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俄罗斯歌曲合唱团,上报材料

王赢

<p class="ql-block">合唱团的故事 美篇三</p> 歌声传友谊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记大连俄罗斯歌曲合唱团十名团员赴俄罗斯的演出</p><p class="ql-block">&nbsp; 作者:张大贤</p><p class="ql-block">一、一定要唱到莫斯科</p><p class="ql-block">&nbsp; 自从 2000 年赴哈巴罗夫斯克参加老战士合唱节之后 ,我心中萌发出一个强烈的愿望 ,将来一定要把俄罗斯歌曲唱到莫斯科 。那时我 的一位学生黄文娜在莫斯科工作 ,我把想法向她表达 ,她表示帮助我联系 。那时大连交通大学一位老教师文忠漠也在莫斯科工作 , 他与俄中友协副主席瓦西里· 伊万诺夫有交往 。2003 年秋 ,黄文娜 回大连探亲,并邀请莫斯科的朋友娜塔莎去她家作客,有一天打电话, 约我去她家商谈此事 ,我拿着近百首俄罗斯歌曲手抄本 ,赶到她家,她们表示愿意把此事促成 。</p><p class="ql-block"> 2004 年春节刚过 ,一个让人惊喜的电话从莫斯科打来 ,黄文娜同学告诉我,瓦西里·伊万诺夫邀请我们去莫斯科演出 。</p><p class="ql-block"> 我高兴极了 ,迅速地组建了由 10 多人自愿参加的赴俄小分队 ,一边办理护照 ,一边利用星期日下午排练节目 。</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爱人连续几次住院 ,负担很重 , 但去莫斯科的强烈愿望一点也没有动摇 。</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去老龄委申请开介绍信时 ,张秘书不给我们开, 说我们的邀请函不是政府的 。我当时也理解 ,人家也是怕出事情不好交待。</p><p class="ql-block"> 不久莫斯科又打来电话 ,说瓦西里有病住院了 ,小分队的组成人员也不断变动 ,原来 15、6 个人只剩下 10 名了 。几经周折 ,莫斯科附近的一个城市一梁赞市邀请我们去唱歌 ,5 天的吃住行他们负责 。这又给我们增强了信心 ,当时文老师愿意帮助 ,他当时在大连 ,还要回莫斯科 ,他答应给我们当向导 ,我们给他出路费 ,他还 帮我们往莫斯科打电话 发传真 ,与伊万诺夫联系 。</p> <p class="ql-block">二、一路辛苦 ,一路欢歌</p><p class="ql-block">&nbsp; 2004 年 8 月 3 日早晨小分队乘火车北上,将经过满洲里出境 。 合唱团的部分团员来为我们送行 ,亲朋好友也来送行了 ,大家都非常激动和兴奋 ,祝福我们一路平安!</p><p class="ql-block"> 8 点11分火车出发了 ,为了节约路费 ,我们没有乘飞机 ,有很多同志从大连到海拉尔也没买卧铺票 。在海拉尔再换火车 ,第二天傍晚到了满洲里,在那里住了一夜小旅馆 ,第三天上午过境乘汽车到外贝加尔 ,从那儿乘火车到赤塔。在赤塔等了很长时间的火车 ,心里焦急烦躁 ,认为有文老师不会有什么问题。</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们在赤塔换车 ,不是始发站 ,因此大多数同志的床位是在三层 ( 最高处),这对我们老同志来说 ,是很不方便的,白天我们就坐在下铺,晚上我们就上去睡觉 &nbsp;。</p><p class="ql-block"> 沿途我们欣赏大自然的风光 ,亲身体验俄罗斯广大辽阔的田野和森林 ,铁路两旁高高的白桦林和时而掠过的小村庄 ,地广人稀啊 。</p> <p class="ql-block">  列车上我主动与俄罗斯同志交流,有几位妇女是教师, 放暑假 ,她们乘火车去外地 。当我们唱起歌的时候,她们与我们同唱 ,并告诉我们 ,她们喜欢苏联时期的歌曲 , 不喜欢现在的歌曲 。我说,我们也是喜欢苏联时期的歌曲 ,合唱的歌曲也是苏联时期的歌曲 ,一位新西伯利亚的女记者热情地说 ,希望你们有机会来我们新西伯利亚唱歌 ,我愿意帮助你们 。</p><p class="ql-block"> 在火车上 ,我下座是一位哈巴罗夫斯克的大学生 ,他也是去莫 斯科 ,我俩谈的挺多 ,他说他很想去中国看长城 。 