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新课程标准》中对3-6年级学生习作的要求有:“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等。可见,从三年级起,老师就要上好习作讲评课,教学生学习修改作文。近日,泰西实验学校李敏敏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采用“五环节评改法”执教了一节习作讲评课。立足教师精准指导、引导孩子们知道何为好文,学生对照标准自查自纠,明确如何写好文章。 <ul style="text-align: center;"><li style="color:#ED2308;"><font color="#ed2308"><b>一、复习作文要求,回顾写作要点</b></font></li></ul> 李老师在讲评作文之前,首先带领学生重温本次作文的要求,简要总结学生习作的大致情况,加强了作前指导与作后讲评的联系,使知识前后连贯,指导学生要紧扣要求进行评改。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ul><li style="color:#ED2308;"><b style=""><font color="#ed2308">二、欣赏优秀习作,激发写作热情</font></b></li></ul></h3> 学生都渴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别人的夸奖。因此,李老师在讲评前认真阅读每一篇学生习作,挖掘出每一个闪光点。课堂上,李老师带领学生从题目、语言、布局谋篇等方面入手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欣赏优秀习作。每一篇习作首先揭示小作者姓名,让小作者自己读习作中的亮点。采用这种做法,让学生有种文章被“发表”的满足感,极大地激发起每一个学生的写作热情。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ul><li style="color:#ED2308;"><b><font color="#ed2308">三、发现习作问题,学会修改方法</font></b></li></ul></h3> 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除了有一些优点,更多的应该是问题(或毛病)。此时,李老师抓住学生出现的典型性问题,如:标点符号运用不当、错别字、语句不通顺、描述不细致等,有的放矢地设计相应的语言训练,教给学生修改本次习作的方法,以切实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ul><li style="color:#ED2308;"><b><font color="#ed2308">四、合作修改习作,小组交流展示</font></b></li></ul></h3> 这一环节,李老师提出合作评价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修改习作,然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一是欣赏小组成员的优秀习作,二是相互提建议、作修改,充分发挥团队互帮互助的作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ul><li style="color:#ED2308;"><b><font color="#ed2308">五、自己修改习作,总结作后心得</font></b></li></ul></h3>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 这一环节,让学生再读自己的习作进行适当修改,着重在抓植物特点上进行修改,比如增减恰当的植物样子、颜色、气味、生长习性等。作文修改完毕后,引导学生总结:“我从这堂作文课中学会了什么写作技巧或方法?我还可以在哪些作文中运用?”鼓励学生自己课后练笔,举一反三。 “用心上好作文课,补足短板促提升”是我们进行语文教研的初衷。“路漫漫其修远兮” ,作文教学研究之路永无止境,我们会在这条路上不断实践,不断探索,让更多的孩子爱上写作,擅长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