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div>我们的数学课堂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思考着、实践着,让数学思维的种子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i>质疑问难、教学相长</i></b></h3> 3月24日上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天空中挂着几朵可爱的小云。<div>金凤区第二小学数学组张圆、金文静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引起思考的“说学”数学课。</div> 张圆老师为我们授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一课时《认识轴对称图形》。 图形的运动是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但是二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与图形经验,可以充分利用大量的生活素材,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张老师课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与学情、为后面课堂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张老师以游戏猜一猜导入,出示图形的一半,细心观察,他们的一半都是一样的。引出轴对称现象。 二、借助大量丰富的轴对称现象(自然界中的对称现象、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 三、通过剪一剪轴对称图形,自主探究图形对折后的折痕就是图形所在的对称轴。 四、运用错例,理解剪的方法,总结剪对称图形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金文静老师为我们授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第一课时《推理(一)》。 金老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思维为主要目标,整节课以学生的提问与回答为主,以教师的总结为辅,散发着浓浓的“数学推理味”与“数学趣味”。 一、新颖导入铺垫新知。金老师设置猜一猜活动——保安室的爷爷今年过生日了,猜猜他有多少岁。提供一条线索——爷爷的岁数是由1和6组成的。 学生通过推理给出理由得出:马爷爷今年61岁,因为如果是16岁的话,马爷爷应该还没成年,从称呼上看马爷爷已经是老年了。学生理由充分、论据清晰,学生表达能力可见一斑。 金老师通过学生的推理进行总结,揭示推理。 金老师继续给出生活中的丰富推理素材——例如本周数学午读之星不是男生就是女生。引导学生了解总结推理的两种情况,并总结出“不是...就是...”句式,铺垫新知。 二、预习检查,小对子推理展现风采。金老师由易到难,先是设置两种可能——有数学和道德法治两本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运用“不是...就是”句式,学生推理出小丽拿的是道德法治,其中渗透连线法、表格法。 三、接着,深入层次,设置三种可能——有语文、数学和道德法治书,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小对子进行合作,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利用连线法、表格法给出自己的推理理由,学生进行质疑和问难。 教师适时点拨,先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进行排除法,将三种可能转化成两种可能,只剩下数学书和道德法治书,渗透转化的思想,数学推理味十足。 四、最后环节是巩固练习,学生独立思考,先确定什么,再进行排除,最后确定。整个环节层次分明、层层递进。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i>师师对话,常思常新</i></b></h3> 3月24日下午,数学组组织了“数学说学”公开课研讨,大家谈感受谈反思、面对面交流。 张圆老师对自己的课进行了简单的反思。<div><br></div><div>1.对于课堂生成性的知识,自己还不能随机应变,例如学生说天安门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本质是形的对称,而不是图的对称。</div><div><br></div><div>2.自己作为一名新调入教师,对班级的学情还不能掌握,小对子之间如何进行交流,怎样交流,交流什么,都需要深思。</div> 金文静老师也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反思。 1.说学稿的改动经历了好多版本,通过对例题进行分解,由易到难,学生步步阶梯,这样才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2.小对子在展示时的语言还是不够精炼与准确,会浪费时间,自己在课堂中的把握还不够好。 张磊老师对金老师的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本节课是对学生推理思想与推理能力的培养,本节课设计巧妙,步步为环,尤其是将确定的信息进行排除,转化为两种可能,将数学问题进行简单化,给人以启发。 沈艳玲主任也对这两节课做出了评价。这两节课应该作为青年教师的示范课,里面包含着两位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思考,课堂处理很及时到位。<div><br><div>张老师说学稿设置的很好,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教学环节很清晰,将数学中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用丰富的图片进行呈现,教学环节很有梯度,从生活中的图片到自己设计图片,设计的很合理。</div></div><div>给出的建议是学生对折痕所在的位置的知识理解的还不够,这一部分应多花时间,多给素材。<br></div><div><br></div><div>金老师引课很新颖,教学过程层层递进,起到了从易到繁,化繁为简的作用</div> 田东启老师作为新入职教师代表也谈了自己的感受。<div>两位教师都是有经验的前辈,设计的课成熟、有深度,为孩子提供了展示的机会与舞台,培养孩子多交流、多表达。</div> 张涛老师对金老师的课很有感触。本节课提供了“说学数学”的另一种方式——说学稿不一定非要在引课用,可以在课中用,起到铺垫作用。<div>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步骤方面,金老师做得很好,学生展示过程中呈现了知道了什么?怎么解决、如何验证?等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步骤。</div> 季惠萍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评价,她认为金老师在引导小对子展示交流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展现了质疑问难的风采,看到了孩子们非常好的表达习惯于思维,这值得我们学习。 这两节课就像是各位教师对话的引子与石子,激起思维火花的同时也让我们深刻反思自己的课堂,常思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