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斯特拉文斯基逝世五十周年》

张增勇

<p class="ql-block">  伊戈尔.菲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odorovich Stravinsky)(1882.6.17.-1971.4.6.)诞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的奥拉宁堡,美籍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西方现代派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启蒙老师是他身为彼得堡皇家歌剧院著名男低音歌手的父亲,从小在音乐环境中长大,9岁开始学习钢琴。中学毕业后按照其父母意愿,进入彼得堡大学攻读法律,于1905年毕业。在发现自己对法律专业毫无兴趣后,他放弃所学专业,走上了专业作曲的道路。1906年他与表妹凯特琳娜.诺森科结了婚,育有四个子女。他一生结过两次婚,曾经三次更改国籍。大约在1903-1906年间,他跟随“强力集团”五人成员之一的俄罗斯著名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Rimski-Korsakov)(1844-1908)学习作曲。</p> <p class="ql-block">科萨科夫肖像 前苏联 1958年</p> <p class="ql-block">科萨科夫肖像 吉尔吉斯坦 2019年</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斯特拉文斯基在老师科萨科夫的指导下,创作了《第一交响曲》和《焰火》等。他的早期作品《升f小调钢琴奏鸣曲》就是在老师家里演奏的,《降e大调交响曲》和管弦乐幻想曲《焰火》,也是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的。自1910年起,斯特拉文斯基在巴黎创作并演出芭蕾舞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避居瑞士。俄国革命以后,他失去了与祖国的联系。1920年他定居法国(1934年入法国国籍);除作曲外,他游遍欧美各地,以钢琴家和指挥家的身份演出自己的作品。 1939年应哈佛大学邀请前往美国作《音乐诗学》讲学(讲稿于1942年出版),因二战爆发,遂留在美国,定居加州好莱坞,1945年入美国籍。</p> <p class="ql-block">画家夏加儿作《火鸟》意境图</p><p class="ql-block">多米尼加 1987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斯特拉文斯基是20世纪最多才多艺的作曲家。他一直在探索新音乐的道路,尝试各种手法,主要思路是泛调性的,旋律幅度窄小,强调不协和音的刺激力度。他先后革新过三个不同的音乐学派:原始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及序列主义,被后人誉为音乐界的“毕加索”。</p> <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文斯基画像 摩纳哥 1982年</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斯特拉文斯基一生的创作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p><p class="ql-block">第一个时期:民族主义时期,或称俄罗斯风格时期。以其三部著名芭蕾舞剧《火鸟》、《彼得鲁什卡》和《春之祭》为代表。说到斯特拉文斯基,就不能不提佳吉列夫的俄罗斯芭蕾舞团。1909年,俄罗斯芭蕾舞团创立人佳吉列夫(Diaghilev)(1872-1929)前来圣彼得堡观看斯特拉文斯基的《焰火》的演出,他的芭蕾舞团人才济济,但还缺少一位作曲家,他当即决定委托斯特拉文斯基来创作根据俄罗斯民间传说改编的《火鸟》。俄罗斯芭蕾舞团从1909年起在巴黎举行音乐节,历时20年,影响很大。这也是为什么斯特拉文斯基的三部舞剧均在巴黎首演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芭蕾舞经纪人佳吉列夫与《彼得鲁什卡》 摩纳哥 1986年</p> <p class="ql-block">舞蹈大师纽利耶夫与舞剧《阿波罗》</p><p class="ql-block">圣马力诺 1989年</p> <p class="ql-block">  尤其值得一说的是,1913年演出的《春之祭》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重要作品之一。它描写俄国古代未开化民族在春天祭献大地的仪式。首演的当晚,观众对他们从未听到过如此粗野和凶猛的音乐极为震惊,对演员们披着粗布麻袋,缺乏传统美感的舞蹈极为惊讶,对于这部作品的彻底反传统性极为不满,观众的喊叫声、喧闹声,把整个乐队的演奏声淹没。