我说,明年夏天我和小孙子也想去北京看长城 ,如果你愿意的话 ,我们一起去 ,他高兴地表示同意和感谢 。我把电话号码告诉了他 ,他还给我们写了留言 “不忘过去 ,珍惜现在 ,相信未来一一米沙 。在中途, 前面说的那两位老师要下车 ,我们互相留下通信地址和电话 ,她们表示将来有机会一定去中国大连看看 ,我说如果您们来大连 ,我给您们当响导 ,会全力帮助您们的 。我们高兴地告别了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行程过半时 ,有一天晚上我突然被冻醒了 ,怎么这么冷 ?我把 所有能穿的衣服都穿在身上 ,还是冷 ,就干脆披着毯子 ,当天亮的时 候渐渐感觉不那么冷了 ,后来才知道 ,昨晚我们经过新西伯利亚 ,夜间气温比其它地方都低 ,真是西伯利亚寒流 ,在夏天还这么冷 ! 我是第一次体验到 。后来我们团友李尧秋感冒了,因为上车时他没有租毯子 ,他随身带了一条浴巾 ,可这一夜他冻的实在抗不住了 ,天亮 后当看到乘务员时 ,租了一条毯子 ,早知道有这种情况 ,还不如当初早租一条呢 ,真是花钱遭罪 。七天七夜的行程 ,11位平均年龄 60 岁的老同志风尘仆仆 ,横跨欧亚大陆 。</p><p class="ql-block"> 我想起一首歌 ,什么名字不知道 ,我给它起个名字 《我记得这个地方》 ,内容是这样的:长途列车 、傍晚、拉 着手风琴 ,我想起窗外这个地方,当年在这进行着战斗 ,我胸部负伤 , 一位姑娘救了我&nbsp; 旁边有人问我 “那个姑娘现在在什么地方 ?” 我回答她早就成为我的妻子了 。世界之大 ,无奇不有 ,但每人只能选择一条道路 。当我唱完这首歌时 ,我们的手风琴手于安德同志说 , 这歌挺美 。</p><p class="ql-block"> 快了 ,快到莫斯科了 !此时老同志们个个振作起来 ,睁大眼睛向窗外望去旅途的疲劳顿时消失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出笑容。</p><p class="ql-block"> 8 月 10 日中午,我们顺利安全地抵达想往己久的俄罗斯心脏一 一莫斯科 。83 岁的俄中友协副主席瓦西里· 伊万诺夫拄着手杖在站 台上迎接我们 。梁赞市俄中友协负责人瓦莉娅也赶来了 ,俄罗斯友人 娜塔莎也来了 ,在莫斯科工作的部分中国同志也来欢迎我们 。大家在站台上合影留念 。然后我们出站台 ,乘上梁赞市国立师范大学的校车直奔梁赞市,出市郊后我们看到公路两旁有不少长满红色果子的花揪树。</p><p class="ql-block"> 当晚我们入住梁赞市教师宾馆 ,这里幽静 、舒适 ,吃过晚饭后 , 我们大家克服长途跋涉的疲劳 ,进行了 2 个小时的排练 。</p> <p class="ql-block">三、深厚的友谊 ,难忘的演出</p><p class="ql-block">&nbsp; 8 月 11 日上午 11 点 30 分 ,梁赞市文化局举行了记者招待会 ,有电视台 、报社 、梁赞市广播电台等 8 家新闻单位参加 ,专门对我们小分队进行采访 ,文化局局长 、副局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我与 文忠读等同志介绍了我团的发展 ,所唱的歌曲等情况 。当场我们还演 唱了 《莫斯科一北京》 《让我们相会在今天》 《卡秋莎》 等歌曲 ,当晚 电视台、电台就进行了转播。</p><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在梁赞市第一儿童音乐学校的礼堂进行了首场演出 。 我们刚走进学校 ,在礼堂大门口就有 2 位记者向我进行采访 。我说 :我们这些来自中国大连的俄罗斯歌曲爱好者是为了推进中俄人民 的友谊而唱 ,是为促进中俄文化的交流而唱 。</p><p class="ql-block"> 礼堂座无虚席 ,演出开始时由校长奥利娅致欢迎词 。第一个节目 是合唱 《祖国进行曲》 《海港之夜》,领唱由我担任 ,因为这是来俄罗斯的第一场演出 ,我有点紧张 ,怕忘掉歌词 。要知道 ,我们的演出全 是背唱 ,不带歌本 。我们发现坐在第一排、 第二排的观众心情激动 地与我们合唱 ,有不少人对着我们不停地拍照 。每唱完一曲就响起热 烈的掌声 ,还喊着 “再来一曲 !” 