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细磨 方得始终 ——记浈江区小学语文送教下乡试教

周梅珍

为促进浈江区小学语文教育的均衡发展,充分利用我区优质的教师资源,发挥骨干教师队伍的引领和幅射作用,为边远乡村学校提供教学示范和专业支持,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互补。2021年3月23日,在浈江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室王晓玲主任的带领下,浈江区小语团队对下周即将送教的两节语文课进行了磨课。 本次送教的两节课是风采实验学校余俊霞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和南枫小学钟影玲老师执教的《童年的水墨画》,试教磨课活动在风采实验学校的录播室进行。 首先,由余俊霞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杨氏之 子》。本课是一篇语言幽默风趣的文言文,课文不足百字,行文简要精当,勾勒出一个机敏聪慧的男孩形象。余老师上课伊始由学过的文言文入手进而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读-——解——悟——诵”的策略,并根据策略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情景视频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断句有节奏读等多种方式引领学生读书。借助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通过思考感悟杨氏之子的精妙语言,品味文言文的内涵之美。 第二节课,南枫小学的钟影玲老师为大家呈现的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童年的水墨画》。钟老师教态大方得体,语言亲切自然,一段神奇唯美的视频将听课的教师与学生引入一幅幅水墨画中。钟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切实落实在语文课堂一课一得,教师教学有实效,学生学习有成效。 最后环节,浈江小语团队对本次送教下乡的两节课进行点评,风采实验学校的参与听课的老师们参与了此次评课、议课活动。浈江小学周梅珍主任和黄金村中心小学李金玉主任对两节课分别进行了点评。她们指出:语文课堂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学设计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认知和已有的知识水品。教学内容要适当,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明晰。最后,王晓玲主任就语文课堂如何落实双基训练进行了指导。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要注重识字教学,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音、形、义相结合,了解汉字的变化、发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师课后层层落实,做到堂堂清、课课清,关注学生学习的效果。王主任的点评如沐春风,使老师们豁然开朗,更加明确了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目标。 德国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意味深长地写道:“教育正是借助于个人的存在,将个体带入群体之中,如果一个人与更明朗、更充实的世界合为一体的话,人就能够真正成为自己,并注入更新的生机。”磨课是对老师们课堂教学最直接的培训,同时也将搭建成我们教师间交流的最好平台,引发我们心灵深处的律动,并产生恒久的回应,更引导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们有理由坚信,随着这项活动经常开展和不断完善,必将有力地推进浈江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科研的发展。 撰稿人:周梅珍 审核人:王晓玲

学生

教学

文言文

浈江区

教师

老师

识字

小学

两节课

王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