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恰逢周末,又遇晴天,春风和煦,蓝天如洗。中午在广成大酒店参加完单位同事的婚礼后,幸遇闲暇,我们快乐一家人又到泾河岸边徒步赏花。</p><p class="ql-block"> 中午两点半,当我与妻子玲驱车赶到徒步集合点铁路新村站时,群里的徒友早就在等我们了,群主蓝天夫妇抱着一岁多的外孙,拉着儿童车车,还有百合也领着4岁的孙子,这里我见到了夕不谋面的乐呵先生,还有宁静带着音响,停车后我们一起走下泾川大桥,从欧洲城之北的滨河南路的岸边向彩虹桥走去。</p><p class="ql-block"> 平凉最美的景色当属泾河了,她发源于宁夏泾源老龙潭及宁夏固原大弯镇,两河在甘肃平凉城西八里桥附近相汇,穿过平凉,她西接龙隐寺、崆峒山之道骨仙气;北着虎头青龙两山之祥脉;南纳圆道寺、二郎庙之瑞风;东迎旭日东升之紫气。她呵护着平凉古城,养育着数十万儿女。</p><p class="ql-block"> 泾河两岸的山山水水,每一处景点都是我们快乐一家人徒步游玩的地方,这里留下了我们的快乐,留下了我们脚步与倩影……</p><p class="ql-block"> 先不说六盘山,太统山,崆峒山,三关口,胭脂峡,南山的圆通寺,北山的尤隐寺,麻黄湾,二沟,峡门吴岳。就平凉城区的泾河两岸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暮春之初,经历了长冬早春后的快乐一家人,总会走出户外,走出家门,除少数人可以烟花三月去江南,欣赏烟雨江南外,大多的人还是等到清明前,到柳湖看柳,到崆峒山看桃花,到泾河川看油菜花,在平凉十里长街欣赏万树樱花,紫荆花开,这无疑是最赏心悦目的乐事,我们也一样,走出去,欣赏欣赏平凉最美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与群里所有人一样,喜欢徒步,喜欢唱歌,喜欢文字,喜欢在班后走出去。清明前,我每晚徒步柳湖,就是为了看柳,为了能看上柳湖公园的玉兰花与迎春花,金银花,看她们是如何从绿芽变绿叶,从花苞到怒放的,妻不仅爱旅游,更爱坠悬的柳枝,粉红白黄交错的玉兰花,还有相互依依的金银花。树下花丛中她总能找到最佳的摄影镜头。</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一行十几人,今日走到清明时的泾河两岸时,看到的是泾河两岸的桃花是山桃花,要早开于桃花半月余,她既无杏花之艳,又无梨花之素,而是白里透红,健康自然,让人觉得这好山好水,只可配这好花,方是一幅绝世的春山图。</p><p class="ql-block"> 马路两旁的紫荆花也开了,紫红粉白色,虽然没有桃花那样艳丽芬芳,不及杏花梨花纯白无无暇,更不及丁香那样,香气扑鼻,但仍然透着淡淡的香味,绿化带内松柏冬青柳枝已经翠绿,朱蔓花已长出花芽,点缀其中的金银花树枝满枝的花瓣金灿灿的,在阳光下远看就像铺了一地黄金。</p><p class="ql-block"> 登上彩虹大桥后又往西逶迤而行。远远看见平凉的南北二山,春山浑穆,除过河柳、松柏,栎树、灌木尚未吐绿,草木苍润,蓄势待发,河水碧绿,波浪不兴,玉壁宝鉴,静如处子。最是那盛开的桃花,这里一株,那里一片,团团簇簇,疏疏密密,或横斜于路边,或依偎于岸边河畔,或倒挂于山崖,或点缀于山洼,满目灼灼,眼花缭乱。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味道,充溢肺腑,为之陶醉。 </p><p class="ql-block"> 这山,这水,这岸,这山桃花,也让我不由地从心中赋诗七绝一首.春到泾河:</p><p class="ql-block"> 凉城着黛客重来,泾水桃花夹岸开。</p><p class="ql-block"> 峡口胭脂收眼底,暖风吹落美人腮。</p><p class="ql-block"> 的确,平凉有水,山好水也好,山桃花开的艳丽且花期久,完全可配英雄义士、才子佳人,难怪前来赏花的人多。</p><p class="ql-block"> 夸父追日,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据说就是山桃林。壮志未酬身先死,唯有每年盛开的山桃花可慰藉英雄的心。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也安排这盛开的山桃花见证英雄的生死之交。“桃花潭水深千尺”,“人面桃花相映红”,那才子佳人的轶事缠绵悱恻,美艳凄绝,不可胜叙。 </p><p class="ql-block"> 走走停停,见一条小径直通到泾河滩的芦苇之中,就信步而下。小径寂寂,荒草蓬蓬,芦苇已长出二三寸的芦笋,尖尖的,绿绿的,此时不知谁发现了一只白鹤,站在泾河之中的小岛上,当我们拉近焦距准备摄影时,它确向受了惊吓一样,展翅高飞了,好让人失望。</p><p class="ql-block"> 记的去年此时,我曾登临过崆峒山,水湾山洼,都是上山的步行道,桃花从湖畔一直开到半山腰。</p><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崆峒山为什么山桃树那么多,是天然而生,还是道士们有意栽种的呢?那时就想到玄都观,想到刘禹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崆峒山寺庙依山层叠,桃花满山遍野,山寺掩映于松柏桃花之中,更显得清幽肃穆,美轮美奂。高人逸士寄托理想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中,道士僧人把修炼之所建在桃花盛开的地方,我等俗世之人附庸风雅也来赏这绝美的风光,可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啊。 </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当我们走到猴子沟,行至水尽头,登上路旁的高处游目骋怀,但见山河明澈,桃花烂漫,令人神清气爽,欣然忘归。</p><p class="ql-block">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二十四岁那年游崆峒山赋诗一首,尾联是“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后来他舍生取义,成为变法维新流血第一人。我想,在他长眠的地方,一定是芳草凄凄,桃花灼灼。</p><p class="ql-block"> 而此时的泾河两岸滨河路上,绿化带内,所有的树木花草都是几十年中,一代又一代的辛勤所栽。今天我们走在这里,欣赏美景,徒步健身,唱歌跳舞,真不知道是何人所植,何人所栽。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因为他们是城市建设的无名英雄。</p><p class="ql-block"> 转眼间已到下午五点了,二十度的气温,太阳虽然说不是骄阳似火,也很热,老群主的外孙在老李的怀里已睡着了,泾水潺潺东去,马路上的车渐渐的少了好多,泾河,你等着,下周周未再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