当我们唱起 《莫斯科一北京》 结束 曲时,全场起立 ,拍着节拍 ,会唱的跟着我们一起唱 ,把演出推向高 潮 。演出结束 ,我们走出学校大门 ,一位工程师赠送我们 2 张唱片, 依依不舍地站在大门口 ,看到这种情景 ,我建议与他合影留念 。他说: “我穿的是工作服 ,不整洁 。” 我说 “ 没关系 ,我们是朋友和兄弟 !” 他又激动地问我们 “ 照片他能得到吗 ?我说 “ 照片一定转交给您 。” 当汽车开动时 ,他还站在门口向我们挥手 。</p><p class="ql-block"> 在梁赞市的第二场演出是在市郊的苏联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故 乡,我们参观了诗人的故居 ,生于 1895 年 ,1925 &nbsp;年去世 ,是一位思想敏锐的抒情诗人 ,是俄罗斯田园风光歌手 ,精通人民语言 , 熟悉人民性格 。后期的诗作反映了诗人对革命真理的领悟 ,衷心拥护 社会主义改革 。</p><p class="ql-block"> 演出是在一个科学文化中心的礼堂进行的 。听众是当地的居民 , 我注意到不少人是利用中午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来看演出 ,我看到有不少青少年 ,我担心他们会不感兴趣的 。出乎我的预料,我们的演出也博得了青少年们的热烈掌声 ,一位青年人在座位上不断地拍照 ,还 有一位手持照相机的青年人从左 、中、右方向不断地拍照 ,有一位老 者坐在第一排 ,从一开始我就发现他好像在画什么 。演出结束后 ,他 第一个登台 ,赠给我们每人一张他的速描画 ,他说他要用画笔画出我 们演出的情况 。第二位登台的是这个博物馆的负责人 ,她向每个同志赠送了民族传统的木制纪念品 ,她十分激动地说,非常高兴能在自己的家里听到中国朋友用俄语演唱俄罗斯歌曲 ,其中有很多歌曲是我多年听不到的歌曲 ,你们能把前苏联的歌曲传唱下来 ,真令人佩服 。</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快要离开舞台时 ,一位 20 多岁的男青年握着我的手 ,用不太熟练的汉语对我说 ,你们唱得真棒 !我说 ,我们是民间合唱团 ,不是专业的演员 。他又说 “你们是用心灵在唱 ,很感人 。当我们走出俱乐部 ,来到门口时 ,负责人要求一起合影留念 。当时俄罗斯朋友有老人、有青年人、还有小朋友 ,都过来排好几行 ,照了集体照。</p><p class="ql-block"> 演出前 ,我们的中午饭是他们招待的 ,那餐具都具有民族风格,盛汤的是一个小罐子 ,不能端起来对着口喝 ,而是用汤勺 ,那汤真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很鲜美 ,我看见有的中国同志喝到 最后,还没喝够 ,小罐子的底部的汤用勺子盛不起来 ,干脆对着罐喝。</p><p class="ql-block"> 傍晚 ,我们回到市内 ,吃过晚饭后 ,我们大家步行回旅馆 ,路上遇见一位俄罗斯青年 ,他惊奇地看着我们,突然他伸出一双手向我们: “从中国来的合唱团 ?” 我说 ,是呀 !他兴奋地伸出大姆指称赞我们 。向前走了几步 ,我们又遇到 3、4 位,其中有一位是光头 ,正当我在考虑他们的身份时 ,他们突然高举双手连声喊道 “合唱团 、合唱团 ,太好了 ,太好了 !” 他们可能从电视或报纸上得知我们的来访 ,没想到俄罗斯梁赞市的青年朋友对我们很感兴趣 ,也很友好 。</p><p class="ql-block"> 8 月 13 日我们参观了空军陆战队 博物馆 ,从中了解到最早的伞兵是卧在飞机的翅膀上 ,而不是坐在机舱里 。当我们走进一个较大的房间时 ,那里还在放映电影 ,有 20 多位老战士也在那里 有一位老战士对我说 ,当年他在中国东北训练过中国军人 ~。</p> <p class="ql-block">  演出结束后 ,一位胸前戴着好几排功勋章的老战士主动与我握手说:“ 当年我参加了中国东北的抗日战争 。从 1945 年到1952 年先后到过沈阳 、三十里堡、亮甲店 、金州 、大连和旅顺口 。不会忘记中国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友谊。