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胡徐的斜杠人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徐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序引</p> <p class="ql-block">《百度百科_徐山》词条曰/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徐山(Sam XU),美国上市公司师董会(NASDAQ:SDH)导师、国际合作交流委员会主席,美国上市公司世界金融控股集团(WFHG)高级合伙人、副总裁、国际战略合作委员会执行副主席,美国上市公司纳伟仕智能媒体技术集团(NYSE:NIV)副总裁;加拿大上市公司全景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TSX/VSE:PME)董事、高级副总裁;中国上市公司正泰集团副总裁,中国上市公司新光集团执行总裁;众联产城融合投资发展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华泰控股集团总裁,恒兴集团副董事长、总裁,华亿通集团副董事长、总裁,泰华金融控股集团副董事长、总裁,中瑞资本董事长,民泰资本副董事长、总裁,恩颂金融科技高级合伙人、执行董事、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美国亚洲商会执行主席;加拿大亚太企业家联合会主席,加拿大亚洲商会副会长;联合国世界华商联合会亚太区总裁、加拿大总会会长,联合国世界工商研究院大学副校长兼加拿大学院院长。创建企业大学/商学院并担任校长/院长;应邀为北大、清华、复旦、交大、浙大、人大、厦大、中大、UBC、SFU以及巨人商学院、新儒商学院、百年财富总裁班、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正和岛、师董会等商学院/管理学院/经管学院和云课堂授课或举办讲座、慕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不假。</p> <p class="ql-block">《温哥华传媒》专文《梦回江南》言/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徐山(Sam XU),著名主持人、资深传媒人。曾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Radio Beijing)集采、编、播于一身的英语主播和中央电视台特约节目主持人,上海东方电视台的“开台元老”、新闻主播及国际新闻主编,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总编导、首席翻译;历任新华通讯社记者、上海分社电视新闻中心总编室主任、《国际专题电讯》制片,加拿大《东方时报》总编辑、东方影视公司总经理、《北美财经》主编;(北京)盛世巨龙传媒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北京)中外名人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中外名人影视制作公司总经理,上海99大舞台总经理;中国现代国之宝艺术馆国际交流委员会荣誉主席;昆明工学院(现昆明理工大学)外语系助教、讲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讲师,上海师范大学艺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联合国世界工商研究院大学教授。移民加拿大二十多年以来,徐山在温哥华策划、组织、主持了数十项有影响力的大型文娱、文艺、文体及文化活动,其中应邀担任唐康年歌剧咏叹调音乐会(2008年,温哥华)特约朗诵、旁白,出演剧中的“叙事者”,获得一致好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亦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嗯,没错,对头(四川话,“正确”的意思)!“他们”都是同一个“徐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斜杠徐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徐山还是一个“拉二胡的”。</p> <p class="ql-block">第一篇 师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岁时,母亲启蒙我拉二胡。妈妈教我拉的第一首曲子(练习曲)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G(5 2弦) 4/4 中速</p><p class="ql-block">2 2 5·4|3 4 5 -|2 2 5·4|3 1 1 -|</p><p class="ql-block">6 6 2·1|7 7 2 -|6 6 2·1|7 5 5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者注:我在Word文档里的记谱是准确的、正确的,但Copy到“美篇”以后,它“自以为是”地去掉了八分音符“4”和“1”的下划线,“自作聪明”地屏蔽了第二行的“6”、“7”和“5”、共计九个音符下端的低八度圆点,“自说自话”地抹去了“5 2弦”之“5”的低八度圆点。下同,如“1 5”(D调)、“6 3”(F调)、“5 2”(G调)、“2 6”(C调)、“4 1”(A调)、“3 7”(♭B调)等。另外,因为就只有短短的几个小节,所以我就“偷懒”,没有使用写谱/打谱软件或APP,甚至将它们制作成“.jpg”、“.png”、“.gif”或“.pdf”等图片格式插入正文。其实,我们专业搞音乐的人一般都会在用文字提及、介绍、引用、评论、论述音乐的时候,附上相应的乐段、相关的乐句、相干的小节的乐谱——五线谱或简谱,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还会附上音响——音频或视频。下文中好些地方若能附上有关的乐谱那就更好了、完美了、科班了、专业了,例如《苍山抒怀》里的风格性技法的相关乐句、《二泉映月》的“高潮乐段、高光乐句”、《第一二胡协奏曲》的“二胡的最高把位的最高音紧接泛音”等处。看来,Word文档的输入法还有提升的空间呐!当然啰,这也难不倒我,我只需简单的一个操作——使Word文档“.jpg”化即可,如下图:</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以“红小兵”(少先队)大队长的身份“光荣地”加入了巴(中)师(范)附小(原巴中二小,现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是红军1932年入川创办的“川陕工农小学”,是当时“川陕少先队总部”所在地。巴师附小系省重点、全国重点小学)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唱歌、跳舞、报幕(现在叫主持。当时只有“三好学生”才有资格被挑选为报幕员),拉二胡、吹长号。早在那个年代,我们就站着、走着拉二胡了,《咱们工人有力量》、《满怀深情望北京》、《社员都是向阳花》、《丰收锣鼓》、《解放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就像军乐队行进吹奏一样,参加各种游行活动:批林批孔、卫星上天、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八大革命样板戏、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再后来,我考上了省重点、全国重点、有着100多年历史(前身系1868年创建的云屏书院)的老牌、名牌中学——四川省巴中中学。一天清晨,在做完广播体操之后、上早自习之前,在巴中中学任教多年、年年都被评为“先进班主任”、被校内外师生和家长誉为“王牌数学老师”的父亲让我进学校广播室演奏《赛马》,“现场直播”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同学们“赛马”似的从操场冲进教室早自习。</p> <p class="ql-block">后来的后来,我当上了四川大学文工团(现在叫艺术团)乐队副队长(我还是合唱队副队长、男中音声部长,曲艺队队长,演讲协会会长,诗歌协会秘书长),拉二胡、吹小号、吹长号,打沙锤、打架子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16年9月29日,在入学35周年的日子里,我应邀回成都参加母校川大120周年校庆活动,有老同学拽着我说,“诶,你不是外文系那个、那个拉二胡的吗?——二胡徐,对,二胡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谢谢老同学!你们还记得那个当年在宿舍大楼走廊里练琴、生怕吵到大家、用铅笔做弱音器的“二胡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谢谢老同学!你们还认得那个当年在“川大之春”文艺汇演周上在学校大礼堂为同学们表演二胡独奏《良宵》、《烛影摇红》、《奔驰在千里草原》的那个属马的“二胡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胡,从巴中拉到成都,又一路拉到昆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85年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教师节。为庆祝“教师节”的设立,云南省教育厅和昆明市教育局分别主办了全省、全市教师文艺调演和文艺汇演。当时我大学刚刚毕业,作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我,积极、主动要求“支边”(支援边疆建设。“老、少、边、穷” 地区:主要指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自治地区、陆地边境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到昆明工学院(现昆明理工大学)外文系当老师(我教英语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目“精读”。后来,我当选为院团委常委、系团总支书记、团省委委员)。我凭借一把二胡,演奏了《苍山抒怀》、《洱海道情》,硬是“拉”出了省、市“双料冠军”。</p> <p class="ql-block">从云南昆明到首都北京,我被国家文化部破格上调进京(作为特殊人才,由国家劳动人事部、文化部和北京市特批极其稀缺、极其严控、极其难得的北京户口,前后盖了14个部门/衙门的公章),进入音乐圈子里人人向往的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当老师,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世界音乐》和《外国音乐参考资料》主编张洪模教授的特别助理,是当时中央音乐学院最年轻的教师。我有一张跟当时全国只有个位数数量的音乐领域的博士生导师廖辅叔教授的合影,是中央音乐学院年纪最长和年龄最轻的教师的合影,被传为佳话。后来我以专业科目全国第一的成绩考取研究生,当时音乐学系的系主任黄晓和教授还跟我的导师张洪模教授“抢”我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的研究生导师、恩师张洪模教授是著名的音乐学家、音乐翻译家、音乐教育家,对中国音乐理论建设做出了重要的、杰出的贡献,获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恩师的著作、译著等身,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各音乐院校的经典教材——《音乐的欣赏》、《曲式学》、《交响配器法》、《复调音乐》、《音乐的写法》、《俄罗斯音乐史》、《俄罗斯音乐家论西欧音乐》、《西洋音乐史》、《外国音乐名作》、《舒伯特史料文献》、《比才日记选》、《音调论》、《苏联音乐美学问题》、《论音乐表演艺术》、《威尔第评传》《民歌采集须知》、《格里格的和声研究:关于他对印象派音乐所作贡献的探讨》、《20世纪的作曲技法》、《俄罗斯作曲家与20世纪》、《歌剧经典》、《鲍里斯·戈都诺夫》、《叶甫根尼·奥涅金》、《为沙皇献身》、《梦游女》、《爱斯米尔达》、《柴可夫斯基传》、《格里格传》、《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音乐美学》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于润洋教授对张洪模教授曾有过这样一段评价:“新中国半个世纪对西方音乐精华借鉴和吸收的重要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西方音乐文献翻译工作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离不开我国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翻译队伍,而洪模同志是这支队伍中的一位杰出的领军人物,他对多种西方语言的精深掌握,对西方音乐文化的深入认识,行云流水般的文采,以及他在一生工作中不懈的执着精神,使他成为新中国音乐翻译事业中难得的、不可替代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启蒙我二胡的恩人是我亲爱的妈妈、敬爱的母亲,使我二胡专业化、系统化的恩师是四川音乐学院的舒昭教授和云南艺术学院的尹懋铨教授;令我二胡技艺和音乐修养大为精进、渐入佳境的恩师是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王国潼教授和上海民族乐团的闵惠芬大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舒昭老师</p> <p class="ql-block">《百度百科_舒昭》词条显示徐山是其得意弟子——“(舒昭教授)从事二胡教学五十余年,培养了车向前、刘光宇、马晓晖、黄维志、舒虹、舒希、胡红、田永平(旅居美国)、徐山(旅居加拿大)、李奇等一大批文艺人才,不少人在全国以及国际大赛中获奖,并获得国际顶级影视音乐作品大奖,有四十余人获高级职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舒昭老师是云南大理人,苍山洱海,耳濡目染。由舒昭创作并亲自教我的《苍山抒怀》一直以来都是我的保留曲目。