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 陈建文

长城文献

<font color="#ed2308">水泉小学的教室十分破旧,文具只有数得上来的一块黑板、教课书和几十根粉笔,学生的家境也是极其贫寒。但一个老师仍然带着28个一至四年级的孩子坚持学习,只是为了“积极学文化,不当睁眼瞎”。</font><br> <font color="#ed2308">为了五十块钱的代课金,更为了践行高老师反复交待的“这些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13岁的临时代课老师魏敏芝从头到尾都在坚持,努力维护这个贫穷山村小学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校读书,要让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她历尽了艰辛,终于找回因家里贫穷而辍学到城里打工的男生,也因此赢得了好心人的捐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孩子们的学习环境,从而成就了让学生认可的大写的“魏老师”。其情其景,让人泪眼婆娑,肃然起敬。</font><div><br><div> <font color="#ed2308">这,便是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的感人故事。</font><br></div></div> <font color="#ed2308">贫穷的孩子们可以在课堂上纪律不好;可以在教室前五音不全地唱歌;可以在调皮中升旗;可以在临时老师的带领下搬砖筹钱;可以在黑板上计算筹钱所得;可以十几个人一人一口满足地分享一罐可口可乐;可以出主意让老师混上长途汽车,但是眼神里仍然透射着强烈的求知的渴望,心里仍然舍不得小伙伴辍学离去。</font> <font color="#ff8a00"> </font><font color="#ed2308">比孩子们大不了多少的临时代课老师魏敏芝可以没什么教学技巧,却倔强地坚持每天让孩子们抄黑板;拼命追赶带明新红去县里体校的吉普车;餐风露宿、历尽千辛万苦寻找辍学打工的张慧科;缀住一个个人追问“你是台长吗?”;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助下,上电视节目喊出了“张慧科,你在哪里?”的深情呼唤。却只是为了完成一个老教师的嘱托,为了一个“一个都不能少”的纯朴的承诺。</font> <font color="#ed2308">这一切的一切是那么地情真意切,催人泪下,直击人心,引人深思!</font> <h3 style="text-align: left;"> <font color="#ff8a00"> </font><font color="#ed2308">高老师、村长是那么地朴实憨厚,叫人难以忘怀;学生们是那么地童稚无知、活泼可爱;电视台台长、饭店老板娘以及众多的好心人又是那么的关爱弱小,同情贫苦学生;坚持不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魏敏芝瘦小却坚毅,形象是那么地突出。</font></h3> <font color="#ed2308"> 在这里,人物形象是美的,人们的心灵是美的,人间的关爱是美的。所有的一切都阳光明媚,历历在目,都是那么美好。</font> <font color="#ff8a00"> </font><font color="#ed2308">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里都应该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灿烂的春天。魏敏芝就是这些孩子心中的春天。</font><br><br> <font color="#ed2308"> 愿现实中的“魏敏芝”能更多一点,让孩子们明媚的春天持续得再久一点、更久一点,让春天里他们的快乐多点、再多一点……</font> <font color="#ed2308">人们常说“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我们更要说,教育路上更是“一个都不能少”!因为,上学校、学知识、学文化,不只是不当睁眼瞎,更是脱贫致富的关键和必由之路!</font> <h1><font color="#333333">图片来自网络,侵删!</font></h1> <h3><div> </div></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