我说,我们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苏联红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功绩 ,不会忘记你们对中国人民的支援 。</p><p class="ql-block">&nbsp; 当我代表合唱团讲话时 ,我的眼睛湿润,哽咽了 ,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当年住在我家附近的苏联官兵 ,当时他们是那样的年轻 ,五、六十年过去了 ,他们从枪林弹雨走来,多么不易啊 ! 我祝福他们长寿 ,祝愿中俄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 。我们在老战士的面 前唱起了 《莫斯科一北京》 ,有的老战士嘴唇颤抖 ,含着热泪随我们 一起唱 ,然后我们一起合影留念 。</p><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来到梁赞市博物馆参观 ,接着在博物馆的大厅里进行第三场演出 ,大厅里座无虚席 ,在坐的都是老战士和知识分子 。</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开始演出时 ,前排的 2 位老人就随我们唱起来 ,而且不断地擦眼睛 ,几乎所有的歌曲他们都随着我们唱 。当我们唱起第二组合唱曲时 ,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位穿红色衣服的妇女不时把眼镜摘下 来,用手帕擦眼睛,显然她是流泪了,当时我们唱的《共青团员之歌》深深地感动了她 。“再见吧 ,妈妈 ,别难过 ,莫悲伤 ,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 !” 我一边唱一边看着她 ,仿佛此刻我就是要奔赴战场的战士 , 我流泪了 ,声音有些颤抖 ,同一首歌曲震撼着两位老同志的心灵 。当 接着唱 《海港之夜》 时,我的泪水还没有止住 ,又一次感到我要与亲人告别 ,明天我要启航,投入战斗 。</p><p class="ql-block"> 整场演出结束时 ,最后有 3 位老人上前与我们握手 ,祝贺演出成 功,并发表了讲话 。他们说 “感谢来自中国大连的朋友 !你们演唱的歌曲使我们回忆起青年时代 。你们虽然是民间合唱团 ,但你们唱得比专业演员还好,你们唱得很有情感 。那位穿红衣服的妇女走到我的跟前赠给我一个礼物 ,并吻了我 ,说 “你们演唱了这么多俄罗斯歌曲 ,唱得非常好 ,深深地感动了我,我向你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p><p class="ql-block"> 我代表合唱团讲了 3 句话“感谢俄罗斯朋友对我们的热情欢迎和支持,我希望这些歌曲不仅在俄罗斯 ,而且在中国要代代传唱下去。最后祝愿中俄两国繁荣昌盛 ,人民幸福安康 !这3 句话 ,句句都被掌 声打断 。</p> <p class="ql-block">  演出结束后 ,人们迟迟不愿离去 ,有的观众从外面买来鲜花又跑进大厅 ,把鲜花赠给我们 ,大家互相握手拥抱 、交谈。有一位妇女 高声问我 ,“第四位姑娘哪去了 ?” 我说可能去洗手间换衣服了 。她 立即在洗手间门口喊, 当张爱华同志、走出来时,她立即上前与她握 手拥抱 ,并激动地交谈起来 ,还交换了通信地址和电话 。</p><p class="ql-block"> 8 月 14 日是我们在梁赞市最后一次演出 ,地点是在一所老战士疗养院里 ,当我们顺着走廊向大厅走去 ,看见有位老人手扶着墙 ,腿 颤抖困难地向大厅走去 ,她也是来看演出的 。大厅里不同于其它的俱乐部,那里的前排都是一些大沙发 ,屋内坐满了人 ,两边靠墙的 地方还站着一些人 ,有不少妇女老人 ,我心想可能是来照顾自己的丈夫的吧 ,后来打听了 ,他们都是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战士 ,年老了 , 身体不好 ,都在疗养院疗养 。</p><p class="ql-block"> 演出开始了 ,我发现有几位老者 ,身体很弱 ,他们几乎是半躺在 沙发上听我们唱 。坐在窗边的一位老妇人随着节拍 ,摆着身子 ,摇着 头,两只手指挥 ,非常投入 ,激动地与我们同唱 。