该曲作于1964年4月,以白族音乐为素材,单三部曲式——A段为D调(1 5弦),快板,欢悦地;B段转F调(6 3弦),中板,悠扬地;A1段(再现段)返回D调,快板,激情地——描写苍山洱海的秀丽风光和白族儿女勤劳朴实、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大理“三月三”人民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为了把握“五朵金花”所在地少数民族的真性情和原生态,舒老师特地教了我一些白族风格性的演奏技法,比如滑音要丰满、敏捷,运弓要富于弹性;“攵”为擞音记号,是在所注音出现之前用手指在高一音的弦上打一下,奏出一个高(大或小)二度的音;再如拉拨音,即边拉边拨、同时奏出所标注的音;“卜”为特色滑音记号,从低于所注音三度以内的音滑向所注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舒老师还教了我一首地方风格性很强的河南南阳民间音乐板头曲《打雁》(全称《丁山打雁》)。乐曲描绘了在秋高气爽、大雁南飞时节,猎人丁山发现雁群、瞄准射击,以及伤雁的哀鸣及挣扎,最后群雁高飞远去消失在天际的情景。由于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而且短小精悍、活泼有趣,《打雁》已经成为我经常返场加演或聚会助兴的小piece。</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还跟舒老师学了孙文明的《流波曲》。在舒昭教授的指导下,我撰写了《<二泉映月>与<流波曲>比较研究》论文,从方方面面全方位分析、比较了两首经典作品——曲作者(同时也是演奏者)华彦钧(瞎子阿炳)和孙文明都是男性,都是民间艺人,都生在同一个时代(1893~1950;1928~1962),都身在江浙一带(江苏无锡;浙江上虞),都是双目失明,两首曲子都是悲悲切切、凄凄惨惨、怒怒忿忿、哀哀怨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顺便说一句,我还写过一篇论文《“贝五”与“柴五”比较研究》,都叫第五交响曲(贝多芬:c小调——Symphony No. 5 in c Minor,Op. 67;柴可夫斯基:e小调——Symphony No.5 in e Minor,Op.64),都叫“命运”交响曲(“无标题”的《柴五》是冠以“命运”的《柴四》的延续,更强调、更突出“命运”主题)。</p> <p class="ql-block">舒昭老师给我讲《二泉映月》,长音要一弓三顿、一唱三叹,像龙在天上游,龙头、龙身、龙尾被云彩遮盖,时隐时现。我专门去过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无锡二泉池设有漪澜堂、二泉亭等建筑。农历每月望日前后,月恋水、水怀月,同辉水韵、佳景天成。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教授、曹安和教授专程到无锡为(瞎子)阿炳演奏录音,当时参加录音的还有祝世匡老先生。祝世匡曾在无锡报发表过《乐曲<二泉映月>定名经过》一文,他在文中写道:录音后,杨先生问阿炳这支曲子的曲名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阿炳说:“这支曲子是没有名字的,信手拉来,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p><p class="ql-block">杨先生又问:“你常在什么地方拉?”</p><p class="ql-block">阿炳回答:“我经常在街头拉,也在惠山泉亭上拉。”</p><p class="ql-block">杨先生脱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p><p class="ql-block">我(祝世匡)说:“光《二泉》不像个完整的曲名,粤曲里有首《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称它为《二泉印月》呢?”</p><p class="ql-block">杨先生说:“印字是抄袭而来,不够好,我们无锡有个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p><p class="ql-block">阿炳当即点头同意。《二泉映月》的曲名就这样定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事实上,二泉有亭,月光根本照射(斜射、直射、折射、反射、倒射、倒影、倒映)不进二泉。为此,我曾经还撰写了《二泉无映月》的音乐论文——论文当然不是在讨论月光是否能够照进二泉的问题和话题,而是从乐曲产生的历史背景、人文环境、作者身世、国家命运等诸多方面论述“二泉无映月”的社会现象(而非天象、自然现象),从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哲学、音乐社会学的高度来评述。我记得我在我的这篇论文的结尾还提到了我们中央音乐学院老院长吴祖强教授改编的(西洋)弦乐合奏(含弦乐四重奏版)《二泉映月》,认为吴版深受巴伯的弦乐作品《柔板》的影响而多了优美抒情、协和圆润、清淡宁静与风雅(贺绿汀语)舒畅,少了原版(二胡版、阿炳版)的忧愁沧桑、凄切伤感、哀怨悲愤与抗争呐喊,有那么点儿“歌舞升平”、“粉饰太平”之嫌——不好意思,小小的我居然敢“叫板”我们自己的老院长、德高望重的大作曲家吴祖强教授!失敬、失敬,冒昧、冒犯!客观地讲,造成风雅、优美、抒情、圆润这种效果和结果的原因不单单是作曲改编的问题,甚至更是因为“三度创作”(阿炳作曲是“一度创作”,吴院长改编是“二度创作”)——演奏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乐器、弓法、指法、运弓、速度,尤其是风格性揉弦和风格性换把等。</p> <p class="ql-block">我还趴在无锡惠山的“听松石”上俯耳《听松》——“千叶莲花旧有香,半山金刹照方塘。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阿炳说:“宋朝时候,金兀术被岳飞打得走投无路,狼狈逃至无锡惠泉山下。躺在听松石上,心惊肉跳地倾听宋朝兵马的声音。这曲便是描写这个故事,所以又名《听宋》”。阿炳在抗日战争时期每逢演奏此曲之前必讲一番南宋时期入侵者金兀术败逃的故事,以金兀术的败逃喻日寇的失败,以岳飞的奋斗精神预言中华民族的必然胜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舒老师给我讲《赛马》,演奏中需要强调和突出的几个“骨干音”,就像承重墙,就像钢骨架,房子才能站得起、大厦才能立得住。《赛马》的曲作者是黄海怀,多年以后黄老师的儿子、厦门大学音乐系教授黄波跟我成了朋友,黄波教授跟我分享了其父当年创作《赛马》时不少的创作花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年我在复旦大学任教期间,开设了《音乐风格学》,开全国课程创新之先河。我邀请舒老师的大儿子、青年二胡演奏家舒虹来我复旦的课堂上现场演奏二胡,舒虹的《一枝花》和《江南春色》把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我也来劲了,跟舒虹“battle”了二胡二重奏《葡萄熟了》、《浦江圆舞曲》,在复旦校园一时传为佳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尹懋铨老师</p> <p class="ql-block">1985年,我从川大毕业前往 “昆工”(昆明工学院,现昆明理工大学,KIT)任教。舒昭老师为爱徒我介绍了云南艺术学院的尹懋铨老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跟舒老师同为云南大理人的尹老师对我也是关爱有加、倍加呵护,教了我很多云南各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云南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我利用寒暑假深入彝族、白族、傣族、佤族、哈尼族、景颇族、纳西族、傈僳族、拉祜族、布朗族、阿昌族、基诺族等地州、市县、村寨去进行民间音乐采风,阿细跳月、茶马古道、大理三月三赶街、西双版纳泼水节等民俗风情滋养了我的音乐修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86年10月17日下午,在云南民族学院(现云南民族大学),作为共青团云南省委委员,我参与接待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女王一行参观了学校的民族文物展览,观看了学生们表演的民族舞蹈(彝族火把节风俗展演)。</p> <p class="ql-block">尹懋铨教授作品颇丰,结合教学实践他创作了《大理音画》、《大理组曲》等交响乐作品及《云岭九曲》、《景颇山速写》、《红河行》、《赶摆》、《版纳金秋》、《傣乡舞曲》、《佤山鼓舞》等大量二胡曲。多数作品曾由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展播,或代表云南艺术学院参加各种演出。十分可惜,我这个在世界各国四处行走、环球各地到处游荡的斜杠生涯使我当年的学习笔记和乐谱遗失了不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为了便于我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族民间音乐采风,尹老师还给我介绍了葫芦丝演奏家龚全国老师,龚老师的《竹林深处》、《德宏美》吹遍了大江南北。我调到中央音乐学院工作以后,龚老师还上北京来看望过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王国潼老师</p> <p class="ql-block">时任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的王国潼教授很倚重我,每次有外宾来校访问的场合都是请我当翻译——“徐山老师英语好、口才好,又很懂音乐”。外国专家、音乐大师访问中央音乐学院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请进来”,到管弦(乐)系、钢琴系、声(乐)歌(剧)系、指挥系(我把它们统称为“西洋音乐系科”)上课、讲学、讲座、开“大师班”——那些年,这些活动、这些场合总是少不了我;二是“走出去”,把我们中华音乐演给老外听、“秀”给老外看,由民乐系来担纲、show off,美其名曰“交流”;三是校级、校际层面的合作,包括国际比赛、国际音乐节、外国乐团来华访问演出等,院长是要亲自出马的,我担任过老院长赵沨先生、时任院长吴祖强教授、后任院长于润洋教授、副院长朱同德教授、副院长刘霖教授、音乐研究所所长汪毓和教授、管弦系主任赵惟俭教授、民乐系主任王国潼教授、民乐系副主任李真贵教授等院、系领导的“御用翻译”,就连1989年7月16日卡拉扬大师仙逝后中央音乐学院发去的唁电都是出自我的手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前面提到王国潼教授对我的评价“徐山老师英语好、口才好,又很懂音乐”。各位看官,各位读者,请允许我再给自己加上一条:还懂中外交往礼仪、国际交流礼节(包括但不限于言谈举止、形象气质,哈哈!当年的我那真叫一个“帅”,北京话叫“帅呆了、酷毙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气宇轩昂)——1990年,为了迎接北京亚运会(中国“破天荒”首次举办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国际盛会),亚运会组委会、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外交部、北京市政府联合举办了全国礼仪大赛。我担任“公共礼仪大赛”节目主持人,同时我以选手的身份参加“职业礼仪/外交外事礼仪大赛”的比赛,过五关斩六将,荣膺全国第一名(决赛现场在全国政协礼堂)!当时,我们决赛选手的辅导老师有外交部礼宾司前司长韩叙部长(曾任外交部副部长、中国驻美国大使;1989年后,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并担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方明老师(“名嘴”、“国嘴”)、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黄一鹤老师(央视“春晚之父”,担任中央电视台1983年首届春晚和1984年、1985年、1986年、1990年共五届《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北京曲剧团著名表演艺术家许娣老师、天安门广场国旗班班长史涛。当年,我以“北京市荣誉迎宾员”的身份和“火炬之女”达娃央宗一道接待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以及来自亚奥理事会成员的37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体育组织领导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曾为美国克林顿总统、老布什总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常务副总理黄菊和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等领导人担任翻译工作,也曾为法国希拉克总统,英国布莱尔首相,德国施罗德总理、施密特前总理,加拿大总督阿德里安娜、加拿大总督米夏埃尔、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加拿大总理马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内阁资政李光耀,以及巴西总统、埃及总统、南非总统、捷克总统、希腊总理、爱尔兰总理、蒙古国总理、瑞士联邦主席、阿联酋王子等多国元首和政要,GE、西门子、ABB、施耐德等超级跨国公司巨头的CEO们当过翻译。</p> <p class="ql-block">相声的四门基本功是“说、学、逗、唱”,而“听、说、读、写、译”则是学习外语的“五项全能”。“翻译徐”(口译、笔译;交传、同传)能有如此这般的“战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初教我英语的是我父亲。准确地讲,身为中学“王牌数学老师”的父亲其实是不懂英语的,完全不懂。在我小学毕业升初中的“过渡暑假”里,父亲教我认识了ABCDEFG七个英文字母,他教我发音、读音,并亲自给我画“五线谱”来教我大写、小写。现在想想,也许当时我爸并不是在教我英语,而是在教我数学!因为当年的小学数学课程不叫“数学”而叫“算术”,“文革”期间的算术课里面还没有出现外文字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不管父亲当年是在教我英语还是在教我数学,反正我“一下子”就对这些“弯头纠拐”的“洋玩意”感了兴趣。