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国旗下的演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安全无小事,生命大于天”</b></p><p class="ql-block"> <i>——国旗下的主题演讲 </i></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大家早上好!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你们可能会这样说:“今天是星期一,今天是高二年级升旗的日子”。你要这么说倒也没错,但可能还有很多同学并不知道,今天是个特别重要的日子。我国以每年三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到今年,已经是第26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以“安全无小事,生命大于天”作为我今天发言的主题。</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珍爱生命防溺水 “六个不准”来支招</b></p><p class="ql-block"> 南方春来早,五月入暑天。由于我们南方地区纬度低,气温回升很快,每年大约五月底六月初,就相继进入了夏天。那真是“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同学们课外运动后,更是大汗淋漓,酷热难当,这时不少同学就可能会想到去游泳。当然,在水中自由自在,潇洒快活。那真一个“爽”字了得!但是我要郑重提醒同学们:珍爱生命,谨防溺水。那如何才能防止溺水事件发生呢?我们必须牢记“六不原则”:一是不私自下水游泳;二是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三是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四是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五是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六是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只有严格遵守这“六不原则”,我们才能防止溺水事件发生。</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二、交通安全无小事 一旦出事代价高</b></p><p class="ql-block"> 最近有记者采访了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局长李伟,李局长表示,在涉及中小学生的交通事故中,不全是发生在上下学的路上,而是周末和假期更为突出。其中周末两天的事故约占三分之一,暑假七、八两个月的事故超过五分之一。从交通方式看,骑乘电动自行车的事故占31%,摩托车的事故占30%,乘坐汽车的事故占12%,步行当中发生的事故占18%。骑乘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事故死亡中80%都没有佩戴安全头盔,乘坐汽车事故死亡中50%以上未系安全带。采访中李副局长希望家长要特别重视“一盔一带”在减少交通事故伤亡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恰好我这边有一组数据,是关于梅州市道路交通安全办公室的一份暗访调查数据。在这里我要跟大家说明的是:这组数据令人比较尴尬,但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我觉得还是要跟大家通报一下。地点:兴宁市某一中学的校门口,时间:2021年3月8日11:30至12:10。暗访情况:发现学生骑行电动自行车、摩托车一共有153辆;时间:2021年3月8日13:30至14:10,地点:兴宁市某一中学校门口,发现学生骑行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有71辆。在梅州各县市随机抽查两间中学的暗访数据显示,我们兴宁市的数据高居榜首,遥遥领先别的市县。这是不是觉得特别尴尬?</p><p class="ql-block"> 生命诚可贵,对每个人来说,生命都只有一次,所以人们都百倍的爱惜生命。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时代的进步,交通与我们的生活已越来越密切了。不可否认,交通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不幸,而这不幸是就因为不懂得交通知识,不具备安全意识,不遵守交通规则惹的祸。</p><p class="ql-block"> 现在有些同学,过马路不看信号灯,放学回家在路上追逐打闹,骑快车、耍杂技、扮酷装帅,站在行车道上等公交车等不安全的行为。据统计,交通事故已经成为青少年的“第一杀手”。 生命只有一次。 同学们,为了您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道路交通安全并积极投身到文明交通的宣传教育中来。时时处处,做一个遵守交通法规,关心他人的文明好少年,让生命之花在爱心和责任中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三、应急安全有技巧 应对突发有诀窍</b></p><p class="ql-block"> 下面我给大家科普一下,如果遇到紧突发状况时的几个逃生避险小窍门,当然,我希望大家一辈子也用不上。</p><p class="ql-block"> 1.地震发生时的避险技巧</p><p class="ql-block"> 地震来临时,若身处室内,可选择面积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地暂时躲避,或是在自身稳固性较好的物体,如铁柜、立柜、暖气旁躲避,但不要钻进去。躲避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附近等。尽量利用身边物品保护头部,如棉被、枕头等。若身处室外,应远离烟囱、水塔、高大树木及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躲开变压器、高压线、电线杆等危险物;远离危房、围墙等容易倒塌的建筑物;远离狭窄的街道,选择开阔的地方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震后如果被埋压,一定要坚信会有人前来救援。如果2人或多人一起被埋压,一定要相互鼓励。在能行动的前提下,应逐步清除障碍物,尽量挣脱出来。要尽量保证一定的活动空间,如有可能,用毛巾等捂住口鼻,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不要盲目呼叫,尽量节省体力,用敲击的方法发出求救信号,注意外边动静,伺机呼救。</p><p class="ql-block"> 2.暴雨、洪涝来临时避险技巧</p><p class="ql-block"> 发生暴雨、洪涝时,危房周围、高墙旁、洪水淹没的下水道、地下商场等地势低洼处都是需要警惕的危险区域。如在驾车时遭遇暴雨,应远离高压线、围墙、广告牌等危险物,绕开涵洞、桥下等地势低洼处。要保持视线清晰,减速缓行,打开前照灯和防雾灯,提醒其他车辆注意。切勿快速转动方向盘,否则容易造成翻车事故。在涉水过程中应当使用低速挡,尽可能不停车、不换挡。驶出积水区后还要低速慢行一段时间,逐步将水排出。</p><p class="ql-block"> 3.避雷方法</p><p class="ql-block"> 室内避雷应关好门窗,尽量远离门窗、阳台和外墙壁。不要靠近、触摸任何金属管线,包括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尽量不要使用家用电器和通信设备,也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野外避雷,应迅速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汽车内。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物体。不要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找地势低的地方蹲下,双脚并拢,手放在膝上,身向前屈。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要把金属工具如羽毛球拍等物品扛在肩上。不要打手机,不要骑摩托车、骑自行车赶路。</p><p class="ql-block"> 4.高层建筑火灾逃生常识</p><p class="ql-block"> 利用楼梯走廊逃生。在火灾形成初期,楼梯、走廊没有被大火完全封闭时,可用淋湿的被子、毛毯裹住身体,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身冲出受困区。</p><p class="ql-block">利用窗户逃生。在火场受困时,可利用窗户逃生,将绳索或床单一端系于室内固定构件上,沿绳索或床单滑下(楼层太高不建议用此方法)。</p><p class="ql-block">利用管道逃生。房间外墙壁上有供水管道时,可以利用管道逃生(楼层太高不建议用此方法)。千万不能乘坐普通电梯逃生。</p><p class="ql-block"> 当着火层的走廊、楼梯被烟火封锁时,被困人员要尽量靠近窗户或阳台等容易被人看到的地方,向救援人员发出求救信号,如呼唤、向楼下抛掷一些小物品。黑夜时也可用手电筒往下照,以便救援人员及时发现,采取措施。</p><p class="ql-block">切记不可钻到床底下、衣柜内或阁楼上躲避火焰或烟雾。这些地方都是火灾现场最危险的地方,而且不易被消防员发现,难以获得及时营救。</p><p class="ql-block"> 以上就是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最后祝同学们、同事们每天都高高兴兴上学上班,平平安安放学回家,吃得好、睡得香!个个牛雄马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