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巷元素篇

秋月春风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的门扣,品种繁多,形态各异。</p> <p class="ql-block">马鞍墙是封火墙中的一种形式, 是闽派建筑的标志性元素,其作用一是分割空间( 围墙界面) 、围合庭院,二是御风防火,三是祈福镇邪。因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故称马鞍墙。</p> <p class="ql-block">  早题巷8号老宅,早期因家有喜事,贴着双喜,吸引不少摄影爱好者来此拍照,人们从各个角度拍照,显示出不同的坊巷之美。</p> <p class="ql-block">这是如今的门,已成为网红门,有没觉得这幅对联很赞?</p> <p class="ql-block">2022年的对联又让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光禄坊刘家大院前的牌匾这三个字咋读?难倒众多游客。 </p><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管委会薛主任给出的“标准答案”是:这三个字是林则徐给自己大女婿刘齐衔题的。“翍”在这里读作“pi”,字意和字典中的解释都不一样,是特指三坊七巷的“三坊”;“均”不是平均的意思,而是通假字,通韵律的“韵”,意思是诗词歌赋;“凥”就是“居”字的异体字,就是居住的意思。</p><p class="ql-block">这三个字合在一起,读作Pi yun ju,(披韵居)就是指在三坊七巷内诗词歌赋的居住地。以前刘家大院就叫“翍均凥”。</p> <p class="ql-block">  文儒坊36号的卢氏祠堂,这座不起眼的老宅便是100多年前的“蒙学堂”,它培育了包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福州十杰”在内的大批革命志士。这是福建省最早的新式学堂,更是辛亥革命的摇篮之一。</p> <p class="ql-block">文儒坊47号的陈承裘生七子,六子科甲,长子陈宝琛还是溥仪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黄巷4号被人誉为“五子登科宅第”,屋主郭阶三的五个儿子全部中举。</p> <p class="ql-block">福威镖局原址南后街121号</p><p class="ql-block"> 南后街风雨长廊对面有一座宏伟的宅子,门上两杆大旗,右边旗上绣着一个雄狮张牙舞爪,狮子顶上绣着一对蝙蝠,蝙蝠寓意着福气,狮子寓意着威风,整体连起来,它就是福威镖局,福威的名字由来;左边这个大旗上写着福威镖局四个字。</p> <p class="ql-block">  郎官巷严复故居是当时福建省督军兼省长李厚基为严复购置的。严复于1920年底回到福州,居住在这里,直至1921年病逝。</p> <p class="ql-block">线条之美。</p> <p class="ql-block">塔巷油纸伞</p> <p class="ql-block">闽山巷口</p> <p class="ql-block">安泰公园的铁锚。</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南后街82号原是叶氏故居,现在是博览苑。它的门前耸立着一根带方斗的旗杆,是象征中国1300年科举制度的旗杆斗。</p> <p class="ql-block">南后街中段安放着一根巨形圆木,已成为游客最喜欢的“免费坐椅”,你知道它原先的用途吗?答案是:此巨木来自马尾,原是海船上的桅杆。</p> <p class="ql-block">米家船”裱褙店自1865年创建至今有140年历史。因其工艺精湛,诚信待客,成为南后街众多裱褙店中的佼佼者。早期地址南后街19号。</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千多年前就写出来的颜体字“當”,出于颜真卿的巜勤礼碑》。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p> <p class="ql-block">美人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穿过牌坊</span>走进南后街,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铜质印章。上面刻着“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p> <p class="ql-block">文儒坊乡约碑</p><p class="ql-block">该碑制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是福州近代古坊巷邻里间仅存的"共建文明公约"。</p><p class="ql-block">碑文内容:坊墙之内,不得私行开门,并奉祀神佛、塔盖遮蔽、寄存物件,以防疏虞;三社官街,禁排列木料等物。光绪辛巳年文儒坊公约。</p> <p class="ql-block">泔液镜(丰井营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