以至于剧院里发生了音乐史上前所未有的骚乱,甚至动用了警察进行干预。现场立刻分成了两派,一派反对,一派赞成。法国作曲家圣桑不能忍受这种音乐,愤然离开;奥地利大使也大声嘲笑这次演出;上流社会的公爵夫人们感到第一次被人愚弄。而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却兴奋地站起来,恳请周围观众安静下来,让演出进行下去;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则大声欢呼,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天才之作。从此开始,斯特拉文斯基和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一起被列为当时最为激进的先锋派作曲家。即使在今天,他的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原始人荒蛮的纯朴之美,仍然令人感到惊讶。时隔百年多,这部芭蕾舞音乐已被人们看作是一首优秀的音乐会曲目,它以一种现代音乐创作技法,描写了一个最原始、最野蛮的故事。如今,它作为原始主义的代表作而载入史册,已成为音乐会的保留节目之一。</p> <p class="ql-block">绚丽辉煌的法国歌剧院建筑,</p><p class="ql-block">电子邮票极限明信片 法国2006年发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个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1920年当斯特拉文斯基从瑞士迁回法国后时,已被观众视为先锋派代表的他,却退回到古典主义,从那里寻找素材进行创作。从《浦契涅夫》开始,直到1951年的歌剧《浪子生涯》,新古典主义创作持续了三十年之久。这时期主要作品有:《阿波罗》、《魔女之吻》、《管乐交响曲》、《诗篇交响曲》、《俄狄浦斯王》等等,他的许许多多作品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阿波罗》三人舞 古巴 1976</p> <p class="ql-block">《俄狄浦斯王》 古巴 1976</p> <p class="ql-block">第三个时期:十二音音乐时期</p><p class="ql-block"> 从1952年起,斯特拉文斯基转向十二音音乐,1956年,开始创作整体序列作品,如舞剧《阿贡》(1957年)、合唱《哀歌》(1958年)、《安魂赞美诗》(1966年)等等。不过,总的来说这些作品缺乏新意,其影响远远低于前两个时期,特别是无法与其第一个时期的作品相比。</p> <p class="ql-block">芭蕾舞剧《火鸟》 俄罗斯 1995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火鸟》和《彼得鲁什卡》均取材于俄罗斯民间故事。</p><p class="ql-block">《火鸟》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成名作,与浪漫主义传统大相径庭,体现出强烈的戏剧性。1910年6月,米哈伊尔·福金编排的舞剧《火鸟》在巴黎歌剧院首演,轰动一时。</p><p class="ql-block">《彼得鲁什卡》紧随其后诞生,取材于俄罗斯“忏悔节”集市上的木偶戏。斯特拉文斯基在作品里加入了俄罗斯民歌和仿民歌风格的旋律,充满了民俗色彩,但在曲式上又比《火鸟》更现代、更前卫,直接预示了《春之祭》的问世。</p><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文斯基在俄罗斯很有影响力,他的《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至今在俄罗斯盛演不衰。</p> <p class="ql-block">巴黎歌剧院 法国2006年发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7年, 斯特拉文斯基在芝加哥的一次画展上第一次看到了贺加斯的画,他马上被贺加斯的版画作品深深吸引,尤其是其中展示的一套名为《浪子生涯》的组画更是打动了斯特拉文斯基,他回家后立即开始构思以《浪子生涯》为题创作歌剧。因为对贺加斯不甚了了,于是,斯特拉文斯基特意去请教了自己的好友兼邻居著名英国诗人艾略特,正是得到了艾略特的鼓励和帮助,斯特拉文斯基最终创作完成了这部歌剧。《浪子生涯》首演于1951年,由当时世界级的女高音、著名德国抒情女高音歌唱家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Elizabeth Schwarzkopf)担任第一女主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葡萄牙发行施瓦茨科普夫小型张邮票</p> <p class="ql-block">葡萄牙发行的施瓦茨科普夫纪念邮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世纪的作曲家,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像斯特拉文斯基那样,始终处于各种音乐新潮的风口浪尖,而又在各种风格流派的创作中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他的作品保持着浓郁的俄罗斯音乐传统。