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寒食节与清明节

陈伟铭

<p class="ql-block">  草长莺飞,清明渐近。</p><p class="ql-block"> 杜牧的一首《清明》诗,唤醒了对清明节的追忆。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人以悲凉的文字,形象地描绘了行人凄惨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民间有人士,误将二者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寒食节,是纪念一个特定的典故人物,这一天,要禁忌烟火,只吃寒食,严格讲,不宜祭祖上坟。而清明节,则是一个节气,在这一天,人们要焚香烧纸,祭拜先人。</p><p class="ql-block"> 有关寒食节的来历,传说是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有这样一个历史典故。</p><p class="ql-block"> 介子推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耳的臣子,在重耳躲避祸害流亡期间,忠心耿耿的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有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为救重耳,介子推甚至“割股啖君"。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汤喂给重耳吃。</p><p class="ql-block"> 流浪十九年后,重耳即位,成为晋文公,重耳奖励了当年的随从,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慕名利,隐居绵山。重耳知道后,追悔莫及,欲奖励介子推,但介子推不受晋文公的封禄,文公便火烧绵山,企图逼出介子推。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烧焦的柳树下。並遗下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p><p class="ql-block">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並在山上建立祠堂,将当天定为寒食节。</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晋文公率文武百官又到绵山,看见那棵烧焦的柳树又发出新芽,便命名为清明柳,将寒食节后的一天,定为清明节,这便就是故事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现今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清明节,这个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而今,渐渐形成这样一个特定的习俗,即是扫墓祭祖,缅怀先人的肃穆节日,也是踏青游玩,享受春趣的欢快节日。倒是曾经的寒食节,只剩下青团带给人们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