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新庄子 再聚襄渝情 — 5851部队学生三连参加襄渝铁路建设五十周年联谊会

老酒

<p class="ql-block">各位战友,此美篇于2022年3月30日,美篇审核人员将其中近40幅图片及所有视频给屏蔽。现在看到的是不全面,不连贯的。至于原因也不得而知,只能向大家致歉了。</p> <p class="ql-block">战友相聚悦福瑞,</p><p class="ql-block">三连学兵喜相会。</p><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历沧桑,</p><p class="ql-block">襄渝铁路树丰碑。</p> <p class="ql-block">50年前我们在新庄子隧道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离开新庄子二十年后,我们在空军招待所团圆。</p> <p class="ql-block">47年后,我们相聚biangbiang面馆。</p> <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27日,我们集合在福瑞达酒店。</p> <p class="ql-block">在袁志刚的建议下,朱新新提前制作了展板。展板上一张张照片,让人我们回到了50年前。</p> <p class="ql-block">我们连队近年来的活动集锦。有荣誉,有相聚,有回首,有感叹。</p> <p class="ql-block">朱新新一直珍藏的三线棉袄,让人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站在凳子上帮助布置会场的张友安是三线战友的贴心人,是三线活动的热心人,是三线组织的负责人。虽然不是一个连队,但他事必躬亲,提前到会场参加布置工作。谢谢友安,谢谢我们的好弟兄。</p> <p class="ql-block">惠光、天成、西歧、新新等战友一早就赶来布置会场。</p> <p class="ql-block">我们连队的老领导,老连长,不顾近90岁的高龄,来参加连队的大聚会,这是多深的情义,多重的感情。欢迎老连长,谢谢老连长。 祝老连长,生活幸福,身体健康。笑口常开,万寿无疆。</p> <p class="ql-block">三线战友的粉丝老石头(微信名)有情有义,来参加我们的联谊会并带来了贺礼。谢谢老石头的爱心和美意!</p> <p class="ql-block">战友米秦岭,多年来一直和病魔作着不屈的斗争,感谢你的家人。祝你早日康复。</p> <p class="ql-block">会前的忙碌,但井井有条。</p> <p class="ql-block">报名的通讯录,便于今后联络。</p> <p class="ql-block">在连旗上签名,让我们铭记这一刻。</p> <p class="ql-block">这次联谊会报名有83人,实到会77人。但我们连参加联谊会的战友加上老连长一共97位。为什么是97位?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在那大面墙上的鲜花上面。还有学生三连20位无言的战友,那里写着他们的名字。我们把他们也带来,和我们一起参加这连队50周年的聚会,分享战友相聚的欢乐!让他们在九泉之下也能感受到,战友对他们的缅怀和思念。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 <p class="ql-block">因各种原因没有能参加联谊会的连队战友,他们为我们的联谊会送上了美好的祝愿。我们也祝他们,家庭幸福,生活美满!</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联谊会,得到了很多嘉宾和战友的支持和帮助,在这儿就不一一提名,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俗话说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开放春满园。今天我们三连战友的聚会,得到各位嘉宾朋友和战友的帮助与支持,让我们三连战友心存感动,使我们的聚会绚丽多彩,蓬荜生辉。再一次感谢你们的光临。谢谢你们!</p> <p class="ql-block">感谢以三线学兵女子连张桂芳为杰出代表的资深美女战友及同学好友,来参加我们的联谊活动。谢谢你们的参与和捧场。谢谢桂芳、静安、文英、艳丽、小燕子;谢谢丫头、高再红,你们的光临,让当年追你们的帅小伙,个个像打了鸡血似的精神焕发,亢奋不已!谢谢你们给大家带来了美丽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三排九班首任班长马京亮受本次筹备组的委托,担任今天联谊会的主持。</p> <p class="ql-block">阳春三月,鸟语花香。</p><p class="ql-block">三线战友,欢聚一堂。</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嘉宾,亲如兄弟的三线战友们: 大家中午好!</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代本次联谊会筹备组,对各位嘉宾的光临和战友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p> <p class="ql-block">我们连长李英杰、是陕西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的工程师。