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写于1921年,那是的中国充满了焦虑。从1840年算起,已持续了80年。在80年的时段里,关于中国,最重要的一个词就是“侮辱”。那么中国如何才能卸侮呢?——昨天我还是大爷,一觉醒来我怎么就成了孙子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充满了愚昧、麻木。而当下的社会也存在着一些焦虑,焦虑之下阿Q的精神到底对现代人有怎么样的现实意义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对孔乙己的哀叹,也是对祥林嫂的哀叹,更是对阿Q的哀叹。 <p class="ql-block">抓阄</p> <p class="ql-block">评委:语文老师、语文课代表、学生代表,围绕着思维导图的设计、演讲表现和学生问答打分。</p> <p class="ql-block">第一组点评:门小红同学从阿Q的人物命运切入,探讨阿Q的精神胜利法以及他的奴性人格。从精神胜利走向胜利寻找在困难中的“解脱”,这是一种畸形心理。最后导致阿Q死的不清不楚。小组内学生总结的四句话:1、人人都是阿Q,人人又都不是阿Q。2、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3、阿Q既可恨又可悲。4、傻得可爱又乐观的让人心疼。</p> <p class="ql-block">第二组刘文哲。这简直就是个戏精,风趣又幽默的语言,吸引了所有的同学和老师,我们在刘文哲搞笑的语言里,了解了阿Q的个人档案:三无产品。了解了阿Q住的地方和最长去的地方:土谷祠和小酒馆。了解了“桥”的作用。面对同学的提问机智又快速地回答赢得了所有人最热烈的掌声。</p> <p class="ql-block">第三组王佳硕。从“正传”两个字的意味说起精神胜利法是麻醉剂,是在苦难中寻找安慰。探讨了“精神”两个字的内涵,联系到海明威笔下的硬汉精神,最厉害的是把《大卫科波菲尔》里有关米考伯“漫画式”人物描写联系到阿Q人物刻画。整个过程的语言表达时刻都很“高级”。简直不要太有范儿!</p> <p class="ql-block">第四组王杰。从阿Q的坏说起,追究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这样的小人物?联系到周国平先生的三个觉醒—生命的觉醒,自我的觉醒和灵魂的觉醒,表达出那个时代国民麻木腐朽的思想背后应该需要这三个觉醒拯救万民,展现出不卑不亢的男儿本色。这是有非常有思想的一组。优秀!</p> 学生的解说过程远比思维导图呈现出来的要丰富、立体、引人入胜。每个人心中都有了一个独特的阿Q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