我想,当年她可能是战地的一位歌手 ,今天她又回到了那战斗的年代 ,她在为战士们歌唱。</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 每演完一个节目 ,我们需要经过中间的门回到走廊等待 ,坐在过道的几位老人都主动与我握手 ,说 “你们唱得真好 !谢谢 。” 不一会, 许多医务人员进来 ,不少人站在大厅出口看我们演出 ,每次唱完 ,他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演出结束后 ,老人们都想与我们合影 ,我们都满足了他们的愿望 。有的老人胸前挂着勋章 ,有的老人没来得及戴 。 我深深地敬佩这些战火中出生入死的人 ,我们为他们演出感到荣幸。</p><p class="ql-block"> 有一位女青年 ,可能是医务人员 ,她对我说 “我妈妈也是一位合唱团成员,你们能到我们家乡唱歌吗” 我问 “在什么地方 ?” 她说在圣彼得堡附近的一个城市 ,叫彼得罗扎沃斯克市 。我告诉他 ,因时间关系来不及了 ,等将来有机会我们一定去 。她还给我留了地址 。</p><p class="ql-block"> 梁赞市的演出结束了,在最后晚宴上 ,梁赞市俄中友协主席瓦 莉娅、儿童音乐学校校长奥莉娅和她的女儿娜塔莎都来了 ,我们互相赠送了礼物 。奥莉娅语重心肠地说 ,我们的友好交流已经迈开了第 一步 ,希望不是最后一步 。奥莉娅和娜塔莎给我们唱了歌 ,我们也 一起唱了许多歌曲 。</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晨瓦莉娅很早就来到旅馆 ,我突然想起 ,应该请她写几句留言 。她说,她也没有准备 ,我说 “ 随便写。”</p> <p class="ql-block">  她写道:我们将永远记着与来自大连的中国真朋好友的相逢 ,你们的来访充分体现出你们对我国人民真挚的感情,进一步合作的意愿 。我们任何时候都高兴同中国朋友见面 。</p><p class="ql-block">一马列叶娃· 瓦莉京娜·阿列克赛叶夫娜</p><p class="ql-block">&nbsp; 2004.8.15 于梁赞市</p><p class="ql-block">&nbsp; 我代表合唱团表示衷心地感谢 ,就在前一天我才知道 ,这次在梁赞演出 、访问的费用都是她们赞助的 ,本来决定在梁赞市还有一 天活动的时间 ,瓦莉娅向我交了底 ,费用花完了 ,实在抱歉 。我说:不要抱歉 ,我们非常满意 ,这对于您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了 ,我们从心底里感谢您们的关心与支持 。我还邀请她在方便的时候来大连到我家做客 。不一会奥莉娅 、娜塔莎还有奥莉娅的父亲母亲都来了 ,他们给我们带来了自制的大蛋糕和饮料 ,瓦莉娅还给我们买来了点心和饮料, 让我们在路上吃 。奥莉娅的父亲开来了小面包车把我们的行李送到火车站。真是老天爷也动了情,突然下起了雨 ,他们叫我们赶紧上火车, 而他们打起了伞 ,站在站台上向我们招手 ,让他们赶紧回家 ,可他们不走 ,这时我们站在车箱的门口唱起了 &nbsp;《莫斯科一北京》 ,车上车下的朋友们都在流泪 ,火车开动了 ,“ 亲爱的朋友们 ,再见了 !祝你们全家幸福 !万事如意!” 他们站在雨中向我们喊 :“一路平安 !一路平安 !”</p><p class="ql-block">&nbsp; 从梁赞市回到莫斯科 ,我们又演出了3 场,分别在老战士疗养院 、 老战士委员会 、高尔基公园演出 ,受到热烈的欢迎 ,他们赠给我们奖状和纪念章 ,而后我们又去圣彼得堡参观 。难忘啊 ,莫斯科红场!难忘啊 ,克里姆林宫的钟声!难忘啊 ,一张张饱经风霜而又慈祥的老战士们的面孔!难忘啊 ,他们对中国人 民的深情厚意 ...</p><p class="ql-block"> 列车驶向圣彼得堡 ,我向窗外望去轻声地哼唱起作曲家瓦·索洛维耶夫一谢多尹在保卫列宁格勒时创作的著名歌曲 《海 港之夜》 “啊,别了 ,亲爱的城市 ,明晨将启程远航&nbsp;!</p><p class="ql-block"> 2004 年 9 月 10 &nbsp;日</p> <p class="ql-block">中俄文化交流图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