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月28日,在江苏师范大学进行的“和美课堂”学习继续。今天为我们带来精彩展示的分别是强震球老师、黄爱华老师、周卫东老师和贲友林老师。</p> <p class="ql-block"> 强震球老师在《分数的意义》中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同样是4个圆,规定的标准不同,所表示的数也不同。不管是把一个圆、6个苹果还是一条线段看成单位“1”,只要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可以用1/3来表示,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在理解1/3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1/4、2/5以及?/?的意义,让学生经历了由点及面,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整堂课中,强老师在一个问题结束之后,并不着急进行下一个问题,而是通过不断追问“你听懂了吗”,“请你重复一遍”等来检验学生的听课效果。</p> <p class="ql-block"> 黄爱华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是一节《整理与复习》课。这节课并不像常态的整理与复习课,更像是一场“专家报告”。黄老师依据“从过去的解题技巧转化为问题解决”这一指挥棒,通过让学生探讨“生活中的物体的‘高’度和数学上图形的‘高’是一回事吗”、“生活中打桩的‘稳定’与数学上三角形稳定性的‘稳定’是一回事吗”、“为什么只有三边形可以叫三角形,四边形却不能”等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炼问题的复习方法,让学生整理的同时又要明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p> <p class="ql-block"> 在《倍的认识》这节课中,周老师设计了以“你能在图中找出倍的关系吗?请你用合适的方法表示出来”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围绕这一问题通过圈一圈、画线段图、列除法算式等方式方法深刻理解了“倍”的概念。贯彻了周老师“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基于预设的教学,更是面向学情、应对生成的教学,是一种面向随时变化着的教学形态”这一理念。</p> <p class="ql-block"> 我非常喜欢的贲友林老师今天为大家展示的是《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依然是一节常态而又自然生成的课。课始,贲老师设计了“直接写得数”的口算练习,为学生学习本节课只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进行加减做好了铺垫。课中,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这一问题,贲老师依次展示了学生的各种做法,有2/4+1/4=3/4的,有1/2+1/4=2/6=1/3的,还有1/2+1/4=1/6的,贲老师并没有直接评价,而是让学生通过画图、说理等方式探讨做法的对错,经过充分的讨论,学生们自己得出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后加减的结论,相信他们一定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 本次研讨会阵容强大,理念前瞻,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让人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要多思考,多实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