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花开烂漫、柳絮飘飞的烟花三月,27日,我们怀着对名师的无限仰慕之情,来到长沙参加了“和美课堂”第十六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本次活动是基于统编语文教材下的“深度学习”课堂教学研讨。两天的学习,十位名师的课堂精彩纷呈又风格迥异,他们的精彩讲座也让人如沐春风,醍醐灌顶。身临其境的观摩,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和美课堂”一一“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理论的真谛。</p> 魏星《五指》 <p class="ql-block">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魏星老师寓教于乐、轻松活泼、风趣幽默的《五指》课堂教学,让学生的热情在声声朗诵中奔放洋溢,接着把课文点点融化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放飞思维的长线,让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真正做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无论是“满篇笑点”的文章还是富有童趣的画作,都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体会到了不同姿态和性格的五指,同时也认识了一位更加完整和生动的丰子恺先生,最后总结出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取长补短,团结就是力量。魏老师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由此来看,如何从学生思维的深处发现兴趣的源头,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每一个初入教坛的新教师来说,势必任重而道远。</p> 蒋军晶《海的女儿》 <p class="ql-block"> 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形象,蒋军晶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海的女儿》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让我们领略到了大师的风采,蒋老师开头以书写安徒生名字并介绍安徒生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p> <p class="ql-block"> 他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找出童话语言的特点,设计句子仿写引导学生发现安徒生想象的共同点,明白作者的比喻都是在体现其价值观。这样的设计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阅读和自由表达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最后蒋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小美人鱼的与众不同,让学生思考小美人鱼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她到底在追寻什么呢?引导学生钻研文本的同时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p> 孙双金 《芙蓉楼送辛渐》 <p class="ql-block"> 有歌有画有诗兴,声情并茂德艺馨。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四年级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既给我们带来精神享受,也是对新教师的一场教法启迪和思想洗礼。他从送别诗这一题材导入,对名师名句如数家珍,可见其台下功夫之深,也警示我们“磨刀不误砍柴工”,认真备课,耐心磨课。</p> <p class="ql-block"> 意蕴深刻的同时,他联系生活实际讲解“诗家夫子”王昌龄被贬和送别友人的背景,与学生充分互动,让学生站在王昌龄友人的角度畅谈想法,并让“小诗人们”大胆尝试填词,主旨明确,贯通古今,巧妙地揭开了学生与古诗之间的隔膜。</p> <p class="ql-block"> 在《阳关三叠》的配乐中,孙老师一咏三叹,用他深沉浑厚的嗓音延伸了诗歌的兴味,那不正暗合了王昌龄“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冰壶美德么?用纯净透明的心交友,做高洁敞亮的人,孙老师向我们诠释:德艺双馨是诗教的另一种可能。</p> 戴建荣《池上》 <p class="ql-block"> 戴建荣老师执教的《池上》一课,让各地前来观摩的老师面前一亮,心头一振。原来,古诗还可以这样教。用“吟唱”来概括戴建荣老师的古诗教学法并不十分正确,它实际上包括了四个组成部分:读、唱、吟、舞。这四个部分组合,互为支持,融为一体,看似简略,却把孩子们学习古诗的踊跃性极大地调动起来,让他们在情势多样、充满情趣的重复诵读中,既读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取得审美的愉悦。在《池上》一课教学中,我们看到这样的情境:戴老师引着孩子们--读,用古诗平仄声调的规律诵读;唱,和着古曲旋律唱诗;吟,半读半唱,读唱联合,充沛表达古诗特有的音韵美;舞,鉴戒手语的奇特表达方法,在吟诵的同时通过形体语言再现诗的意境,抒发情感。整堂课一咏三叹,且歌且舞,诗意盎然,孩子们始终没有涓滴疲乏厌倦,反而愈发沉浸此间,高兴、惊喜之情溢于言表……</p> 赵志祥《自相矛盾》 <p class="ql-block"> 幽默风趣的赵志祥老师带来的是文言文《自相矛盾》的教学,学生在赵老师亦诙亦谐的曼妙语言的引领下,走进了一个轻松而又厚重、有趣而又深刻的语言殿堂。自古至今,诵读是古文教学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如何读好,读出感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道难题。赵老师这节课给我们呈现了从朗读到吟诵的策略推进艺术。新授时,赵老师紧扣一个“读”字,带领学生采取男女赛读、齐读、去标点读、师生赛读等方式,让学生熟读成诵,整堂课没有铺陈文意,而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品味意蕴。一节课结束,学生的诵读从一开始的铿锵有力变成最后的韵味十足,真正做到了“以学定教”。</p> <p class="ql-block"> 整堂课在师生关于“矛盾是好还是坏”的探讨中走进尾声,在激烈的探讨中,赵老师再适时提出:矛盾没有好坏之分,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这一观点。赵老师用灵活的讨论代替机械的灌输,真正做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值得我们去学习。</p> 何捷《守株待兔》 <p class="ql-block"> 著名教师何捷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非常有意思的课——《守株待兔》。</p> <p class="ql-block"> 何老师特别注重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明白道理,从而达到学习目标。何老师从一开始的读寓言故事引入新课,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句。之后何老师带着学生们精读课文,在故事角色扮演中,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主性。何老师放手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故事的内容,去改编故事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以及对守株待兔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何老师的教学研究逐步形成了简约、扎实、灵动的风格,并且整个课堂和讲座给我们带了很大的收获,无论是课堂的延展性和趣味性还是讲座中的“精炼认知”都值得我们去学习。</p> 孙庆博《陶罐和铁罐》 <p class="ql-block">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语文课就是读书课。充满了童真童趣的孙庆博老师给三年级的孩子带来了一堂有趣的寓言童话故事《陶罐和铁罐》。他的课堂注重教孩子的基本素养,注重示范和模仿。整堂课中体现了以读促悟的教学理念。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借助提示语引导孩子在读中加深对陶罐和铁罐性格特点的理解,再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领悟出人生哲理,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取长补短,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让我们受益匪浅。</p> 张学伟《采薇》 <p class="ql-block"> 张学伟老师在解读《采薇》过程中引经据典,由浅入深。语气平稳铿锵,语言凝炼优美,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度的解析,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古代诗歌的魅力。从张老师讲座中,我们明晰了古诗文的定义和特点,更加明确了对于不同体裁,不同时代的古诗文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方法,形成古诗文阅读教学策略,让“文化理解与传承”这一核心素养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 现场的老师们认真聆听专家讲座,及时做好笔记。</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收获满满,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 时光虽匆匆,此次长沙之行却收获满满,精彩的课堂情景如昨日重现历历在目,大师们的金玉良言如字字珠玑仍回荡在耳边,这不仅是一场视听的盛宴,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教育教学的深度,宽度和温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将追随着名师们的步伐,不断求知,不断探索,不断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