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烈士的遗书:</p><p class="ql-block">爸、妈: </p><p class="ql-block">我是为了读书而离爸妈到上海来的,可是到现在读书也不成了,上海的环境也可想而知,我感到自己太无用,不能救国也不能助家,在现在的中国是不容许这样的。 我现在立志到陕北,我相信那里能够造就我,报效国家。时间不允许我得到爸妈的允许而行,但我想是不需要的,(爸妈是)一定允许我的,我深感长者之爱,但命运不允许我侍奉左右了,我是要远离爸妈了,也许将来还有见面的机会,爸妈不必伤心,我以爸妈之爱来爱大众,爸妈是喜欢的,我下最大的决心达到目的,尽力打破一切困难。 敬祝 安康 再祝 我们得到最后胜利 传馥 赴陕前</p> <p class="ql-block">王传馥(1920--1942.5.28),江苏省吴县甪直镇人,在上海读中学。1937年底赴山西临汾八路军办事处学兵队学习,1938年初结业后分配到新四军第三支队,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文化教员、三支队5团政治教员、代理宣教股股长,革命烈士。(战友张鏖生前珍藏的王传馥烈士照片。)</p> <p class="ql-block">王传馥是中共茅家岭监狱秘密党支部负责人和茅家岭暴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1942年5月25日,王传馥作为五个委员之一,成功地组织和领导了茅家岭暴动。暴动成功了,20几位战友展转回到了革命队伍。为掩护同志安全越狱,王传馥负责断后作战,不幸被敌人打伤腿部。他拒绝了同志们的搀扶,再度被捕。即5月28日,惨遭敌人活埋。时年仅22岁。</p><p class="ql-block">1956年2月6日《新华日报》刊登,长宁区政府慰问烈士的父亲王德鸾先生。</p> <p class="ql-block">上海解放后,烈士的父亲获悉儿子牺牲。父亲王德鸾先生于1949年6月手书《追记》,记述了儿子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学兵队战友王于畊著有《遗物》一文纪念王传馥和《长江的女儿一文纪念杨瑞年,收于《往事灼灼》著作里。</p> <p class="ql-block">王于畊《往事灼灼》。</p> <p class="ql-block">王于畊《遗物》部份手稿。</p> <p class="ql-block">学兵队战友王征明文:张鏖和王于畊为王传馥烈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写了纪念文章。20世纪80年代初,张鏖找到传馥的弟弟传洪,得知他的母亲在沪,就连续多年亲自给老太太送生日蛋糕。 后来他把传洪介绍同我见面,原来传洪1941年参军还是由我谈话分配工作的(他离休前任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社长)。 老太太有一次做百岁的高寿,我也前往一同参加,并送去寿幅。 不久,老太太病逝,我们都前往追悼,传洪的兄弟姊妹也都成了我们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革命烈士永垂不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