</p><p class="ql-block">老连长,您看看您当年带的这些学生娃,现在都年过花甲,但在您跟前,俺们还是从前那个学生娃。想给娃们家说点啥。老连长特意准备了一份感人肺腑,热情洋溢的讲话,因年事已高,让樊天成代读。</p> <p class="ql-block">老连长联谊会讲话稿</p><p class="ql-block">三连的同志们;</p><p class="ql-block">今天大家邀请我这个耄耋老人参加纪念聚会;我很感动,非常感谢你们。</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我作为连长和大家一起参加三线建设,修建襄渝铁路。五十年过去了,大家还能记得我,真的要对大家说声谢谢了。希望你们大家不忘初心,永远记住那段历史,时间会见证一切的。再次的谢谢大家了。</p> <p class="ql-block">老连长,您是我们人生进入社会的领路人,是我们在连队生活的保护神。我们对您心怀感激,心存感恩。三连的战友们,让我们共同祝愿老连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p> <p class="ql-block">三线战友的领头雁,掌旗人,高会长的即兴发言,为三连鼓劲儿,给三连喝彩。 谢谢高会长的鼓励,谢谢高会长的支持,让我们把掌声送给高山雪莲。</p> <p class="ql-block">有一首歌,我们耳目能详。从诞生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不断传唱,鼓舞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义无反顾的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战友们,让我们大家共同高唱:“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p><p class="ql-block">感谢美女战友指挥,让我们群情振奋,歌声飞扬。</p> <p class="ql-block">在连队学生中提拔的副连长王长宪,回顾三线的艰苦岁月,回忆当年的工作的场景,总结我们三连的奋斗精神。</p> <p class="ql-block">副连长王长宪的发言稿。(待补充)</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女学兵是一道靓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女战友是一束绚丽的鲜花。</p><p class="ql-block">张桂芳的发言,给我们的聚会带来了快乐带来了芬芳,让我们的联谊会激情似火,鸟语花香。谢谢桂芳!</p> <p class="ql-block">张桂芳的发言稿,</p><p class="ql-block">今参加5851部队学生三连50年庆典,是我们女子二连几位女生的荣幸。男子三连是我们熟悉的中学同学,在襄渝铁路修建过程中将三线三连的战友锻炼的更加坚强,勇敢!在修建新庄子随道过程中,他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苦干加巧干,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按期完成随道贯通。为襄渝铁路建设贡献了他们的青春!三连战友永远是我们的骄傲,也永远是我们的好同学,好战友,好榜样!</p> <p class="ql-block">我们三线战友中人气最旺,最受欢迎的美女歌手和樊天成联袂登台献艺,为聚会助兴。</p> <p class="ql-block">学生三连的聚会与众不同。他不但是亲情的相聚,友情的相加。还有一种文化传承的责任和力量。我们连的杜乃亮给参加活动的战友每人赠送一册三线战友为纪念陕西中学生参建襄渝铁路50周年编印的回忆录选《襄渝啊襄渝》一书。</p><p class="ql-block">讲述我们学生三连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连的王兆宪,也是陕西界有名的书法家,他热爱美好生活,勤于书画。今天他的一些书法作品也奉献给大家。</p><p class="ql-block">谢谢他们。</p> <p class="ql-block">我连书法家:王兆宪为老连长九十寿龄作画写词,祝愿连长和全连战友身体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三线的岁月是一首诗的话,那么我们今天的聚会就是一首难忘的歌。</p> <p class="ql-block">连队文书周秉利即兴为战友们送上美好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发扬革命传统,追寻红军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袁志刚撰写编辑《红25军长征路》的长篇巨著。</p> <p class="ql-block">高会长十分关心三线战友中患病人员。每年都拨出专款对这些人进行慰问。见了更是问寒问暖。谢谢高会长的这片爱心。</p> <p class="ql-block">50年聚会战友感言。</p><p class="ql-block">我是汉中张继全。首先感谢你们热心的战友为咱连这次聚会見到了几十年没見过面的也非常想念的战友。