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奔你而来――和美课堂第十六届语文研讨会学习心得

冠军

<p>和美课堂,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在阳春三月这样一个浪漫的季节,我有幸参加了在长沙育英小学举办的“和美课堂第十六届全国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短短两天时间,让我近距离感受到名师课堂的风采,也让我清晰地认识到新版教材教学之路的新方向。</p><p><br></p><p><br></p><p><br></p> <p>魏星《手指》、蒋军晶《海的女儿》、孙双金《芙蓉楼送辛渐》、戴建荣《池上》、赵志祥《自相矛盾》,不再进行华丽的表演和泛滥的煽情,除了个别独具风格的表演和展示外,大多回归到了语文的本味,与真实的课堂越来越近……</p><p>《手指》一课以欣赏作者的漫画来体会文章的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词句展开联想,与自己的生活产生联结,围绕主问题展开教学,可以无限拓展延伸却又能收放自如……</p><p>《海的女儿》从童话故事的情节入手,感受童话的神奇,品味童话的细节……不同的文体如何展开教学,《海的女儿》给了我们示范……</p><p>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结合写作背景,品味诗歌意境,这些常规的学习诗歌的方法被不露痕迹的用在《芙蓉楼送辛渐》中,而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当王昌龄被一贬再贬时,人们会议论些什么?当辛渐回到家乡时,他的亲人们会问些什么?看似不经意的联想和想象,却为理解重难点句“一片冰心在玉壶”铺平了道路,孩子们顺着老师搭建的梯子轻松地领会了诗句传递出来的意蕴……</p><p>有“语文老顽童”之称的何捷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纷呈、掌声迭起的文言文教学课。何老师以《守株待兔》一文,教学文言文以读代讲,从字义到文义到文理,层层递进。整节课教师允许学生偏离,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开放而不失层次,学生在获得认知的过程中,获得了超越,这一切皆源于老师的专业自信。</p><p><br></p> <p>本次学习,各位专家的经典课例和讲座,深刻诠释了“精炼认知,将学生带进学习场”。有几位老师在讲座中都提到“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有效的学法来整合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拓宽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p><p>以前,我们总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那个时代已然远去。当下,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给学生一杯水,更要教会学生探寻这杯水从何而来,让他们学会自行寻找水源。这样层层推进,才能真正做到让思维辅助解决问题,学生也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习得知识,获得饱满的学习热情。</p><p><br></p> <p>“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一个高效的课堂,是师生心灵交互、情感激扬的课堂。只有教师先被自己的课吸引而投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名优秀的教师,他的每一节课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次浅声吟唱,引领着学生在知识的交响曲里徜徉,为知识本身而感动。真正的教学绝非仅是教师简单的讲授课本知识,而是由教师主导作用引领学生发挥自身能动作用的有机统一。</p><p>本次研讨培训,让我领会到了如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我日后的教学之路提供了指引。</p>

学生

课堂

教学

学习

教师

语文

老师

芙蓉楼

知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