教育界有句至理名言,金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初一到初三,从高三到高三(是的,您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三年高中我只读了一年就“跳级”高考,14岁高考、15岁成为名牌大学的少年大学生——我是四川大学1981级全校新生中最年幼的);从大学到研究生,从参加工作到移民加拿大,一路走来,我一直都是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外语“学霸”。高考只分文、理科吗?不!当年四川还有一类:英语专业兼报文科——我就是第三类的高考状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中学四年(3+1)的英语老师是李公远、韩正华、王代喜和王德全四位,其中王代喜老师是教我时间最长、教得最好的,尤其是口语。记得有一次他带我们几个得意弟子看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Death on the Nile),片头片名是用大写字母写的DEATH ON THE NILE,我们大家一时都反应不过来,王老师说,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后来,咱只要“瞟一眼”报刊杂志的大写标题,立马就“认得”。“哼,不要以为你穿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哈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读的是四川大学外文系英美语言文学专业,现在叫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系英语专业。当年的恩师有四川大学副校长谢文炳教授、外文系主任朱文振(中国莎士比亚全集翻译者朱生豪先生的亲弟弟)教授、罗义蕴教授、周开顽教授、李梦桃教授、熬凡教授等。外文系的学生在大三、大四的时候,都需要选一门“第二外语”作为必修课,我的“二外”是德语(当年我是“看上”德国的音乐、科技和文学了),我的德语老师是金继昌教授。我的“三外”是俄语,导师是翻译大师、音乐大师、大教授张洪模先生——中央音乐学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罗义蕴教授教授“英国文学”、“莎士比亚戏剧”、“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及“英美文体学”等课程,是我的专业课、主课老师。罗老师当然是文学翻译协会、比较文学协会、作家协会的会员,令人想不到的是她也是一位“斜杠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音乐家协会理事。罗老师弹得一手好钢琴,拉得一手好(手)风琴,唱得一副好嗓子,师生们都喜欢听她弹琴唱歌,尤其是用英语演唱的欧美歌曲。喜欢吹拉弹唱的我,自然成为了罗老师的爱徒,我的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译文就是在罗义蕴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音乐广播》——后来我真的走上了专业/职业音乐和专业/职业广播、广电之路,成了“二胡徐”/“民乐徐”/“音乐徐”/“广播徐”/“电视徐”/“新闻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和罗义蕴教授在“川大之春”文艺汇演时的师生同台表演,一时传为佳话,至今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我拉二胡《山村变了样》(曾加庆曲)、《喜送公粮》(顾武祥、孟津津曲),罗老师钢琴伴奏;我边拉二胡边唱加拿大民歌、名歌《红河谷》(看来,冥冥之中我早就埋下了移民温哥华的种子,哈哈),罗老师一边拉手风琴一边演唱“Red River Valley”。</p> <p class="ql-block">聊回王国潼老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有一次,中央电视台《文化生活》要连续三期(每周一期)介绍王国潼教授,王老师就请我担任撰稿,而且还推荐我出镜,上镜跟成方圆、方卉联袂主持。我记得我编辑了一组镜头,是王老师在新加坡演奏《红梅随想曲》,返场十余次,长达一刻多钟的掌声响彻音乐厅,经久不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由于我跟王老师非常熟稔,自然不会“放过”他,要当面向《奔驰在千里草原》的曲作者和首演者讨教,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嘛,我当然获得了王老师的亲授、面授、真传和嫡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胡界里有“北数王国潼、南属闵惠芬”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闵惠芬老师</p> <p class="ql-block">我大三的时候(1984年),在宿舍的阳台上(四舍501室,有拐角阳台)偶然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由刘文金创作、瞿春泉指挥、上海民族乐团协奏、闵惠芬独奏的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1982年5月在“上海之春”首演。1984年,该作品荣获“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评奖”一等奖),听得我是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荡气回肠!用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常任指挥和艺术指导王甫建(后任上海民族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乐团团长,现为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学院民乐团艺术总监)的话来说,闵惠芬先生的“82版《长城》”是《长城随想》最好、最权威的版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说到王甫建,顺便提一句他曾说过的“名言”:“中央音乐学院的民族管弦乐团,只要左边坐着刘长福(二胡首席、乐团首席)、右边坐着刘桂莲(琵琶首席、弹拨乐首席),我就放心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闵老师曾在重庆嘉陵江边住过半年,每天从早到晚听的都是江上的船工号子。于是她委约杨宝智先生据此作曲。杨先生接受邀请后,以川江号子、川剧弹戏、四川花灯等音调为创作素材,在他自己1970年代创作的《红日照川江》小提琴曲的基础上,又花了两年时间,完成《川江》二胡主奏部分和民族管弦乐协奏总谱,1992年,闵老师跟成都市歌舞剧院的乐队合作,在中国大陆首演了《川江》,大获成功;后几易其稿,完成修订之后,于1994年在香港跟香港中乐团合作首演、1995年在台湾跟台北国乐团合作首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杨宝智教授五岁时即在香港登台表演钢琴独奏。十六岁时以对小提琴及钢琴技艺的熟练掌握和超人的音乐天赋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我们第一任院长马思聪教授,并被其誉为“天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04年7月24日晚在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简称UBC)陈氏演艺中心(Chan Centre for Performing Arts)举办了《当代中国小提琴作品演奏会》(音乐会由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主办、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协办),音乐会汇聚了三位年轻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李传韵、陈曦、侯以嘉,及中国当代作曲家四川音乐学院教授杨宝智、星海音乐学院教授李自立、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薇和温哥华著名作曲家唐康年先生(唐先生是我女儿的小提琴老师,恩师!)等创作的小提琴作品。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音协名誉主席、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先生及中央音乐学院著名小提琴教授林耀基先生作为音乐会的艺术顾问也应邀来温参加演奏会。美国芝加哥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协会(Stradivari Society)及John Fushi琴行特为此次音乐会提供了总价值超过上千万美元的名贵小提琴供小提琴家使用,使这次音乐会锦上添花。汇集了杨宝智教授创编的《喜相逢》、《关山月》、《十面埋伏》、《西部民歌五首》、《宋词曲调二首》及《西皮散板与赋格(无伴奏)》等十多首乐谱的《中国小提琴独奏曲选》,2006年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其中十首就在加拿大温哥华演出过,其演奏的实况录像被选入由美国芝加哥斯特拉地瓦利小提琴协会同年出版的《拉起我珍爱的小提琴》DVD专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杨宝智教授是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音乐理论家,是中国小提琴作品民族化的代表人物。杨老师是我在中央音乐学院读研究生时的《西方弦乐艺术史》的任课老师,《弦乐史》是我的主课、专业课之一。杨宝智教授现定居香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说起我读研时的老师,我再提一位我的专业课、主课老师——徐昌俊教授。徐老师是我的《作品分析》(曲式学)课老师。当时他是冉冉升起的青年作曲家,其以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为素材而创作的柳琴独奏曲《剑器》生动形象,感情饱满,气势十足,让人听后畅快淋漓。我和他同住5号楼(教工宿舍,筒子楼)二楼,是邻居,亦师亦友(他是我《作品分析》课的老师,我是他的英语老师,他当时所有的国际活动——参赛、参评、留学、国际交流等的材料翻译都是由我代劳的)。我到复旦大学任教后,我们两家在1992年暑假还同上他老家——安徽黄山呢!后来,他升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我和夫人、孩子从加拿大回北京时还专门去他办公室看望过他,同时也看望(老朋友,不用“拜访”一词)了时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的王次炤教授(1998—2015,“在位”长达18年之久)——王院长跟我很熟,但跟我太太刘桂莲更是“熟透”了——他们当时都住在2号楼(也是筒子楼)二层,斜对门,是老邻居、好邻居。徐昌俊教授现任天津音乐学院院长,美国当地时间2015年9月28日上午,徐昌俊院长赴纽约参加天津音乐学院茱莉亚研究院揭牌仪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咱说回闵惠芬大师。</p> <p class="ql-block">我曾跟闵惠芬老师探讨《二泉映月》高潮乐段、高光乐句之后的处理——《上海一家人》片尾曲《相信那一天》,韦唯演唱:“总相信那一天那一天会为我来临, 就与你再一次再一次欢笑同行”。我认为韦唯的处理过于激动、太大吼大叫了,少了对未来“那一天”的憧憬之美好与自信。“轻轻的”往往才是“沉沉的”、“淡淡的”恰恰才是“浓浓的”,正如波隆贝斯库的《叙事曲》的C段,像火山斜坡上开满的小花,带着露珠在晨风中轻扬,淡淡的、悠悠的,徐徐的、款款的。而闵老师的意见是,高潮之后还要激动一小会儿,激情走几小节,然后再慢慢地变得平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刚才提到《上海一家人》,这是当年万人空巷、热播全国的一部电视连续剧,故事主人公沈若男由当时的大明星李羚扮演。凭借领衔主演《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之“宋庆龄”一角,李羚于1991年获得第11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主角奖;1992年因主演《上海一家人》获得第1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1993年获得首届十大影视明星称号。1992年6月14日,我跟李羚一道从江苏坐火车回上海,同车同厢邻座,一路欢声笑语、相谈甚欢,合影、签名、留念自然是少不了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到江苏干嘛去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92年6月13日,我陪同闵惠芬老师从上海前往江苏——镇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时,我在复旦大学任教,艺术教育中心同事、画家罗永年老师请求我帮他一个忙,准确地讲是帮他弟弟罗永宁一个忙。罗永宁是《镇江日报》的记者、编辑,业余爱好拉二胡,技艺积累到一定水平和火候,想开独奏音乐会,冀盼、奢望闵惠芬大师能够给予鼓励、支持。知道我跟闵老师“关系不一般”,所以同事才为弟弟开了“求人之口”。闵老师爽快地给了我这个面子,还说“这也是支持二胡艺术的推广和发展嘛”!闵老师不仅给音乐会题了词:“艺海无涯路途艰,锲而不舍必成器”,而且还亲自前往镇江捧场。1992年6月13日,《罗永宁二胡独奏音乐会》在新华影剧院举办,演出结束后,闵老师上台祝贺,还给罗永宁献了花并现场点评,给出了“罗永宁的第一曲《良宵》就把我给镇住了”的鼓励。如今,“报人罗永宁”早已成长为“演奏家罗永宁”了,现在还活跃在舞台上,同时也在热心地做着推广二胡的公益事业。我担任当晚的节目主持人和乐队里的二胡合奏与协奏。</p> <p class="ql-block">闵惠芬家族是艺术世家,其父闵季骞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和民乐演奏家,弟弟闵乐康是著名指挥家,妹妹闵小芬是琵琶演奏家、中阮演奏家和歌唱家,丈夫刘振学是上海市舞蹈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歌舞团编导,儿子刘炬是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我跟他们一大家子人都很熟,经常吃住在闵老师位于上海大剧院西南侧的文海大楼家,有时一住就是十来天。