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老物件

知足常乐

<p class="ql-block"> 《老家的老物件》</p><p class="ql-block"> (2021.3.27)</p><p class="ql-block"> 清明前回老家祭扫,翻出了多年未见的几件老物件……</p><p class="ql-block"> 小木板凳是我上小学时搬到教室里的坐骑,据母亲说是用一个老树根做的,虽经过30多年的岁月洗礼,仍坚固耐用,现已退休到灶下继续发挥“余热”。</p><p class="ql-block"> 收录机是上大学时买的超霸王,既能放磁带,又能录音。学六楼211寝室8个人,人手一台收录机。当年流行香港“四大天王”的歌曲,每到下课时,寝室里仿佛在开“混搭音乐会”,有放民族歌曲的、有听流行风格的,还有几个舞技高超的室友“和”着猛士的士高激烈的旋律“群魔乱舞”……</p><p class="ql-block"> 蒜臼是农村家家必备的捣碎工具,吃捞面条搉蒜汁可离不开它。因是全石头制作,所以下盘稳重,比现在市场上卖的木质蒜臼敦实多了,蒜臼锤也是用石头做的,把剥好的蒜瓣放进石臼,用不了几下,蒜瓣就被搉得粉身碎骨。</p><p class="ql-block"> 荆条篮子是当年下河割草的载具,那时家里喂有牛羊,好天气时,就把牛羊赶到东河滩里放牧,赶上阴雨天就得下河割草。最远的一次割草,我曾跟村里大人跑到东北河(青铜河)河滩的“明石墙”。因割的草多,装的太重,回来的路感觉非常漫长,歇了好几次才勉强撑到家。</p><p class="ql-block"> 老家的锅台,一般都是串锅,前大后小,前面大锅用来蒸馍、烧稀饭、做主食,后面的小锅一般用来温水、炒菜。到了冬天,如果能在灶下烧火也是算个美差,不仅能体现劳动价值,最主要的是暖和。</p><p class="ql-block"> 长方体形状的工具箱,是父亲自制的百宝箱,里面放有钳子、扳手、螺丝刀、起钉锤、卷尺、电笔、还有各种各样的钉子……家里面排个电线、起个钉子、修理农具等,都离不了这个工具箱……</p><p class="ql-block">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老物件陪伴我度过了艰苦充实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每件老物件背后更有挥之不去的记忆和乡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