一缕缕升腾的炊烟,是一座连心桥,桥的这头,是远在他乡奋斗的儿女们不息的梦幻,桥的那端,是白发亲娘的无尽牵挂!炊烟袅袅,是诗人们永远抒发不尽的情怀。 我不知道千古名篇“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是不是诗人是因为看到了炊烟才有感而发。但每当听到“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这首歌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温柔,总是让我回想起故乡的炊烟,那是自己心中最温暖的记忆,是我久远的梦。唯一遗憾的是小时候没有邓丽君,也没有《又见炊烟》,也许那时的邓丽君正在海峡对岸欣赏着她家乡的炊烟吧!</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一群归鸟闪动着翅膀,朝着远方飞去。故乡的炊烟,就在此刻点燃在了我心上,那些零散地分布在被放大平原的老房子上,飘动起了缕缕炊烟。那轻轻摇动的青烟是乡村的消息树。田间地角劳作的儿女,看到这飘飘袅袅的青烟,心中突然都有了一种归属感。因为他们知道,炊烟升起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家,有炊烟升起的地方就有亲人的等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