有一次,闵老师突感身体不适、卧床不起,振学和刘炬当时都不在上海,是我守候、陪伴、服侍、监护着闵老师,两天两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刘炬是我在中央音乐学院教的英语学生,他当时的专业是二胡,子承母业、随他妈妈,后来又主修了指挥,最终成长为一名擅长指挥西洋音乐和中国民乐的优秀指挥家。2018年冬,我时任总部设在北京CBD的泰华金融控股集团副董事长、总裁,妻子刘桂莲应邀以“杰出校友”的身份从温哥华回北京母校中央音乐学院参加校庆活动,女儿Pearl也正好从Allison+Partners总部旧金山来京出差——三口之家,“离散”在三个城市(北京、温哥华、旧金山)、“分居”在三个国家(中国、加拿大、美国),好不容易团聚哦!A+P集团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爱尔兰、阿联酋、日本、韩国、印度、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巴西和中国等14个国家设有29间分支机构,目前在中国拥有北京、上海、成都和香港四家全资子公司,并在集团总部旧金山设有专门的“全球中国业务部(Global China Practice)”,帮助全球客户更好地把握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机会。11月30日,《七彩之和》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交响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举行,指挥刘炬。我们三口之家专门买票(有赠票,但我们坚持自费买票)去听了刘炬的这场音乐会,再次欣赏了刘指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很显然,我在中央音乐学院教书和读研时的英语学生不止刘炬一个。中央音乐学院的女婿、当时红遍大江南北的相声演员刘伟(冯巩为他捧哏)也是我的英语学生,他们全家人跟我突击学英语,每周三次课。后来,刘伟一家“成功”(英语为他们加了不少分哟)移民澳大利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在东方电视台做新闻主播的时候,专门采访了闵惠芬大师,在我任栏目长(采、编、播、导、演、译、制片)的电视新闻杂志《东视广角》栏目播出。在该期节目里,闵老师为电视观众演奏了她的招牌保留曲目《江河水》、《迷胡调》和《洪湖主题随想曲》(片段)。我们也拍摄了闵老师的日常生活片段,那天她在镜头前炒了一个青菜,还“表演”了她的花艺——闵老师喜爱插花,“演出献花太多了”!</p> <p class="ql-block">我太太刘桂莲是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和教育家,被中国教育部遴选为“跨世纪拔尖人才”,荣获中国文化部授予的“(国家级)优秀演员”殊誉,被中外媒体广泛赞誉为“琵琶诗人”、“琵琶大师”。吴祖强、王次炤、刘德海、林石城盛赞刘桂莲是“琵琶演奏家当中的佼佼者”,卡拉扬、斯特恩、梅纽因、小泽征尔对刘桂莲更是夸赞有加!刘桂莲还出演了奥斯卡最佳影片“From Mao to Mozart”的琵琶女主角,银幕形象至今历久弥新、光彩照人。刘桂莲曾与多个知名乐团及指挥合作,演出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由于我在上海东方电视台当新闻主播,为解决夫妻分居问题,桂莲毅然决然辞去她在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席,调回老家上海,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担任该校艺术学院音乐系器乐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和上海市琵琶学会理事等。闵惠芬老师听说刘桂莲“回来了”,特别高兴、特别兴奋,很快就组成了一支以闵惠芬、刘桂莲、丁言仪(著名扬琴演奏家,闵惠芬的“御用”扬琴伴奏,老搭档、好搭档)为固定成员、每场音乐会再提前临时邀请其他演奏家“动态”加入的“民乐轻骑兵”。“芬莲组合”就像“姐妹组合”(刘桂莲的亲姐姐正好叫刘桂芬)一样,她们上机关、下基层、去农村、到厂矿、赴边疆、奔部队、进学校、跑社区,活跃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传播中华民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全家移民加拿大温哥华。临行前,闵惠芬老师给桂莲送了一套华丽而典雅的演出服,送给我一把价格不菲、价值无价的二胡和一把备用弓子,刘炬送了我一根指挥棍和拉威尔《波莱罗》总谱。在广为流传、由我作词、作曲的《感恩歌》的视频里,我就是用闵老师送我的这把琴在温哥华家中演奏、录像的。配器时,我特地使用了二胡、琵琶和小提琴,视频里,我拉二胡、桂莲弹琵琶、Pearl拉小提琴——爱女珠珠还在温哥华读高二的时候,就以全加拿大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的“副学士学位”(Associate Degree)——高中还没有毕业、仍“在读”的时候,就已经大学毕业了——再次感谢她的恩师唐康年先生、潘幸孩老师和唐晴老师!加上她读大学四年来在UCBSO(UCB交响乐团)任乐团首席的经历,她以“四个”主专业(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音乐学)从世界顶尖级名牌大学UC Berkeley(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毕业。</p> <p class="ql-block">2000年底闵老师来温哥华访问演出和灌录唱片时,我们全家特地请恩师在downtown的海洋大厦(Marine Building)悦海大酒家粤菜海鲜馆(Victoria Chinese Restaurant)大快朵颐。我还以加拿大《东方时报》总编辑的身份为恩师做了专访,采写了专文《拨扣心弦的双弦女皇——二胡大师闵惠芬访温纪实》刊登在《东方时报》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关廼忠、乔珊夫妇与我们同居温哥华。关先生是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曾任香港中乐团音乐总监、台湾高雄市国乐团指挥,乔珊是著名的古琴演奏家,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主修琵琶的时候,跟咱家“那口子”是同学、同师(师从琵琶名家王范地教授)、同舍、同铺(上、下铺),用现在的话来说叫“闺蜜”。创作于1986-1987年的《第一二胡协奏曲》是关廼忠先生力图拓展二胡的新的表现范围的一次大胆尝试和创新,他将中国民间戏曲的某些风格和特色与西方现代的作曲技术相结合。乐曲的第一乐章,慢板,以一个意气风发的主题开始,之后转入一个抒情的主题,两个主题以各种变形的形式呈现,充分展现了人性的各个方面。接下来的乐曲进入了再现部分,充满了青春活力的第一主题变得严峻和冷酷,第二主题的再现虽然仍然优美,却多了一份沧桑。结尾部分由定音鼓的演奏引出了亢奋的高潮;第二乐章是一个“夜歌”,散板-快板-散板,二胡的旋律如泣如诉,低音的拨弦更是增加了一份悲凉。在乐章的中间部分,节奏逐步地活跃起来,之后又回到了开始的情绪;乐曲的第三乐章,慢板,主题无论快慢,都只有三个简单的音符组成,旋律活跃而富有动力,副主题则十分优美,且富有幻想色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闵惠芬老师评价关廼忠《第一二胡协奏曲》(1988年作)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二胡的音域远远比不上小提琴宽广,但关先生有办法,他把二胡的最高把位的最高音紧接泛音(自然泛音、人工泛音),这样一来,二胡的音域就巧妙地辽阔开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闵惠芬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五、六届副主席、第七届顾问,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刘天华阿炳中国民族音乐基金会副理事长,刘天华研究会会长。时任上海民族乐团团长、著名的古琴演奏家、教育家龚一先生是闵惠芬的同事和好友,曾与我和闵老师本人共同发起设立“闵惠芬国乐(二胡)艺术发展基金会”,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搁浅。多年后的我早已下海经商、担任千亿级企业集团总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认定的金融专家。倘若多年前的“基金会”能够变为“基金”的话,我这个“二胡徐”和“金融徐”定当竭尽全力参与,负责募、投、管、退和IPO与市值管理及定向增发,以优异的“基金净值”告慰老师、回报社会。可惜了,着实可惜了,遗憾!</p> <p class="ql-block">第二篇 斜杠人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一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跟二胡结下了终生的不解之缘,它一路伴我走天涯。上舞台、上讲台,下基层、下部队,赴边疆、访各族,搞金融、管企业,拼东方、闯西方,一直都有“1 5”(D调)、“6 3”(F调)、“5 2”(G调)、“2 6”(C调)、“4 1”(A调)、“3 7”(♭B调)陪着我,二胡从中国一路拉到了加拿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早在1980年代,我就在国家级一类刊物《百科知识》上发表文章《中国胡琴》,向全国读者介绍二胡、三胡、四胡、中胡、高胡、京胡、京二胡、板胡、椰胡、坠胡、奚胡、革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在Radio Beijing(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里用英语向全球听众推介中国胡琴:Huqin Family;</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担任国家级一类刊物《乐器》的目录英译工作长达十年之久。在《乐器》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圣-桑与圣-桑斯》、译文《特立黎达的钢鼓》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为中国第一个二胡硕士刘长福(现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写稿,专访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当年,我跟长福兄都住在中央音乐学院5号楼二层,他家住在我寝室的斜对面;他爱人唐爱丽老师也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工作,跟我是同事;他们儿女双全,女儿是钢琴家,现居多伦多;儿子吹黑管,也是演奏家——我辅导他俩英语,儿子教我跳当年刚刚开始在中国流行、火爆的霹雳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88年,我为胡琴演奏家(板胡、二胡、京胡、高胡、中胡)姜克美(曾任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首席,现任哈尔滨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写稿,《“五胡乐女”姜克美》发表在《音乐周报》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写论文《论陈氏揉弦法》,评述了陈耀星、陈军、陈依妙祖孙三代的二胡生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写文章《一门二胡三舒》,介绍舒家一门父子三人(舒昭、舒虹、舒希)的二胡之路和成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是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弓弦艺术中心主任、中国音协二胡学会会长,曾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自幼随父宋国生教授学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后师从二胡名家安如砺教授,并随刘明源教授学习二胡、板胡和高胡。《宋国生二胡练习曲》被选作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二胡教学教材,曾是我当年习琴练艺的必备课本之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规模空前的音乐盛会。1993年6月5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系列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式暨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颁奖典礼,李鹏总理发来贺信,文化部副部长高占样、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李焕之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共有124项优秀曲目在评选中获奖,其中有歌曲、合唱、独奏曲、协奏曲、民族管弦乐、管弦乐、歌剧音乐、舞剧音乐等各种形式。《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黄河大合唱》以及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琵琶独奏《彝族舞曲》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榜上有名。除北京外,这次系列活动还在成都、重庆、上海、海口、深圳、香港、台北、多伦多、纽约等地举行。刘桂莲、宋飞应邀参加了深圳站的活动,在深圳大剧院表演了《彝族舞曲》和《二泉映月》。刘桂莲、宋飞被组委会安排在酒店的同一个房间(标房)。