</p><p class="ql-block"> 香奈儿女士是一位开创女性时尚新时代的先驱,其创造的香奈儿品牌,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傲立于时尚潮头。</p><p class="ql-block"> 斯特拉文斯基和香奈儿这两个看似毫无交集的人,却上演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这段鲜为人知的恋情,短暂却热烈,催生了他们各自传世的不朽之作:“香奈儿五号”和《彼得鲁什卡》组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芭蕾舞剧《彼得鲁什卡》</p><p class="ql-block">俄罗斯 1995年</p> <p class="ql-block">与斯特拉维斯的这段恋情,也是香奈儿生平最禁忌深刻的恋爱:1913年的巴黎,香奈儿专心投入自己成名已久的时尚事业,那时候她正在跟亚瑟·卡柏热恋。同年,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在巴黎歌剧院上演。在这里香奈儿和斯特拉文斯基首次相遇。当时《春之祭》算是一部比较前卫新潮的作品,还不能为绝大多数巴黎观众接受,在现场几乎酿成了一场大暴动,斯特拉文斯基难免伤心难过。但香奈儿对《春之祭》却深深迷恋。</p><p class="ql-block"> 六年之后的1919年,赞助香奈儿开店的恋人亚瑟·卡柏在一场车祸中身亡,香奈儿为此痛不欲生。一年之后,香奈儿与斯特拉文斯基再次相遇,香奈儿因为欣赏对方的才华,大方借出自己的私人别墅供他专心创作。当革新时尚界的女王遇到前卫的音乐家,电光火石,碰撞出一段爱的花火。</p> <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文斯基与《彼得鲁什卡》 马绍尔群岛发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为人知的是那段激烈且难舍难分的恋情,不但间接地催生香奈儿的经典五号香水,也造就了日后的香奈儿时尚王国。在这段日子里,斯特拉文斯基思如泉涌,写下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彼得鲁什卡》就是其中的一部。</p><p class="ql-block"> 《彼得鲁什卡》讲的是一对年轻男女带有喜剧色彩的轻松爱情故事。故事似乎平淡无奇,但音乐为芭蕾舞增添了丰富的色彩,而且音乐之中又有歌剧的味道,整个音乐是为三个独唱演员和管弦乐队而写。加上芭蕾舞演员的精彩表演,整个作品感染力非凡。《彼得鲁什卡》是斯特拉文斯基自己最钟爱的作品之一。</p><p class="ql-block"> 斯特拉文斯基还以工作狂著称,他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早上做健身操,工作12个小时以后,一盘中国象棋算休息。</p><p class="ql-block"> 虽然斯特拉文斯基操劳一生,但是在艺术家中却是少有的高寿:1971年4月6日,89岁的斯特拉文斯基与世长辞。而同一年,大他一岁的香奈儿也撒手人寰了。</p> <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文斯基与《普尔钦奈拉》(舞台设计)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1982年</p> <p class="ql-block">  《普尔钦奈拉》是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新古典主义第一部芭蕾舞剧作品,于1920年首演于巴黎歌剧院,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为该舞剧设计了布景和服装。之后,作曲家把剧中的十一段乐曲编成了《普尔钦奈拉》组曲。它是斯特拉文斯基沉迷于十八世纪音乐的一部混合曲,包括他的清唱剧《俄狄浦斯王》、舞剧《阿波罗》以及《诗篇交响乐》等等,都可以看到他在音乐素材和特性方面的独创性。他以其特有的美学观点和音乐语言风格而在西方音乐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一体。</p> <p class="ql-block">格林纳达 1997年</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芭蕾舞之父福金的纪念邮票</p><p class="ql-block">俄罗斯 1995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