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中成长 在实践中收获

好好💋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1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培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伊旗第一小学 郝燕荣</p> <p class="ql-block">  在工作的瓶颈期,遇到人生导师,岂止“幸运”二字可以表达。</p><p class="ql-block"> 这个想法在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时候,台上的召院长正在讲“中小学信息技术科研途径和方法”的讲座。召那苏图教授是内蒙古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曾主持国家项目一个,省级项目多个,在省级以上权威期刊发表40多篇论文,从事多年继续教育工作的他,很肯定的对奋战在基层的我们说,我们是最适合成为科研人员的群体,因为我们有大量的课堂实践,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问题我们也有着最深的体会。</p> <p class="ql-block">  听到这样的肯定,心中充满着感激和疑虑,对于像我们做基础教育的信息技术老师,科研从来都是一个离我们很遥远的词语,不敢想象有一天我们也可以搞研究,而且,有这样一位学术大咖告诉我们:搞研究没有那么高深莫测、没有那么复杂,因为我们要研究的正是我们教学中实际遇到的问题,虽然我们没有去进行课题研究,实际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针对问题进行研究,只是没有那么规范,那么系统,如果把我们在做的东西按照课题的流程规格去研究,我们就是在搞科研。</p><p class="ql-block"> 要说我自己从来没想过做研究,那太虚伪了,当看到那么多大咖,有那么多学术研究,当看到台上的教授在科研成果的支持下侃侃而谈,当现实的职称评聘问题摆在眼前时,怎么会不想着自己也做个研究试一试呢?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无从下手啊!召院长的话让我有了动力,反正每天都要工作,那为什么不好好工作呢,也许真的可以尝试的做呢?</p> <p class="ql-block">  召院长从分析中小学教师做研究的优势,讲到开展科研的目的和意义,讲到“什么样的研究适宜中小学教师”,讲到选题,讲到具体的研究流程。还拿来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论文作为实例与我们分析,怎样开展我们的研究。给我们希望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思路和方法,还给出了具体的科研途径。</p><p class="ql-block"> “研究型教师”这不是一个新词,我们是幸运的,能有这样的机会参加含金量这么高的培训,可除了今天学习的我们,其实很多学科的老师也或多或少的参与过类似的课题研究培训,为什么做研究的还是少数?俗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大胆臆测一下,今天听课的有100位老师,产生共鸣愿意改变的可能占八成,自己反思并制定自己的规划的应该有四成,付诸实践的有可能占两成,坚持下来的可能一成不到。也许这就是原因。</p><p class="ql-block"> 反思自己,这么多年止步不前,何尝不是“只有心动而不去行动”。问:最好的种树时间是什么时候?答:二十年前,如果二十年前没种,那最好的时间是“当下”,那就从当下开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