1993年的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远远不能够跟2021年的当今的中国相比较,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宋二人早就是被各演出单位和音乐会主办方恭敬地安排入住五、六星级宾馆单间、大床房、套房、行政套房的“主”了——不过也好,也正是因为“同居”一屋,才有了她俩后来的“姐妹情深”,哈哈!作为时任东方电视台新闻主播的我,随行前往深圳,报道了这一盛事,还利用“职务之便”,分别为刘桂莲、宋飞做了专题报道,同时,也给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两位作曲家何占豪、陈钢做了专访;</p> <p class="ql-block">——说起人见人爱的“梁祝”,时任加拿大《东方时报》总编辑的我,联合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唐康年先生和著名笛箫演奏家、音乐社会活动家郑济民先生,共同主办了《东方之恋——“梁山伯与祝英台”专场文艺晚会》。我们特地邀请了“梁祝”的全球首演者、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教授从上海飞来温哥华献演。2000年9月24日,晚会在世界著名的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的著名世界的陈氏表演艺术中心(The Chan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火爆举行,座无虚席,加卖了站票,虽人头攒动,但秩序井然,节目进行过程中,全场鸦雀无声,每个节目结束时,则掌声雷动、经久不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上半场通过五种不同的文艺形式演绎了“梁祝”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41人(潘幸孩老师领奏,我女儿Pearl是40位小演奏员之一)小提琴齐奏“引子与主题”,纪念“梁祝”自1959年5月27日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向建国10周年的献礼作品首演至“今”41周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中国民族民间双人舞表现天真烂漫的“同窗及草桥结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粤剧表演悱恻缠绵的“十八相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器乐五重奏讲述“英台抗婚与投坟”,琵琶刘桂莲、二胡黄继荣、笛子郑济民、钢琴周韵琪、大提琴章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世界著名的温哥华吴祖捷芭蕾舞学院(Goh Ballet)的舞者翩翩起舞“化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下半场是四管编制的西洋管弦乐团(交响乐团)协奏、俞丽拿小提琴独奏的原汁原味的完整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完整演绎、完美呈现,晚会气氛达到高潮。最后以大合唱“梁祝”结束了整个晚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观众对我们的策划赞不绝口,大呼过瘾——一整晚都是“梁祝”,满耳朵都是“梁祝”,但却一点也不boring(枯燥无聊),因为欣赏到了七种不同的文艺形式——虽是同一“题材”,却是不同“体裁”,所以看得是目不暇接、听得是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音乐会后,我们请俞丽拿教授到温哥华著名“地标”(Landmark)之一的女皇公园(Queen Elizabeth Park)附近的“春秋火锅城”(Landmark Hotpot House, 4023 Cambie St., Vancouver)宵夜,俞大师抱着我们家闺女(当晚的小演员哦)跟我和太太一起合影留念,并分别在节目书(场刊)和组委会颁发给我的感谢状上签名。</p> <p class="ql-block">——当年,中央音乐学院和东方歌舞团(现东方演艺集团)联合成立了“中国民族器乐演奏中心”,专为来华旅游(入境游)的“老外”们演出。如果说旅游/旅行团吃的饭叫“团餐/团宴”的话,那么我们的演出就叫“团演”,每天晚上两场(45分钟一场),我们连演了数百场!如此高频率的涉外演出专场,在音乐界、民乐圈,“空前”是绝对的,“绝后”也是大概率,至今无人能及。这般高频率的涉外演出专场,一方面大大增加了参演音乐家、演奏家们的收入(上海方言叫“扒分”),另一方面大大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中国民乐远播四海、名扬四海,功德无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有幸成为演奏中心的一员,不仅在民乐队里拉二胡,而且更重要的是担纲中、英文节目主持人——这个节目主持人不得了、了不得,他不仅仅是简单地报幕或照本宣科、鹦鹉学舌,而是要像老师一样用英语给老外们讲解中国乐器和中国器乐,也就是说,这个节目主持人不仅要英语好,尤其是英语口语要好、要溜,而且还要很懂音乐、很懂民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于是,我就当仁不让地成了几乎是唯一的人选——四川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和四川音乐学院二胡本科、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硕士。非常客观、非常真实、非常低调地报告一下,我当时被誉为是中央音乐学院英语最好的青年教师,既给赵沨院长、吴祖强院长、于润洋院长当翻译,也为管弦系、民乐系、校庆活动、音乐比赛、国际音乐节和大师班做翻译。英语、音乐都要过硬,还要口才好——我是全国青年演讲大赛冠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第一名、四川大学演讲协会会长、风靡全国的“演讲第一刊”《演讲与口才》杂志特约记者——那些年、这些年(含加拿大温哥华),我在大街小巷、街头巷尾、机关学校、部队农村、工厂社区演讲、辩论、主持节目和音乐会高达数百场,是不折不扣的“高产”主持人(含演讲、辩论、主持等)!</p> <p class="ql-block">说到“辩论”,请允许我插播一段“史海钩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们以前都叫“演讲”、“讲演”、“演说”,自从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新加坡搞出一个什么“辩论赛”以后,大家就都去赶时髦,纷纷改口叫“辩论”了。我曾是复旦大学辩论队主教练,带出了蒋昌建、姜丰、严嘉、季翔、何小兰、张谦等“最佳辩手”,教练团队包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时任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王荣华教授——后任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育工作党委书记、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时任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程天权教授——后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时任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秦绍德教授——后任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解放日报社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时任复旦大学团委书记燕爽老师——后任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现任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联党组书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时任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王世靖教授——后任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离开复旦以后,我仍在相当一段时期与王主席、程书记、秦总编、燕部长、世靖兄保持着密切来往,至今也还保持联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由于1992年下半年我调去上海广电局参与筹建东方电视台,“复旦大学辩论队”才由时任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的王沪宁教授(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俞吾金教授以及吴晓明老师、张汝伦老师等接手。1993年8月20日的“王者之师”辩论队由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秦绍德挂帅,王沪宁教授任顾问、俞吾金教授任领队兼教练,代表学校参加新加坡电视广播局与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斩获冠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在东方电视台《东视新闻》和《东视广角》中率先播报了这一喜讯。“舌战狮城”的直接功劳和荣誉当属王沪宁老师、俞吾金老师他们带出的队伍;燕爽老师、王世靖老师们“亦有贡献”;我——就沾点光吧!</p> <p class="ql-block">言归正传,继续聊“中国民族器乐演奏中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中国民族器乐演奏中心集结了一批著名的民乐演奏家,包括东方歌舞团三弦演奏家池祥生,东方歌舞团扬琴演奏家丁汝芬,中央音乐学院二胡演奏家赵寒阳(后任民乐系主任),中央音乐学院琵琶演奏家、全国最年轻音乐教授刘桂莲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要感谢母校中央音乐学院,感谢东方歌舞团中国民族器乐演奏中心——它们是我的红娘,我的大媒人——千里姻缘六弦牵,我跟刘桂莲在这里相识、相知、相爱、相恋并修成正果、步入婚姻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p><p class="ql-block">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p> <p class="ql-block">——蓝玉崧教授是中国著名的音乐史学家、民族乐器教育家、二胡元老、享誉国内外的大书法家,曾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奇人”、“怪人”蓝玉崧是一位“黑白颠倒”(通宵不睡白天睡)的泰斗级人物,他在中国音乐界、尤其是民乐界享有崇高的威望!舒昭教授、王国潼教授、闵惠芬教授、黄安源教授、姜建华教授、田再励教授等都是大名人,名气甚至比蓝玉崧响亮得多,但他们在蓝先生面前都以学生自居,毕恭毕敬,虚心请教,就连当时的学生们都能感觉到。这让人想到了清华大学的陈寅恪先生——被世人尊称为“教授中的教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和刘桂莲结婚,喜获蓝玉崧先生“御笔”“赐”字一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题头上款:贺徐山、刘桂莲喜结连理,祝早生贵子、白头偕老!</p><p class="ql-block">正文草书:巴山夜雨涨秋池 一弦一柱思华年</p><p class="ql-block">落款印章:辛未夏于京华 蓝玉崧</p> <p class="ql-block">第二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胡徐”的双弦生涯还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前文专题介绍了中央音乐学院和东方歌舞团联合成立的“中国民族器乐演奏中心”。关于东方歌舞团,我们之间还有很多往事、故事、趣事、轶事。但限于篇幅、囿于时间,我再用“三”言“两”语说“一”件事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东方歌舞一枝花,决心学好亚非拉”。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和直接过问之下,东方歌舞团于1962年1月13日正式成立,著名舞蹈家赵世忠就是元老之一,他熟悉且会跳、能跳亚非拉多国的民族民间舞,有“缅(甸)舞王子”的美称。1990年春、夏、秋,《赵世忠舞蹈专场晚会》于北京各区县、各基层、各高校上演了近20场,甚至还应邀“远走”内蒙古红山军马场,送戏到边疆、送戏到部队——首都来的“乌兰牧骑文艺轻骑兵”。年近半百的赵老师,平均每场都要跳7支舞蹈(亚非拉各国的古典舞和民族民间舞),但仍需要其它节目做嘉宾,晚会的时长才合乎90分钟的惯例,也更丰富多彩。赵老师慕名(东方歌舞团“中国民族器乐演奏中心”)而来,邀请我担任其舞蹈专场晚会的主持人、讲解人和二胡演奏,同时邀请刘桂莲担任琵琶独奏;还请了别的乐器/器乐和声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红山军马场属北京军区,建于1964年8月,主要担负边防部队军马供应保障任务。马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世界地质公园)西南端的乌兰布统古战场核心区(乌兰布统为蒙语,汉语的意思为红色的坛形山,实指大、小红山,红山军马场由此而得名)。南与河北省赛罕坝机械林场接壤,北与浑善达克沙漠为邻,总面积41.3万亩。北距克什克腾旗110公里 ,南距围场县105公里 ,距承德230公里 ,距北京468公里。