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想“追求优越”——《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梨子圆

<p class="ql-block"><b>一、儿童人格的统一性</b></p><p class="ql-block"> “儿童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他总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表达,想要理解它们所做的事就必须先了解行为中隐蔽的生活背景。”在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理学》中开篇便对儿童人格的统一性发展进行了探讨。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来自生理、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最终塑造出不同的个体,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因某些原因产生的认知偏差将会影响他们对客观事实的看法和观点,并最终呈现在他的行为中。</p><p class="ql-block"> 因此当面对儿童所表现出来的错误、问题时,想要了解他这些行为所表达的含义,就需要想办法了解他的整体人格,理解他是在以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认知对待眼前的事件或者任务。这让我想到班里那个爱跑爱吵的男孩,在一年级刚开学的时候,他一下课就冲到外面跑,在玩耍中也经常碰撞、打到其他的同学。在多次和他谈心,和家长交流后我发现这个孩子之所以表现出不听话,爱打闹,是因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并未对他做出过什么约束,对他来说和小伙伴打来打去、跑闹的游戏是正常且合理的,甚至家长也认为在吵闹中擦破点皮,撞到人家不是什么大事。了解原因后,他的一系列吵闹的行为变得可以理解,之后和他的谈话便有了方向,渐渐地,这个男孩开始理解自己某些行为的危险性,自觉收敛自己的动作。</p><p class="ql-block"><b>二、每个孩子都想“追求优越”</b></p><p class="ql-block"> “每个孩子都在追求优越感。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把这种追求引向有建设价值和有益的方向。”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会受到自卑情结的困扰,这就产生了追求优越的冲动。班里的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问题生”,他们都想获得别人的肯定,都想追求优越感。而让学生学习正确地追求优越感就是教育者的工作和责任了。有些孩子雄心勃勃,目标是超越其他所有儿童,这类学生过度看重别人评价,看重事情的结果,在发现别人远远走在他们前面或者遇到困难时难以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就会出现自我放弃,表现出不喜上进、学习懈怠。更有甚者,会将对优越感的追求表现为对学校、家长要求的抗拒,出现屡教不改、故意作对的“坏孩子们”。</p><p class="ql-block"> 在面对孩子心中对优越感的追求时,我们要郑重且正确地进行引导。告诉那些丧失信心的孩子“期望不通过努力就得到别人的尊重是错误的想法。”并使用正面的积极的语言评价,着重培养孩子勇敢、坚忍、自信的品质,让他们意识到优越感的来源不是最终结果一定获得成功,而应当是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拥有毫不畏缩,解决难题的勇气和能力。</p>

优越感

追求

孩子

儿童

人格

家长

行为

理解

每个

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