</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聚会战友感言,刘国强</p><p class="ql-block">忆青春</p><p class="ql-block">二八韶华中学生,</p><p class="ql-block">襄渝建设当学兵。</p><p class="ql-block">荒山野岭割藤条,</p><p class="ql-block">自建棚屋苦难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肩扛风枪尘飞扬,</p><p class="ql-block">饥肠辘辘缺米粮。</p><p class="ql-block">塌方落石险象生,</p><p class="ql-block">连年无休施工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身单力薄轮班干,</p><p class="ql-block">抛撒热血汉江边。</p><p class="ql-block">战天斗地两年半,</p><p class="ql-block">竣工通车做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半世沧桑鬓染霜,</p><p class="ql-block">三线战友情意长。</p><p class="ql-block">回首往事心激动,</p><p class="ql-block">举杯再聚叙衷肠。</p><p class="ql-block">——刘国强</p> <p class="ql-block">50年聚会战友感言。</p><p class="ql-block">马可新:“ 感谢筹备组默默付出和辛勤工作,感谢乃亮签名送书和兆宪墨宝付出的无私奉献,感谢战友们积极踊跃参加这次五十周年联谊会。使得这次联谊会取得圆满成功!”</p> <p class="ql-block">50年聚会战友感言。</p><p class="ql-block">2021.03.27.参加襄渝铁路五十周年纪念会随感。纪念参加三线建设</p><p class="ql-block">五十周年———随想</p><p class="ql-block">武学林。</p><p class="ql-block">昔日五四小青年,</p><p class="ql-block">辞别亲人赴巴山,</p><p class="ql-block">战天斗地洒血汗,</p><p class="ql-block">铁龙连接鄂陕川。</p><p class="ql-block">纪念襄渝五十年,</p><p class="ql-block">战友相聚在西安,</p><p class="ql-block">虽已都是花甲人,</p><p class="ql-block">当年雄姿都不减。</p><p class="ql-block">相聚即兴发感言,</p><p class="ql-block">祝吾战友都平安,</p><p class="ql-block">三线友情常思念,</p><p class="ql-block">情谊似海重如山。</p><p class="ql-block">今日相聚终要散,</p><p class="ql-block">经常联系不要断,</p><p class="ql-block">回家时常多锻炼,</p><p class="ql-block">期盼甲子再相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0年聚会战友感言。</p><p class="ql-block">济平:大善莫过修路,祝五八五一学生三连联欢会圆满成功!组织者你们辛苦了!向你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50年聚会战友感言。</p><p class="ql-block">张友安:50年的聚会圆滿成功,这和你们7个是分不开的。老马主持的太好了,乃亮的签名送书这是这次聚会最好的亮点,给大家留个纪念,你收费,管理全盘,所有的事都安排的紧紧有条,合影发到每个战友手里。你们辛苦了。早点休息,改日再见,代问他们几个好。乃亮的书我正在拜读,谢谢他送我签名的书,我会好好拜读保存。以做纪念。</p> <p class="ql-block">50年聚会战友感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建元:桃花盛开的三月,我连战友相聚一起。50年了,走过来真不容易,有人掉了队,有人有这样或那样,身体上的不适,最终还是步入,夕阳红的队列。战友见面如同兄长,问长问短,相互关心,亲切嘱咐,要说最辛苦,最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我们连队的,新新,天成,乃亮,馬京亮,及兆宪,惠光和热心的志愿者,为大家吃好,聚好,战友,乃亮,用自己的钱给大家发书,兆宪同学用自己多年文笔,给大家赠言,天成,战友给大家唱歌祝兴,战友们高高兴兴欢聚一堂,战友联谊会,非常成功,我和魏合兴昼夜未眠,心潮澎湃,从心里愿我们英雄三连各位战友,终身,要有一个好身体,每天都要有一个好心情,上帝会保佑,让我们在活几十年,阿们,感谢神。</p><p class="ql-block">50年聚会战友感言。</p><p class="ql-block">建元是城东建身达人,很有名的,聚会时穿的单,看着都美。</p><p class="ql-block"> 咱这次五十年聚,多亏有兆宪,乃亮,樊天,志刚,长岭,大鹏,京亮等老战友多少个日夜操劳操心操办,才得以顺利进行,兆宪墨宝、乃亮的文选都十分珍贵难得,回来都认真拜研,好,真好。