五十多年来,红山军马场向部队输送了20000余匹军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和桂莲英姿飒爽跨战马、雄赳赳气昂昂地同骑一匹军马/骏马的照片,我们至今珍藏;而策马扬鞭、驰骋沙场/牧场的亲身体验,为我演奏二胡名曲《赛马》(黄海怀曲)、《奔驰在千里草原》(王国潼、李秀琪作曲)、《战马奔腾》(陈耀星曲)、《草原新牧民》(刘长福曲)和刘桂莲演奏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刘德海、王燕樵、吴祖强作曲)增添了实实在在的难得的第一手“直接经验”;</p> <p class="ql-block">——说起部队,我倒要说说我在复旦大学任教时的一段经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89年至1992年北京大学实行一年制军训,其中1989级的新生在石家庄陆军学院接受“军政训练”(简称“军训”),1990级、91级、92级的学生按照文理分科,分别在石家庄陆军学院和信阳陆军学院参加军训。国务院决定复旦大学新生1990年起实行军训。复旦文科新生在南昌陆军学院受训,理科新生在大连陆军学院军训。1993年以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以及中国各个高校的军训逐步发展为现在的模式,即结合军事理论课教学和短期军事技能训练的国防教育体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实行“一年制军训”的那几年,复旦大学每年都要在岁末年初派出慰问团前往南昌和大连看望参加军训的同学们,慰问团自然要包括文工团,文工团是慰问团的“台柱子”,慰问演出工作义不容辞地由学校艺术教育中心牵头,而作为“文艺急先锋”的我自然又成为文工团的“台柱子”。慰问团团长由著名数学家、复旦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严绍宗教授领衔,慰问团采用“双团长”、“共同团长”、“联席团长”制度,另外一位团长是来自北京的国家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炽昌教授;文工团由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著名美学家樊辛森教授挂帅任团长,特邀中央音乐学院刘桂莲教授友情出演,徐山老师担任总策划、总导演、总编导、节目主持人和二胡独奏。</p> <p class="ql-block">——1989年秋冬,我跟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专职节目主持人Joanna一道在北京长城饭店主持了专为驻华使节表演的中国民乐专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92年10月—12月,我参加上海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大赛,经过海选、初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历时三个多月(上海电视台于1993年1月8日完整播出了整场决赛,录播),最终我荣膺“新闻”类和“综艺”类“双料冠军”!——这也是我由复旦大学被邀请调入上海市广播电视局筹建东方电视台的直接原因。1993年1月18日,东方电视台正式建台、开台、开播,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了台名,当晚的开台、开播庆典晚会由我领衔主持,现场直播。从此,我以东方电视台新闻主播、国际新闻主编、《东视广角》栏目长(采、编、播、导、演、译、制片)的任职,全职供职于东方电视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其中,我在上述1992年上海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之综艺类比赛海选时演奏了二胡曲《打雁》,初赛拉了刘北茂的《小花鼓》,在复赛时的“才艺”环节表演了刘天华的《良宵》,半决赛时边拉手风琴边用俄语演唱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决赛时的“才艺”环节,我用中、英、日、俄、德、意六种语言以Bel canto(美声唱法)演唱了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至此,中国近代文化史“刘氏三杰”、一代宗师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被我“一网打尽”)、《密西西比河》、《四季歌》、《红莓花儿开》、《英俊少年》和《祝酒歌》的串烧联唱;</p> <p class="ql-block">——刚刚提到我“一网打尽”中国近代文化史“刘氏三杰”、一代宗师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其实还有一条“漏网之鱼”(两“网”皆褒义,“鱼”亦赋美意):刘育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刘育熙的大伯父刘半农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二伯父刘天华是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奠基人,作曲家、演奏家,人称“现代民族器乐之父”;父亲刘北茂是中国现代民乐大师,作曲家、教育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刘育熙,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我的好朋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刘大师计划在首都高校举行其小提琴独奏音乐会的系列巡回演出,找到当年在学校非常活跃、人气颇高的我担任音乐会主持人和讲解人,“送戏下乡”,为大学生做音乐普及教育。咱俩一拍即合,从此一发不可收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印刷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央党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首都大学,哪一所没有留下我们的身影和余音(小提琴的乐音和主持人的声音)?真的是“一网打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北京高校,哪一间没有留下给我们的掌声和欢呼声?端的是没有“漏网之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想当年,那实在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啊!</p> <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9日,由著名笛箫演奏家郑济民、著名古筝演奏家陈传音夫妇创办的温哥华传音艺术中心主办的《诗词书画传音韵》音乐会在温哥华小女皇剧院(Vancouver Playhouse)闪亮登场,引起轰动!我担纲中英文节目主持人、朗诵、二胡、中胡、打击乐、独唱、领唱、哑语表演,大获好评,大火!节目和曲目有《关山月》、《琵琶行》、《钗头凤》、《春江花月夜》、《满江红》、《霓裳羽衣曲》、《游子吟》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全家总动员》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王牌栏目,收视率长期居高不下。该栏目诞生于2005年,当年就在全国热播,引起热议。CCTV乘势而上,乘胜“追击”,在接下来的连续好多年都以黄金时间播出该节目,而且还为每年寒、暑假制播特别节目,极大收获其“溢出效应”。2006年1月25日,中央电视台与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五大部委在人民大会堂共同举行了中国“和谐家庭——全家总动员”展演大型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标志着2006年度一场以电视节目为依托、以“和谐家庭”展演为形式、以“健康、快乐、和谐、发展”为主题、时间跨度为8个月、覆盖中国58个城市和海外10个国家华人家庭的宏大电视盛事拉开了序幕。活动的口号是“全家齐上阵,幸福总动员”。数万个中国家庭踊跃参加了分散在58个城市的海选,10,000个家庭进入初赛,5,000个家庭晋级复赛,500个家庭进入半决赛,50个家庭齐聚北京参加总决赛。2006年的《全家总动员》增加了海外华人家庭参赛的“全球总动员”板块,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新加坡等10个国家的华人家庭中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选拔赛,决赛出10个家庭、代表海外华人回祖国首都北京中央电视台参加全球总决赛。我们三口之家以全加拿大第一名的成绩回国参加年度总PK。60个家庭(50个中国家庭、10个海外华人家庭)被“关”在央视丰台区的一个“棚”里(“棚”当然非常大,其实就是摄影基地,有好几个摄影/像棚、录音棚,有若干个服装间、化妆间、道具间、摄影摄像器材间,有十来间排练室,有一个能够容纳1000人的大演播厅,有一个四星级宾馆,有花园、有草坪、有喷泉、有泳池——祖国真好,央视真牛逼!)集训,为期近俩月(2006年6月下旬、7月、8月中旬,暑假,方便孩子们参赛),边集训边比赛。总决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即“总总决赛”)。我们一家锐意进取、连续拼搏,从“60进40”(全球总决赛赛段之初赛)到“40晋10”(总决赛之复赛),加拿大选手(就是“我家”)披荆斩棘,过五关斩六将,血拼,鏖战,一路高歌猛进,一口气“杀”进“全球10强”,荣膺海外华人家庭冠军——奖品是全家欧洲6国(荷兰、比利时、德国、卢森堡、法国、英国)15日游——2007年的元旦之夜,我们全家就是用冠军的“战利品”在法国巴黎的“红磨坊”看秀度过的!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幸福,真幸福!</p> <p class="ql-block">“总总决赛”分好几个环节,在其中的“才艺”环节,刘桂莲演奏了表现海外华人爱国主义情怀的琵琶名曲《唱支山歌给党听》(美籍华裔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吴俊生的代表作。朱践耳原曲)和非常好听的、唐代风韵的《新翻羽调绿腰》;Pearl表演了体现海外华人不忘本、不忘根的赤子之情的王力宏版《龙的传人》(侯德健作词、作曲,王力宏改编并翻唱),边跳边唱,边唱边拉(小提琴),载歌载舞;10岁的女儿还演奏了卡巴列夫斯基高难度的(奥伊斯特拉赫版)《C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Kabalevsky Violin Concerto in C Major, OP.48, 1st Mvt, Allegro molto e con brio),引得全场掌声雷动,赢得评委主席、著名传媒人、主持人、台湾名嘴曹启泰老师起立鼓掌,并打出总决赛赛段期间之各场的最高分——100分!其他评委有北京名校(中、小学)的校长,有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设于北京官园)主任,还有全国少儿喜爱、热爱、亲爱的“月亮姐姐”(本名王昊,央视著名的少儿节目主持人)和“金龟子”刘纯燕(著名的央视少儿节目主持人)以及著名的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高博,他们也都纷纷打出了“新高”!节目主持人方琼蹲下,高兴地拍打着珠珠(Pearl)粉嘟嘟的脸蛋,主持人尼格买提(“小尼”)则抱起Pearl旋转了几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高分当中,当然也有我的功劳。在“总总决赛”的“才艺”环节里,我还是表演了我的“老本行”二胡:刘文金的《三门峡畅想曲》和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著名作曲家王建民的《第二二胡狂想曲》(片段)。</p> <p class="ql-block">——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我作为温哥华四川同乡会副会长、北京联谊会理事、上海商会秘书长和加拿大亚太企业家联合会主席,与其它在温哥华的华侨华人商协会、同乡会、同学会、学生会(温哥华有两所全球知名的加拿大顶尖级名牌大学UBC和SFU,有很多中国留学生)的侨领一道,共同发起了赈灾义演。募捐义演于震后几天就在著名的温哥华交响乐团(VSO)主场、世界文化遗产、不朽的殿堂级的奥芬大剧院(Orpheum Theatre)隆重举行,我担任中、英文节目主持人,还用地地道道的四川话朗诵了一首长诗《活着真好》,当然也一如既往地拿起了“募捐赈灾、灾后重建”的“武器”——二胡,演奏了极合时宜的二胡名家陆修棠先生作曲的《怀乡行》;我女儿Pearl表演了由她恩师唐康年先生改编的著名小提琴独奏曲《满怀深情望北京》,我太太为她创办的“明珠乐苑”的得意门徒Wendy、Cathy、Cindy和Jenny赶排了琵琶四重奏《康定情歌》和《槐花几时开》,并亲自登台独奏《十面埋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中乐团(简称BC中乐团)是中国以外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中乐团之一,掌门人黎卓明先生是从香港移民来温的著名音乐活动家;由著名二胡演奏家杨忠才、著名古筝演奏家陈文英夫妇创办的加拿大英才音乐学院获得了温哥华当局学历、学位教育许可证,实属难得。刘桂莲是BC中乐团和英才音乐学院的艺术指导,我为顾问。这两家机构和我前面提到的传音艺术中心每年都固定地、惯例地举办春、秋两场音乐会,即每年我和我太太都会固定地参演这六场大型音乐会,因此光是这三家机构的音乐会,这些年来我们就演出了120场以上!</p> <p class="ql-block">当然啰,实际上我并无法直接参与、现场参加、亲自操刀、亲身上台那么多、那么多场的音乐会或文化艺术活动,因为毕竟除了“二胡徐”,还有“小号徐”/“长号徐”/“鼓手徐”/“美声徐”/“诗人徐”/“朗诵徐”/“演讲徐”/“辩论徐”/“作曲徐”/“指挥徐”/“演员徐”/“导演徐”/“翻译徐”/“主笔徐”/“播音徐”/“主持徐”/“记者徐”/“编辑徐”/“主编徐”/“总编徐”/“广电徐”/“新闻徐”/“教授徐”/“导师徐”/“院长徐”/“校长徐”/“专家徐”/“顾问徐”/“策划徐”/“企划徐”/“广告徐”/“品牌徐”/“PR(公关)徐”/“IR(投资者关系)徐”/“文案徐”/“路演徐”/“金融徐”(财务、税务、法务,资金、资产、资本)/“基金徐”/“债券徐”/“信托徐”/“非标徐”/“并购(M & A)徐”/“资管徐”/“FA(财顾、投顾)徐”/“IPO徐”/“RTO徐”/“ABS徐”/“SPAC徐”/“PIPE徐”/“华尔街徐”/“总裁徐”/“董事长徐”/“会长徐”/“主席徐”嘛——“斜杠”/角色/身份/头衔/Title/名号/封号/称号/单位/公司/集团/专业/企业/行业/产业/平台/舞台/职业/主业/副业/兼职——够多元、够多彩的了吧?