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狐岐蕴翠,胜水扬波。山庄窝铺,地灵人杰。在945.8平方公里的孝义大地上,有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今名兴跃村,古曰辛窑村。祖辈以农耕为主,农耕养家的小村庄,孕育着六百多口父老乡亲的繁衍生息。王来福先生就出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缺衣少食,饭不裹腹的饥荒岁月里,家中四人,单靠父亲一人劳动,养活全家4口人,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粗茶淡饭能吃饱皆是幸福。</p> <p class="ql-block">王来福就是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中艰难地渡过他青春少年,初中毕业后,因生活拮据而不得不弃学务农。跟随堂叔放羊,以求饱食。面朝黄土背朝天,举目数着羊头角。虽然放羊,他却一直不放弃读书,他怀揣一本书,脚踏土山坳,扛着放羊钎,守护着咩咩啃草的一群羊。曾记得哪是一九七四年的秋天,也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随从堂叔赶着羊群放牧,却因堂叔有事要回村一趟,留下他独自照看羊群。殊不知好学如命的王来福只管看书入迷而误了羊群,刚长半人高的王米苗,被一群羊吃的不成样子,坏了,撞祸了,紧赶慢赶羊群尚未赶出庄稼地,堂叔来了,一看毁了庄稼,哪是农业社最主要的产粮田,如何向生产队长交待?这么大的乱子,气得堂叔面孔发紫,举起羊鞭劈头盖脸地抽打起来,他是躲也躲不过,藏也藏不住,硬挺着微弱的躯体,接受鞭如刀割的惩罚,身上青一棱,紫一棱,不时渗印着鲜红的血滴。倔强的王来福眼中含潸,脸上无泪,咬着牙关,忍着痛苦,加上心中自责,哪是有口不能言,有泪不能弹,也是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此事过后,在本家叔叔婶婶和父亲推心置腹的构通下,王来福第二年进入了高中读书,毕业后,在兑镇煤矿打工期间报上了山西刊授学校,自学了四年文学课程。</p> <p class="ql-block">在兑镇煤矿打工时,公社和大队书记却叫他回村当干部,二十四岁时王来福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其间自修了四年农学专业课程。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也就是毛主席所讲的,"学中干,干中学,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前后任书记村主任三十多年。他在农村工作期间,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兴跃村九零年被孝义县委政府评为旱作农业的一面旗帜。他被吕梁地委评为劳动模范,在振兴乡村经济上,他带领村干部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一个煤矿和一个氧化铝厂。为村里发展,村民致富奠定了基础,同时个人搞实体经济,获利后回报家乡教育事业,曾给下栅乡学校无私捐助桌橙,电教实施二十多万元。特别是2017年的春节,为全村在校学生举行团拜会,″回报家乡,梦飞胜溪"的主旋律,唱遍了兴跃村的山山水水,唱暖了兴跃村的父老乡亲,唱亮了在校学生纯洁的心灵,企盼学生,不忘家乡,学到知识,要回报祖国,感恩父老。曾记得有二十四个大专院校生,二十八个中专高中学生,在村委会议室举行集体团拜,共渡春节,同时给每位学生发了红包。并邀请了吕梁人民艺术家,原地区宣传部部长梁镇川先生,著名律师,文学博士郭建荣先生,孝义古城诗社社长李庆泉先生带领诗词爱好者,当场即兴赋诗,以激励学生奋发有为,情满家乡梦飞胜溪,期盼学业有成就,回报家乡,热烈的气氛驱散了腊月严寒,温暖了在校学子幼小的心。这就是王来福,自己在学习方面受过重创,总愿意让孩子们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成为国家栋梁之才,这就是致富不忘教育,有着文化情怀的王来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由于年龄的关系,六十岁的王来福先生卸任村干部重任,但他离岗不离身,离职不离心。高瞻远瞩,着眼于孝义文化事业,积极参与孝义三晋文化研究会,协助组建孝义读书协会,并受聘于孝义古城诗社名誉社长,又组建了小马烽编辑部。有着文化情怀的王来福先生,真可谓"老牛自知夕阳晚,不须扬鞭自奋蹄″。近年来,王来福先生一直服务于孝义文化事业,时而组织会议,时而慷慨解囊,不务虚名,不求回报,投身于文坛领域,总想把孝义的文化强市,文化兴市,打造出一片蓝天沃土,让子孙后代接踪耕耘。更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农村老干部对家乡的回报,在他的身上放发出书香墨韵绚丽的光彩。</p><p class="ql-block">孝义古城诗社:李庆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