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地图,在位于长清、平阴和肥城三区县交界的山峪之中,找到一个叫龙泉官庄的小山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说这里附近不远,至今保留着一大片上世纪七十年代建设的“小三线”军工企业建筑遗存。引起我一探究竟的欲望。2021年3月,来到这个神秘的山沟,在残垣断壁中寻觅那段激情岁月,听山风长吟讲述那段辉煌沧桑的故事。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中国面临着严峻国际形势。在这种随时可能发生外敌入侵的形势下,根据党中央、毛主席“要准备打仗”和“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指示,要在全国部署新建一批三线军工厂。1971年国家计委决定在山东省建一个年产万吨TNT炸药厂——“国营山东立新化工厂” 军工代号国营第5805厂,和为TNT配套的年产万吨浓硝酸厂——“国营山东红光化工厂”,经过对新泰、沂源、淄博、平阴和长清等地多次实地勘察考察,最终确定在长清孝里龙泉官庄南侧山区作为厂址。确定厂址后,立即从全国、全省同行业中选调优秀人员,配备领导班子,召集建设队伍,两厂齐头并进,分头建厂。为便于统一领导施工和生产生活,上级决定,两厂于1972年进行合并,合并后的厂名为:“国营山东红光化工厂”,军工代号仍然是“国营第5805厂“。 从龙泉官庄村南的一条南北方向小路不远便可进入第5805厂这片旧址。当年为了安全,生产区和生活区隔山而建,仅有一条山路相通,生产区目前已全部拆除,建成了山东人文纪念园(福寿园)。至今保留着的一大片建筑遗存,是当年的生活区。在生活区拍摄中,碰到两位仍居住在这里的老军工。一位名叫王素平、72岁,一位名叫杨继玉、75岁,都是71年建厂就进厂的第一批工人。在他们的指点下,清楚了解到生活区包括电影院、职工食堂、职工医院、职工平房宿舍、住宅楼、办公楼、粮店、工行营业厅等老建筑的位置,陈云同志的夫人于若木曾为题词:“山中小社会,泉城大企业”。不过许多已成为断壁残垣、漏屋废墟,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继续接受风雨洗礼。 山东红光化工厂办公楼,现是福寿园办公楼,办公楼里仍有红光化工厂简介。 当年红光化工厂职工宿舍有宿舍楼、平房宿舍、职工单身宿舍楼。一栋栋七八十年代的老式楼房,大部分为红砖结构的2层和3层楼。目前,这些楼房都空空荡荡,已废弃了很久。楼房从内部无法登顶,嵌入楼房外墙上供爬楼登顶的铁扶手依然存在,锈迹斑斑的颜色浸透着沧桑岁月 。由于种种原因,还有七八户老员工在这里居住。依稀可以看到生活的气息。 职工医院,1976年,职工医院竣工投入使用,拥有40余名医护人员,设内科、外科等七个科室。 职工食堂,1972年上半年,厂子里的职工食堂建成竣工,而今是福寿园的石料加工处。 当年的工商银行营业厅,只能从标记中辨别。这间营业厅为石头垒砌的平顶房屋,门窗都被石头封死,大门上方的工行标识依旧存在,很有时代感。 当时的粮站。 当年的红光职工电影院,气势恢宏,是这里最让人感到震撼的建筑。电影院在一个山岗的高处平台而建,平台边缘处是平地而起的3米多高的石头围堰,远远看去,电影院就像建在山崖高处的一座城堡。电影院里原先有1000多个座位。现在座椅已经全部拆掉,内部舞台也都已损坏,但电影院的主体结构基本完好。现在电影院院里堆满了福寿园的石材。 当年的红光职工子弟小学 招待所, 山东红光化工厂建设发展中几经变化。山东红光化工厂于1979年经山东省军工局会同省计委等12个单位进行了竣工验收。工厂占地1235亩,拥有职工约1300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0多名。此时,能生产的车间已经开始生产合成氨和硝酸铵,支援当地农业生产。工厂开工建设到竣工验收,在建厂8年时间里,国家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1980年,根据中央关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国民经济方针,红光化工厂被国务院、中央军委列为停缓建单位。红光化工厂开启了“军转民”,1983年,第一条6000吨味精生产线建成,并成功生产出“山菊花”牌味精,企业也更名为“山东红光味精厂”。1984年,又更名为“济南味精厂”。1986年,又建成一条12000吨啤酒生产线,生产出“奥波”、“洛神”牌啤酒,还建起年产500吨酵母和10000吨淀粉生产线各一条。1991年,企业编辑出一本《济南味精厂建厂廿周年》纪念册。后来,企业又更名为济南发酵食品厂。1999年,企业搬迁到长清城区,又和周口味精厂合作,改称周济莲花味精厂,直到2013年进入破产程序。这家曾经让众多建设者洒下汗水和热血的“小三线”军工企业,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成了许多“小三线”军工人的回忆。 尽管“小三线”军工企业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但当年许多红光化工厂变迁中许多回忆物件却依然在网络传媒中继续被人们回忆留恋。 资料:当年5805厂厂旗。 资料:77年,红光厂宣传队合影旧照。 资料:红光化工厂(5805厂)出入证、奖状 当年第5805厂生产区,所有厂区建设遗迹已荡然无存,现在,已建成为山东人文纪念园(福寿园),园区青山环抱,绿树掩映,收藏了众多齐鲁大地的人文纪录,从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到遗体捐献纪念广场,从开国将军到见义勇为英雄王守峰,从抗疫英雄最美护士张静静到全国文明家庭韩桂香家庭,近百位社会名人的记录浓缩了齐鲁大地近、现代的人文历史,经过岁月的沉淀和洗礼,这里先后被评为省级花园式单位,济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国国防教育基地,济南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基地等,这里已成为一处可以感知生命、绽放人生的生命公园,园区里的每一处都为我们讲述着动人的故事。令人欣慰的是,这是老军工精神的继续传递,祝愿这种时代精神烽火不息,代代相传。 山东人文纪念园照片: 采访原红光化工厂老职工合影 作者:崔红军 <br>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艺术摄影学会会员、济南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图片库签约摄影师、山东画报社签约摄影师、济南报业集团特邀摄影师。<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