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师魅力,赏数学之美——第十六届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纪实(二)

小情绪.

<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27日下午,我们有幸参加了“和美课堂”第十六届全国小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聆听了贲友林老师和俞正强老师生动的示范课让我们领略了数学之美,感悟到了数学之魅。</p> <p class="ql-block">致力“学为中心”课堂的贲友林老师作课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堂中贲友林老师引导学生计算½+¼的和,学生大胆尝试得到了三种答案,并追其缘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p> <p class="ql-block">通过让学生大胆去猜测,去尝试,一步一步再去验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算法与全班交流,思维之间发生碰撞。</p> <p class="ql-block">课堂上学生们积极主动、善于倾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争先恐后地举手,自信大方地表达,或补充、或修正、或肯定、或质疑,充满主见又不失童趣与深刻性地争辩,在质疑、争辩中,辨明了对错,辩出了方法。</p> <p class="ql-block">听贲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感动,更是一种提高!他真正读懂了儿童眼中的数学,让数学走进了孩子的心中,让课堂成为一个多声对话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贲老师针对课堂中难见多声的现象,给予原因的分析和策略的指导,并引发老师们思考:课堂中,仅仅见到多声是不够的。</p> <p class="ql-block">多声是开始,对话是关键。课堂中多声的价值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想法开放性呈现出来,更为重要的是打开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多样中比较,引发思考,实现自主、深入学习。</p> <p class="ql-block">贲老师的课堂使我们知道:我们的成长,在于不断提醒自己,保持学习的心态与姿态,不固守自己,不封闭自己,让“教师,永远是学习者”不仅仅是口头的言说,让学习在自己的身上真正发生,让自己看见成长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由俞正强老师带来的是一节生动的复习课 《线的认识》,没有华丽的开场白,没有绚丽多彩的情景创设,有的只是平实而简单的谈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课前俞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线”字,问到:“你知道哪些线?你喜欢哪一种线?你会用哪些词来描述一条线?”看似平淡无奇的问话,却瞬间激起了孩子们踊跃表达的欲望,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想要展示出自己的想法。</span></p> <p class="ql-block">在俞老师一遍一遍的追问中,开启了学生的大脑,让孩子们做到了心有所感,脑有所思。</p> <p class="ql-block">俞老师将学生推上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正是由于老师的信任,学生的潜能得到深度挖掘,成就了学生们精彩!</p> <p class="ql-block">幽默风趣的语言,步步引入的知识,使四年级孩子的课堂学习活动高潮迭起。最后下课孩子们还恋恋不舍,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强老师课堂驾驭能力!</p> <p class="ql-block">“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此次听课活动不仅是优秀教师经验的分享,更是一次思维的碰撞,让我们不仅受益良多,还留下了许多问题值得去思考……</p>

课堂

老师

学生

数学

多声

学习

自己

孩子

之美

贲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