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我的第二段工作、生活经历(1985~1994)

史鉴文

<p class="ql-block">续前:1982年至1985年是个人工作、生活打基础的阶段,当时在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合作工作,1985年成婚后,借调到北京地质矿产部航测总队研究所工作(该总队于1996年与地质矿产部遥感中心合并成为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简称航遥中心),所谓航空物探就是装有专门探测仪器的飞机从空中测量地球各种物理场(如磁场、重力场、导电性等)的变化,从而了解地下地质和矿藏分布情况的作业,研究和寻找地下地质构造和矿产的一种物探方法 简称航空物探(aerial geological survey)。我们研究所就是利用航空飞行测量地球上的K(钾)、Tu(钍)、 U(铀)含量,通过航空物探观测数据的计算和整理的速度及解释推断的水平计算、分析它的频谱图像,从而推导出矿产种类。</p><p class="ql-block">注:地质矿产部~先改为国土资源部~现为自然资源部</p> <p class="ql-block">1986年孩子出生后,从海淀区搬到宣武区(现在的西城区),该图片摄于北京宣武区琉璃厂东街路口,也是完成了北京第一次住宅的调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摄影北京西城区铁树斜街78号,1986年</p> <p class="ql-block">摄影北京前门正阳门,1986年</p> <p class="ql-block">北京工作、居住流浪史:(该图摄于1989年,电视是北京东风电视机厂生产的18英寸昆仑牌彩色电视机,当时售价在1200元到1500之间)。</p><p class="ql-block">1982年—1985年,工作单位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12号),住处: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15号院);</p><p class="ql-block">1985年~1994年:工作单位:地质矿产部航测总队(自然资源部遥感中心)</p><p class="ql-block">1986年~1989:分配居住北京宣武区铁树斜街78号院(历史上的留香大饭店);</p><p class="ql-block">1989年~1993:分配居住北京第二商业学校内(北京海淀区北蜂窝路101号);</p><p class="ql-block">1993年~1998:分配居住北京丰台区玉泉营141号院;</p><p class="ql-block">1998年~2001:借住于北京宣武区报国寺商业部宿舍楼;</p><p class="ql-block">2001年~2004:回到北京丰台区玉泉营141号院居住;</p><p class="ql-block">2004年~至今:北京丰台区南苑小区、天津武清小区、海南澄迈小区流浪。</p> <p class="ql-block">上段说到电视,现在插上一句,1986我家在大前门西大街大栅栏商场买了一个匈牙利生产的24英寸黑白大电视,比当时的日本的18英寸电视还便宜,大概500块钱,它陪伴我儿子度过了金色的童年,1989年我们又换北京昆仑牌18英寸彩色电视机,当时售价在1400元左右。</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在南京上学时,在体育课篮球选修班上认识的南大数学系的孔同学,成为一生的好友,那时周末有时就去他家打打牙祭,他的父母都是非常善良友好的人,1989年,他来北京出差,正是他的帮助,我家买了第一台雪花电冰箱。画面背景是一个写字台,台上有一书柜,是我们结婚仅有的四件家具之二。另外两件家具是床和五屉柜,四件家具,加上日本三洋牌卡式磁带收录机,住在九平方米的新房里,这就是我们的全部家当,结婚后我们旅游去了西安,南京,苏州,扬州,参观了母校,拜访了老同学及同学的父母,唯一的遗憾就是毁了一卷旅行拍摄的胶卷,多少珍贵镜头一扫而去。</p> <p class="ql-block">1985年的中国地质大学北楼楼前拍摄</p> <p class="ql-block">以下六张为1986年去北京黑龙潭春游所摄,同事还有李颖,张晓英,杨同事的夫人</p> <p class="ql-block">一九八七年汽车展</p> <p class="ql-block">1987年项目组组员到北京市郊区旅游</p> <p class="ql-block">参加1987年研究所联欢会文艺演出。</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1987年所联欢会之后,所领导和其他同事的合影,前排左三是所长,前排右三是书记,可以看出当时领导还是很民主,谦虚的。</p> <p class="ql-block">1988年与时任研究所所长张玉君和项目组长SDL合影</p> <p class="ql-block">1988年,在研究所中午休息时与同事打桥牌,我们研究所桥牌队是北京市连续六年的甲级队,我们当时是陪练队员,一群桥牌初学爱好者:史DL,郭建华,刘英会,水恩海,XIEX,沈效群等,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经过两年训练,我们在1990年取得了全国地质行业桥牌队冠军,这也是我们最辉煌的时候,以后的精力全都要转向课题研究和寻求市场了。</p> <p class="ql-block">桥牌训练中</p> <p class="ql-block">1991年代表北京勘察技术院参加全国地矿系统职工棋牌赛,在30多个队伍中取得第二名的成绩,按结果,我们其实是第一名,由于出现了非技术性的错误导致第二名</p> <p class="ql-block">担任领队及教练,记得在决赛的前夜,我恰巧踩到了对方的比赛卡,我回来对队员动员说,他们已经被我们踩到了脚下,我们明天狠狠的干他。果然比赛中我们发挥的很好,并战胜了他们,但由于计分错误,给我们排在了第二。</p> <p class="ql-block">1988年,与同事郭YI,SDL,杨星HONG在地质大学校园内</p> <p class="ql-block">与我的好兄弟SDL一起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1988年在圆明园</p> <p class="ql-block">1988年平安夜与好友相聚</p> <p class="ql-block">1988年图像处理软件进行阶段性评审,本人为项目组成员之一</p> <p class="ql-block">1989年在与当时的研究所副所长胥正辉研究课题</p> <p class="ql-block">1989年,在研究所办公室,休息中</p> <p class="ql-block">1989年秋,研究所同事到北海公园春游,图中有老领导张玉君所长,朱月娥,XINX,SDL,杨星HONG,我。</p> <p class="ql-block">1989年的冬季,在北海公园与同事旅游。</p> <p class="ql-block">89年在肯德基用餐</p> <p class="ql-block">1989年从加拿大回国在北京大学就任的阙伟民教授,我大学的同班同学、学霸,1982年通过李政道先生发起的激动人心的CUSPEA计划考试进入美国深造,后响应政府号召89年回国效力。</p><p class="ql-block">附注:cuspea</p><p class="ql-block">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是1979年-1989年间中国用来选拔派遣学生到美国攻读物理专业研究生的考试。CUSPEA由李政道和中国物理学界合作创立。当年通过CUSPEA计划出去的学子们很多已经成长为美国知名教授和科学家。</p> <p class="ql-block">1989年在北京大学校园内</p> <p class="ql-block">1990年北京亚洲奥运会期间一家三口活动,上面的字是“团结,友谊,进步”,孩子已经四岁了</p> <p class="ql-block">90年春在颐和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91年,单位选派我去中国高能物理研究所进修</p> <p class="ql-block">进修期间与全班同学合影,在美女教师左边的就是我,修业期满后后很多同学出国或留在国内成为单位骨干。</p> <p class="ql-block">打着领带当大厨?什么背景?什么地方?已经跟老婆交代不清了(抓狂)</p> <p class="ql-block">中国科学院植物园</p> <p class="ql-block">延庆</p> <p class="ql-block">九寨沟</p> <p class="ql-block">1992年国庆节。</p><p class="ql-block">相关照片待补。</p><p class="ql-block">第三篇:我的第三段工作、生活经历(1995~20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