“斜杠徐”简直就是分身不暇、分身乏术!因此,我要么直接参演,要么场外赞助,要么为他们“鼓与呼”——撰写音乐评论或新闻报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胡徐”的斜杠人生够充实、够忙碌,够缤纷、够精彩,够耀眼、够炫目的吧?嗯,也足够——“凡尔赛”!</p> <p class="ql-block">——BC中乐团和英才音乐学院分别跟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合作,在加拿大推行、推广两校的海外音乐考级。我们全家移民加拿大、定居温哥华以来,刘桂莲与多个交响乐团以及不同族裔的民族乐团合作,演出足迹遍布全球。我们在温哥华创办非牟利机构“明珠乐苑”,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培养门徒无数,举办了多场音乐会。学员们连续多年均参加加拿大主流社会之“KIWANIS音乐节”,硕果累累,成绩骄人,囊括琵琶独奏、重奏、器乐组合等各组别比赛的金银奖牌,其中更有得意弟子勇夺该音乐节(西洋音乐与中国音乐)之总冠军。在历届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海外(北美地区)考级中,我们的学生都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前茅。同时,刘桂莲在UBC音乐学院兼课并指导其中乐团。我们“明珠乐苑”多次参与接待、宴请了从中国远道而来温哥华担任民乐海外考级评委的校友、老友、好友们并请他们到家中做客,著名二胡演奏家刘长福教授、著名琵琶演奏家郝贻凡教授、著名琵琶演奏家张强教授、著名古筝演奏家藤春江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逄焕磊教授的到来,令我家蓬荜生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近年来,刘桂莲担任了“敦煌杯”中华全国琵琶大赛、中国·辽源国际琵琶艺术节、香港学校音乐节、台湾民族器乐大赛等各类国际比赛的评委和“大师班”艺术指导,而我作为“随军家属”,或直接参与(我应邀在2012年首届辽源国际琵琶艺术节琵琶研讨会上做主旨演讲)、或陪同、或后勤、或见证、或撰写音乐评论(我在2011年3月香港学校音乐节期间撰写了论文《想象是音乐的灵魂与生命——关于<酒狂>的答辩》)。活动期间,重逢了刘桂莲的琵琶恩师刘德海教授和李光华教授,会晤了写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刘文金大师,作二胡叙事曲《新婚别》的张晓峰先生(2004年8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授予张晓峰“民族艺术终身贡献奖”),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著名二胡演奏家王永德教授,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唐建平教授(唐建平当年跟我同居青年教师筒子楼5号楼二层,是隔壁邻居。他曾为我创作的歌剧咏叹调《风采,血染的》配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14年10月4日19:00,《长三角江南丝竹展演——顾冠仁新江南丝竹作品音乐会》在江苏江阴大剧院隆重举行;2015年6月13日14:00,《丝竹雅韵——顾冠仁新江南丝竹作品音乐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奏响。刘桂莲和我作为嘉宾应邀出席了这两场活动。在次日举行的研讨会上,我做了主题发言,详尽点评了音乐会,获得满堂彩,上海民族乐团团长、著名作曲家顾冠仁先生,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代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光华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著名音乐评论家乔建中教授,江苏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国二胡学会副会长、著名二胡演奏家朱昌耀先生纷纷举起大拇指为我点赞!</p> <p class="ql-block">——2015年2月28日,刘桂莲再次跟世界著名的温哥华交响乐团(VSO)合作,在富丽堂皇、高贵典雅、奢华严肃的温哥华Orpheum Theatre(奧芬大剧院)携手奏响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作曲的《第二琵琶协奏曲》,获得巨大成功。我特地从上海赶回温哥华,前后停留了一个星期;女儿更是向公司请假、专程从旧金山飞回温哥华(只在家呆了三天两夜,不足48小时)。我用英语撰写了音乐评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Red Chamber(红庭)女子弹拨乐组合成立于2007年,由定居在温哥华的四位著名的华人演奏家组成:韩梅(古筝)、刘桂莲(琵琶)、于志敏(阮)、江革玲(三弦)。十余年来,她们在加拿大和美国各地巡回演出近百场,应邀远赴亚洲、欧洲演出十余次,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引起轰动,“片约”纷至沓来,至今已出版发行CD专辑三张,销量和YouTube点击量突破一百万(时髦的话叫“100万+”)。2019年2月16日,这回轮到我和桂莲去女儿那里了——Red Chamber应邀跟久负盛名的旧金山交响乐团(SFS)合作,在旧金山交响音乐厅上演新春音乐会,演奏了西洋管弦乐、交响音乐版本的《春江花月夜》和《瑶族舞曲》以及刘桂莲改编的中国民族弹拨乐四重奏《阳春白雪》。我们在旧金山、旧金山大湾区、硅谷和洛杉矶的亲友纷纷赶来捧场,我再次用英语撰写了音乐评论;</p> <p class="ql-block">第三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胡徐”的国乐生涯还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移民加拿大、定居温哥华二十多年以来,刘桂莲应邀加入了多个不同族裔的乐队,有Big World(大世界)、Vancouver Intercultural Orchestra(跨文化)、Mark Armanini、Moshe Denburg、John Oliver等,汲取世界各国民间音乐的养料和养分,大大拓展了刘桂莲的音乐风格,包括蓝调(Blues)、蓝草(Bluegrass)、爵士乐(Jazz)等,极大增强了刘桂莲的即兴演奏(Improvisation)的作曲和表演能力。我跟随刘桂莲的音乐活动轨迹、追随她的演艺足迹,一起参加了加拿大和美国的多个(国际)(民间)音乐节,大大开阔了我的多元文化眼界,丰富了我的音乐“织体”(作曲、配器之专业术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定居温哥华的著名拳师李蓉是(四川广汉)三星(堆)太极拳的创编者,她还是温哥华四川同乡会会长,她在其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三星太极拳》一书的《后记》中感谢了我对她的帮助与支持以及对推广三星太极拳的贡献。2001年夏天,为期三天的“首届三星太极世界大会”在温哥华河石赌场度假酒店(River Rock Casino Resort & The Hotel)剧院盛大举行,来自加、中、美、日、韩、英和西班牙、新加坡、俄罗斯、喀麦隆、澳大利亚等多国拳师、医师和爱好者云集温哥华来参加这一武林大会。我应李蓉会长的邀托,担任大会开、闭幕式晚会的总策划和总导演。我亲自担任晚会的节目主持人,还演奏了电影《少林寺》插曲《牧羊曲》和二胡名曲《三宝佛》;我太太演奏了《彝族舞曲》和《霸王卸甲》,女儿演奏了萨拉萨蒂的《引子与塔兰泰拉舞曲》(Sarasate: Introduction and Tarantella, Op. 43)以及她的小提琴恩师唐康年先生改编的《长江 黄河》,加演了《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我在本文中已多次提到我女儿的小提琴恩师、我的老友挚友唐康年先生。唐大师是杰出的小提琴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社会活动家,早年就职于上海歌剧院,后携夫人、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潘幸孩女士移民加拿大温哥华,在坚持创作的同时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他们夫妇俩创办的“唐康年音乐中心”曾获加拿大联邦政府颁发的音乐教育杰出贡献奖,唐先生本人荣获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终身成就奖。这对夫妇是在温哥华非常有影响力的一对“乐坛伉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唐康年是一个多产、高产的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通俗歌曲、小提琴曲、管弦乐曲和歌剧等,作品深受各界欢迎和赞赏。艺术歌曲《秋风般的冷漠》、《锁不住的怒火》、《记得那多少个星辰良夜》挑战戏剧女高音的声乐“天花板”,通俗歌曲《温哥华,我爱你/Vancouver, I Love You》、“One World, One Dream”、《美丽的露易丝湖》脍炙人口、流传甚广;2008年03月,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唐康年中国风格小提琴曲集》,辑录了《焚心以火》、《晓风之舞》、《祖国一片新面貌》、《长江 黄河》、《在那遥远的地方》等乐曲,其中早年在中国写下的两首小提琴改编曲《满怀深情望北京》和《在密密的森林里》更是声名远播,影响了两代中国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倾其毕生心血、穷其终身造诣之集大成者非歌剧《雷雨》莫属!唐康年用了二十几年的心血谱写了此剧中的所有咏叹调及合唱曲,为了本剧他曾特别赴北京拜会曹禺夫人李玉茹,她在听了唐康年谱写的三首繁漪咏叹调后,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并再三强调曹禺人物的刻画主要是以繁漪为主。故歌剧《雷雨》即以这位命运多舛的繁漪作为形象主体。2017年在唐康年病重之后,他的妻子潘幸孩决定完成唐康年的音乐追求与梦想,她先与剧作家、前上海歌剧院院长何兆华共同完成了剧本写作,之后她完成了音乐的其余部份,包括所有喧叙调的作曲——这令人想到了高鹗之于曹雪芹的《红楼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唐康年歌剧《雷雨》咏叹调音乐会”于2008年夏季在温哥华小女皇剧院(Vancouver Playhouse)震撼上演。我担任特约朗诵、旁白,出演剧中的“叙事者”,获得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2005年10月,李德伦音乐基金会协助多伦多爱乐乐团主办了庆祝中加两国建交35周年的“北京佳音”音乐会,谭利华指挥,著名二胡演奏家马向华演奏二胡协奏曲《兰花花》,加演了《太阳出来喜洋洋》等中国名曲。远赴多伦多之前,马向华途经温哥华,受到了我和BC室(内)乐团(British Columbia Chamber Orchestra)音乐总监及指挥汪酉三先生的热情款待,我们仨在位于温哥华西66街夹Granville街的Red Star Seafood Restaurant(鸿星海鲜酒家)喜相重逢,把酒言欢;</p> <p class="ql-block">——这些年来,我和温哥华的二胡圈打得火热,跟吴赣伯、黄继荣、宋云、杨忠才、戎俊、董兰等著名二胡演奏家经常合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李歌也是定居在温哥华的著名二胡演奏家,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师从王永德教授。她与UBC的钢琴教授Corey Hamm合作,探索中国民乐与西洋古典音乐甚至现代音乐结合的可能性。2016年5月26日,她和Corey回上海在松江区泰晤士小镇星空剧场举办《新动派——钢琴二胡现代重奏作品音乐会》(PEP - Piano and Erhu Project)。时任民泰资本副董事长、总裁的我携妻刘桂莲从上海市区来回驱车100多公里前往松江新城现场捧场并撰写了音乐评论。高韶青也到场祝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著名二胡演奏家高韶青现居多伦多,也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也是王永德教授的得意弟子,是李歌的同门师兄。“iartschool.com”是一个在线艺术视频教学网站,拥有数百位中国及亚洲、欧洲、北美、南美、澳洲著名艺术家的网络教学版权,借鉴学习欧美成熟的音乐教学视频商业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创新,使iartschool成为中国第一个音乐艺术的视频教育O2O平台。版权课程超过50000个视频,由多达一百多名艺术家和国际明星担纲指导;内容囊括二胡、琵琶、吉他、电吉他、钢琴、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低音提琴、萨克斯、贝斯、爵士鼓、口琴、小号、尤克里里、演唱、电脑合成音乐、电子作品、长笛、单簧管、双簧管、长号、DJ、声乐、合唱、指挥、电子琴、儿童音乐、舞蹈、声音采集、古筝、竹笛、古琴、箜篌、绘画等视频课程。刘桂莲、高韶青、李歌,我们都是iartschool的签约导师。2017年2月9日,iartschool新春音乐会在临海远洲国际大酒店举行,刘桂莲演奏了《十面埋伏》、高韶青演奏了《万马奔腾》,赢得雷鸣般的掌声。我从上海赶去浙江台州临海到场祝贺并撰写了音乐评论。次日,我和刘桂莲跟其他演奏嘉宾一道,登上了雄伟壮丽的“南长城”——台州府城墙。台州府城墙又称江南长城、江南八达岭,始建于东晋元兴元年(402年),明嘉靖年间,戚继光在城墙上修建了13座双层空心敌台抵御倭寇。