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

<p>  时光清浅,岁月如歌。</p><p> 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p><p> 唯有研语的芳华,沉香流年。</p><p>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拓宽教研渠道,创造相互开放、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教研环境。</p> <p>  工作群下发通知后,大家就积极地开始准备了,同时备课活动也在悄悄地进行着。2021年3月19日下午,大家相约共同开启了一段磨课研课之旅。</p> <p> 3月26日,大家一起走进了课堂,去课堂寻找教学的魅力,深耕于课堂,潜心于钻研。</p><p> 阳泉校区郭舒舒老师执教《我变成了一棵树》拉开了磨课之旅的序幕。郭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从词组设计到通读课文,块面清晰,环环相扣。</p> <p> 老师们认真地聆听着,静静地思考着,此刻享受于这灵动的课堂。</p> <p>  用笔记下的不仅是文字,更多的是一种思索……</p> <p class="ql-block">  接着阳泉校区三段的语文老师针对第五单元进行文本解读。</p><p class="ql-block"> 备课组长薛少蕊老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本单元围绕着“大胆想象”这一主题,安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充满想象力的文本,带领学生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中,充分感受大胆想象的乐趣,逐步产生大胆想象。薛老师从三方面进行解读:1.内容解读,2.篇章解读,3.要素解读。</p> <p> 徐少雪老师:《宇宙的另一边》是一篇充满童趣、想象奇特的文章。徐老师将这篇文章分为三个板块进行教学。板块一:整体感知,感受奇特想象。板块二:结合生活,大胆想象情节。板块三:集中落实识字和写字。</p> <p> 雷金龙老师:《我变成了一 棵树》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大胆相象、讲述了“我” 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窜奇妙的事情。雷老师给这节课做了补充。</p> <p> 徐晓贞老师:解读单元最后安排的习作“奇妙的想象”,这习作是对本单元所学的综合运用。根据习作的要求,有两个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想象,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二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根据题目推测故事情节发展,助力习作表达。</p> <p class="ql-block"> 阮小英老师针对课后安排了二个板块进行解读。&nbsp;“交流平台”就是对精读课文所学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梳理和总结,为学生的习作铺垫基础。本次初试身手板块设计了两个问题:其一,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想得神奇。其二,选一个开头,展开想象,大家起接龙编写故事。</p> <p> 最后由王雪娥老师解读习作例文,这是继三年级上册之后,统编教材第二次出现习作例文。还两篇习作例文,文本语言浅显,情节有趣,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旨在给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提供借鉴和模仿的范例。</p> <p>  课后,组内老师每个人都畅谈了自己的听后感。</p> <p> 龙江校区陈幼芳老师:1.环节设计,问题设计很到位,接龙讲故事的环节很新鲜。2.朗读的指导到位,“痒痒的,冒”体会作者的用词。</p> <p> 南湖校区缪少霞老师:课堂灵动有趣,能抓住小标题,梳理故事的情节。抓住了重要段落,特别是“我变成了——树”,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想象。</p> <p> 富阳校区许美芳老师:能抓住本单元语文要素,围绕课后的两道题目展开想象。两个优点:一,多种形式朗读读出味道,实现与文本对话。二,仿照课文大胆想象,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p> <p>  富阳校区林少英主任指出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怎么教?首先它是指向写作的,写作训练要与课文教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课堂上要有意识地渗透写作训练。</p> <p> 安静,纯粹的春日里,我们共赴了一场“研磨”之约。携行,最好的时光在路上。</p><p> 我们始终相信,“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的过程。”</p>

习作

老师

想象

单元

课文

解读

教研

校区

学生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