</p><p class="ql-block"> 我厂三线学生较多,到破产尚余近700人,其它连也在搞,听说也是七七八八的,咱连组织的特别好,都很热情未有哭闹,更无不文明举止,筹组的好,战友素质高,战友也都奔七古希,万望看重身体,给家帮忙不添乱,少拖不拖累家人子女,多数已退出江湖,多看少争量力而行,以好心态好身体渡好晚年为重。</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感谢筹备组战友细致辛勤周到的组织服务。二祝所有建在老战友建康吉祥。</p><p class="ql-block"> 拜读赠书开遍就是我团十一连杨广智发言,同杨一起工作了近三十年,场景历历在目。很感动。</p><p class="ql-block">谢谢战友们,祝好。</p><p class="ql-block"> 田建民</p> <p class="ql-block">朱新新:我们昨晚住在当年的驻地隧道附近的农户家里,离隧道只有二十米远,听着火车每三五分钟一趟的高频次运行,心情无比激动,感慨万千,襄渝铁路为祖国建设做了这么大的贡献,我们的汗水没有白流,小小年纪就做了这么的事,真是青春无悔!</p> <p class="ql-block">杜乃亮:听说二连战友在原住处“李家祠堂”搞了个纪念馆,今天一早我们在老乡引导赶到了罗家塘参观,感慨颇多,向二连战友致敬!</p><p class="ql-block"> 离不罗家塘,顺着流火路到了安康博物馆,参观了三线展览厅,随后又赶到烈士陵园,祭奠了牺牲的战友。因时间充余顺道游了柞水凤凰古镇,晚上八点半回到西安,两天的故地重游,纪念参加襄渝铁路建设五十周年庆典活动圆满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50年聚会战友感言。</p><p class="ql-block">杜乃亮为联谊会做了《半个世纪旳纪念》 的美篇 </p><p class="ql-block">人生五十年,半个世纪是多么漫长的岁月,回看这五十年却如日光一瞬间,它在不经意间匆忙到来了。五十年前的情景尤如昨日刚刚发生,它时时撕挠着我们的心。半个世纪的记忆此生难忘,它时时在我们脑海中复现。我们忘却不了,也不能忘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那充满着艰辛酸苦的襄渝时光,那伴随着汗水奉献的年华,那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那不到三年的三线经历让我们在坐的每一位战友刻苦铭心。</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五八五一部队学生三连的战友们相聚在一起纪念我们参加襄渝铁路建设五十周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的今天,我们准备好行装,听着父母的唠叨和哥哥姐姐的嘱咐,我们叮咛弟弟妹妹要听爸爸妈妈的话,我们寻找往日的好友、伙伴、同学在一起照相留念,我们要走了,要离开他们,要去那末知的地方,迎接那末知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的明天,我们在喧天的锣鼓声中,在欢送欲耳的口号中,在亲人们恋恋不舍,眼含泪珠,微微细语和殷殷嘱咐下登上了汽车,离开我们的家人、同学、老师、朋友和养育我们的这个城市,那时我们只有十六七岁。从此我们一百八十多人成为了三线战友,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称“三线学生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的明天、后天、大后天,我们伴随着“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的歌声,车进秦岭丰峪口,崎岖的山路,漫天的雪花弥漫着整个山谷,松涛风鸣,寒气浸身,我们心存一腔热血却不畏惧。我们宿宁陕住恒口,步行几十公里,翻山越岭,到达了我们的驻地,辛庄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的二年零三个月,八百多亇日日夜夜,我们伴着秦巴山的月光,听着汉江水的涛声,踏着山间小道,背煤扛树,喝着玉米粥,啃着军用馍,吃着海带炒黄豆,我们盖毡房建宿舍,睡地铺躺枝床。我们抡大锤扶钢钎,打炮眼修便道,我们打风枪凿横洞,大战一百天,铁锹飞渣,斗车飞驰。隧道抢险,我们不惧生死。边墙救人,我们奋不顾身。襄渝铁路撒下我们的汗水,辛庒子凝聚了我们的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是漫长的,我们的人生也只有一个五十年,八百多天在一生中是那么短暂,却又是漫长的,它让我们记忆了五十年,回忆了五十年,它让我们一生难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友们,忆往昔思绪万千,望今日峥嵘依旧。我们六十年轻,七十不老,祝愿战友们童心永在,幸福满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写于二0二一年三月二十七日,参加襄渝铁路建设五十周年五八五一部队学生三连联谊会。杜乃亮</p> <p class="ql-block">五八五一部队学生三连五十周年联谊会合影照战友名单如下,顺序为从前到后,从左到右。</p><p class="ql-block">第一排左起</p><p class="ql-block">王湘元,马可新,王兆宪,惠光,朱新新,张长岭,李英杰(老连长),米秦岭,赵福生,王长宪,涂培昌,拓春堂,彭知行,王雁正。</p><p class="ql-block">第二排左起</p><p class="ql-block">俞正华,屈晓康,苏群,宋安平,邱文安,王长安,魏合兴,王新民,赵晓光,李全玉,李国庆,吴化应,呂晓龙,张继权,张根成,徐耀远,罗国安,樊天成。</p><p class="ql-block">第三排左起</p><p class="ql-block">王玉鹏,孙育森,朱景阳,谢新民,杨征福,马西北,李平安,卫法祥,崔秦安,姬和平,许嘉贵,王建中,陈建安,潘大鹏,刘树忠,袁志刚,武学林,袁小群,田建民,李学海,石刚,刘荣华,刘秦虚,赵战海,杜乃亮,马京亮,张永平。</p><p class="ql-block">第四排左起</p><p class="ql-block">朱和平,王济平,周炳立,芦传建,李龙华,许焕敏,刘国强,杨建军,庞西岐,周伟,胡新养,陈会京,申思让,秦长生,张宝法,齐停战,王建元。</p><p class="ql-block">共七十七名。</p><p class="ql-block">愿余生,战友相伴,幸福同行。</p> <p class="ql-block">  热烈祝贺三连战友袁志刚主编的《民间记忆-重走红25军长征路》一书出版发行。</p><p class="ql-block"> 铁道兵文化网发表了,由铁十三师宣、西安公安艺术团团长、市优秀模范警官扈树义战友的书评: 《重走红25军长征路》一书,非常值得品读。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2021-12-01 作者:扈树义</p><p class="ql-block"> 近期,原铁道兵十三师退伍老兵袁志刚主编出版了一部《重走红25军长征路》的长篇巨著。</p><p class="ql-block"> 袁志刚,男,汉族,现年67岁,曾在铁道兵十三师修理营当兵,复员后,在西安、郑州公安、检察系统工作近20年,后转入西安铁路局旅游集团任总经理。退休后,在陕西省人文地理摄影协会任秘书长。八年的摄影实践,参与了《百年陕西》、《古文化村落》、《宝成铁路图鉴》、《抗战七十周年》、《陕西非遗文化系列图册》的拍摄和编辑;主编撰写了《重走红25军长征路》、《晋陕大峪谷》图书。</p><p class="ql-block"> 2014年10月,袁志刚携铁道兵十三师战友邱立等近十人组成釆编组,从西安出发,沿着红25军的长征路线,东赴湖北、河南,南下四川、陕南,西走甘肃、宁夏,北上陕北。经过了十一个市,三十六个县,历时十三个月,行程一万多公里,历经草原、雪山、莽岭、峡谷、河川、高原……走乡串村,深入民间百姓家,搜索、采撷、拍摄当地老百姓对当年红军长征的回忆、故事、传说与遗迹,由袁志刚撰写了三十万字、百幅照片的纪实文学巨著。</p><p class="ql-block"> 从构思到出发,到行程万里以上的采风访谈,到筛选采用大量材料照片,到提笔撰写巨量的文字资料,这是多么巨大的工作量,由袁志刚本人亲自动笔撰写,实在是令人感到惊讶,并对他们有如此坚毅的干劲能力而感到敬佩。</p><p class="ql-block"> 此书比较详尽地记述了红25军在鄂豫陕同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对当地老百姓解放抚慰并建立根据地,动员所经路途的精壮力量加入红军,不但在到达陕北后,尽管在与敌军战斗中不断有人员伤亡,然而却是红军所有长征队伍中唯一一个成员总数未减而增的队伍。红25军在经过的地区对当地百姓所做的好事以及百姓对红军队伍的拥戴,此书中都有着许许多多有趣且详尽的记述。这些记述均出自当地对当年红军事迹有记忆的百姓之口,袁志刚采纺组的成员都有详细的记录。</p><p class="ql-block"> 铁道兵出身的袁志刚、邱立等人今天能得到如此骄人的成绩,除过自身的勤奋、刻苦好学以外,还与部队艰苦环境和认真教育分不开,正是在部队里的磨炼,才打下了他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品质,也才能有敢于直面任何磨难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们向采编组的战友们、同志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祝贺!</p> <p class="ql-block">惠光:“祝贺志刚战友经过千辛万苦,最终完成了这一重大功程,传播了正能量,传播了革命先辈为了中园革命事业奋斗精神,愿革命精神永世传承,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志刚主编长征史,</p><p class="ql-block">战友相聚庆发行。</p><p class="ql-block">红色文化谱新篇,</p><p class="ql-block">长征精神永传承。</p> <p class="ql-block">50年岁月如歌,50年风雨兼程。</p><p class="ql-block">50年锐意进取,50年春华秋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0年的纪念,50年的庆典,50年的岁月,50年的变迁。唯一不变就是我们三线战友艰苦奋斗岁月中结下的襄渝情缘。</p> <p class="ql-block">战友情深,友谊长存。回忆新庄子青春岁月,再续学生三连战友深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