城墙全长6000余米,现存5000余米,东起揽胜门,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烟霞阁,于山岩陡峭间直抵灵江东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势,俯视大江,尤以北部最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创作的《感恩歌》已广为流传,当初在配器的时候,特地加上了二胡(我自己)、琵琶(我夫人)和小提琴(我女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为总裁,我还欣然应邀出任正泰集团、新光集团等大型企业的文工团总顾问;</p> <p class="ql-block">——我在大型民营企业新光集团担任执行总裁,还兼任了集团行政人事中心总经理、战略投资部总经理,以及集团所属义乌新光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浙江新光饰品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一人独揽证监会规定的“董监高”(董事、监事、高管)三个关键职位,“权倾一时”!记得有一次在投融资项目谈判过程中,谈判僵持不下,《对赌协议》处于胶着状态。民以食为天!“把谈判从会议桌搬到酒桌、饭桌”,我决定。西湖边的杭州香格里拉饭店中餐厅有民乐伴宴,我手痒痒,遂上台跟演奏员们合作一曲刘天华的《光明行》,没想到谈判对手(后来的合作伙伴)带队的许总也“好这一口”,也乘兴跳上舞台献歌一首《阿莲》,我为许总伴奏,琴瑟和鸣、珠联璧合,谈判在歌曲余音绕梁之中达成——二胡立下奇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是中瑞资本的董事长。2017年夏秋,我们在福建发行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厦门市政府请我们参观著名的福建土楼“四菜一汤”。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福建土楼的美名早已蜚声海内外。福建所有土楼中形体组合最壮观的土楼群非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土楼群、即“四菜一汤”莫属。该土楼群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景观村落,坐落在海拔787米的狐岽山半坡上,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椭圆形的文昌楼组成。田螺坑东、西、北面环山,南面为大片的梯田,5座土楼依“金、木、水、火、土”进行布局,一座方形土楼属土居中,4座圆形楼环绕其上下左右,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四菜一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整体观赏“四菜一汤”的最佳位置在其对面的山顶凉亭。我们一行人气喘吁吁地爬山山顶凉亭后,见一当地农民兄弟在拉二胡,基金公司的吴总便“怂恿”我battle一曲,我也没有忸怩作态,爽快地询问拉琴的人我是否可以玩玩。接过二胡,我拉了《赛马》,在一阵马匹的嘶鸣声之后,紧接以拨奏收尾,获得阵阵掌声,游客中有人“起哄”,“再来一首、再来一曲”,于是我表演了刘天华的《空山鸟语》,引得游人驻足观赏,里三层、外三层把我围住,造成“交通拥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陆杰瑞先生从事红酒、雪茄、钟表、权杖收藏三十多年,是中华手杖博物馆创始人、国际手杖收藏协会首位中国会员、中华手杖收藏协会创始人,主编了国内第一本专业介绍杖具文化的博物馆藏品珍册《杖》,有“中华手杖第一人”之雅号。愚以为“收藏”的属性与本质是“金融”,就跟“房地产”的本质与属性一样!陆先生酷爱苏州评弹与江南丝竹,因此与我而结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92年9月2日,身为中国福利会和宋庆龄基金会的首任法律顾问的他和作为东方电视台新闻主播的我联手在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签署地——锦江饭店小礼堂操办了首届两岸三地证券研讨会,开中国投资之先河、领华夏理财之先锋,并和主讲嘉宾、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谈敏博士结下不解之缘。如今,陆律师早已成为沪上名人(“老克勒”)、收藏界大佬,而我还一如既往地奔跑、奔波在“斜杠人生”的双轨、多轨、混轨之路上,好在——“二胡徐”/“金融徐”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陆会长目前正与我再次携手,从事“家族宪章”的资管项目,该项目以家族财富管理、家族信托、海外家族信托基金等金融工具为依托,旨在传家史、辨亲疏,承祖德、扬精神,育子孙、鞭后世,创愿景、共发展;以家族历史、家族文化、家族精神和祖训家范、族规家戒、治家格言等为准则和尺度,传承家族资金、资本和资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第三篇 二胡学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们说,我是金融圈里二胡拉得最好的;</p><p class="ql-block">他们说,我是二胡圈里最懂金融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满身的本领”、“浑身的技艺”、“一身的民乐”若就此“失传”——扔下音乐去“下海”、丢掉二胡去经商、舍弃二胡做金融、抛开音乐搞企业,那“罪过”就大了!对得起恩师舒老师、尹老师、王老师和闵老师吗?罪过、罪过,善哉、善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教学生!传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教过很多学生,有中国人、日本人、新加坡人、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加拿大人,有华人、有洋人,有中国大陆学生、也有港澳台学生,男女老少都有。我最得意的弟子当属陈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胡学生陈艳</p> <p class="ql-block">上海电视台小荧星艺术团(合唱团、舞蹈团、影视团、民乐团等)与空军蓝天幼儿艺术团齐名,家长们即使“打破头”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去。《百度百科_上海小荧星艺术团》词条介绍说其旗下的民乐团“代表中国儿童民乐最高水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便是上海小荧星艺术团民乐团的缔造者之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经过1993年下半年至1994年春半年多的筹备,上海小荧星艺术团民乐团于1994年夏正式成立,设于上海市实验小学内。上海市实验小学位于上海老城厢露香园路242号,是全国重点小学,是国家教育部在上海的唯一一所部属重点小学,声名远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陈艳就是我招收的第一批团员、学员当中的一员。小陈艳长得很乖、很漂亮,天资聪颖,刻苦认真,5岁起从零开始跟我学习二胡,学琴时期在1994年前后,横跨1993、94、95年三年。彼时,我也跨了三个行业、跳了三家单位:东方电视台新闻主播、国际新闻主编;上海师范大学艺术教研室主任,在音乐系教授《和声》、《作品分析/曲式学》,给全校开设《西洋音乐史》和《音乐欣赏》两门公共课;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总编导、首席翻译、公关与市场总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陈艳能有今天这样骄人的成绩,我当然有功劳,陈艳本人的努力与奋斗更是主因,但她的父亲的作用和功劳也不可小觑。陈艳爸爸是(父辈来自)宁波(的)上海人,会把“光火”说成“光斧”——她爸爸的确是一个容易“上斧”、容易“光斧”的人,性情急躁,甚至暴躁,“捺一记嘘过来”(上海话,“一记耳光/一个巴掌扇过来”的意思)就是他对女儿的口头禅,陈艳常常是含泪练琴。我当然知道这也是一种爱,甚至是一种深深的父爱,虽然我不赞同这种棍棒教育的方式;但小陈艳有志气,有出息,给她爸爸扇耳光的“机会”越来越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于我而言,陈艳爸爸是“学生家长”,但后来也逐渐成了好朋友。我和桂莲在徐汇区桂林路的房子就是由他当“包工头”负责装修的。从设计、预算、采购到包工包料、包吃包住,大小事务,一应俱全全都由他统办。他装(修)得认真,我给(工)钱也不含糊。</p> <p class="ql-block">我在露香园路给陈艳他们上大课,在上海师大音乐系琴房给陈艳和其他两位小荧星二胡手上小课,在由他爸爸帮我装修的家里给她一人“开小灶”。我循序渐进地教了她D调、G调、F调、C调、A调和♭B调的音阶,教了她大量练习曲,当然也认真传授了不少的乐曲,我们学习了《田园春色》、《凤阳花鼓》、《马兰花开》、《森吉德玛》、《在北京的金山上》、《好一朵茉莉花》、《绣荷包》、《良宵》、《黄水谣》、《内蒙民间乐曲》,以及《小花鼓》、《拉骆驼》、《浦江圆舞曲》、《赛马》、《阿美族舞曲》、《烛影摇红》、《北京有个金太阳》、《喜送公粮》、《山村变了样》、《金珠玛米赞》和《阳关三叠》、《春诗》、《迷胡调》等。在我手上,陈艳参加了两次上海音乐学院的二胡考级,一次直接考第四级(一至四级为“初级”),另一次跳级考过了七级(五到七级为“中级”),完成了二胡的初、中级考级(八至十级为“高级”)。我们也从兴趣的角度,抱着玩玩、试试的态度,“摸”过十级曲目《二泉映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两年后,即自1997年起,陈艳分别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及本科并师从于著名二胡教育家、演奏家陈春园教授等多位老师,大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民族乐团,后又赴中央音乐学院读研深造,师从著名二胡教育家、演奏家、博士生导师于红梅教授。</p> <p class="ql-block">陈艳 上海民族乐团青年二胡演奏家、中国新十大青年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硕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本科,2013年赴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就读研究生。曾荣获:第六届“金钟奖”全国二胡比赛青年组银奖;第二届CCTV民族器乐大赛青年组银奖;第三届“文华杯”全国二胡比赛青年组第二名;上海市艺术人才专业优秀奖。她多次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式中担任二胡独奏。2009年在北京音乐厅成功首演了其本人移植改编的瓦克斯曼版的《卡门主题幻想曲》,2011年首演了著名作曲家张朝先生所创作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协奏曲《太阳祭》,并获得第四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最佳新人奖”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最佳新人表演奖。2014年在“亚信峰会”中为国家主席夫人演奏。2015年在“劳伦斯体育盛典”的全球直播中,担任二胡演奏。她的演奏技艺精湛,丰富而细腻的诠释体现了她扎实的演奏功底和独到的艺术理解力。近年来作为独奏家多次随团赴美、德、奥、澳、匈牙利、瑞士等国家巡演,并受到高度赞赏与好评。</p> <p class="ql-block">青年二胡演奏家陈艳简介:</p><p class="ql-block">https://mp.weixin.qq.com/s/RD1lbQN_lkeGTXm-Df_myQ</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陈艳演奏《流浪者之歌》:</p><p class="ql-block">https://mp.weixin.qq.com/s/jsezqdynkX5xkA9dsthnmA</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艳·双弦”陈艳二胡专场音乐会》新闻报道:</p><p class="ql-block">http://www.sh.chinanews.com/wenhua/2018-05-28/39673.shtml</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艳·双弦”陈艳二胡专场音乐会》(上半场):</p><p class="ql-block">https://mp.weixin.qq.com/s/fnsBlEcjg0BJH1f46R-C5g</p><p class="ql-block">《“艳·双弦”陈艳二胡专场音乐会》(下半场):</p><p class="ql-block">https://mp.weixin.qq.com/s/Mtgs74vK9dDHMcGiMn0MiQ</p> <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13日—21日·一稿</p><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24日—27日·二稿</p><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29日—30日·三稿</p><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31日—4月2日·增补·修订·四稿</p><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3日·修订·增补·五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跋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3天的写作,35040字的成品,可以休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4月4日,今天,继续增补、修订,完成第六稿,是为定稿、终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今天是《二胡徐的斜杠人生》杀青(影视化用词)之日,恰逢中国清明节和加拿大(以及欧美国家)复活节,撞日,难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清明节是祭祀、扫墓的日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关乎“死”,关乎“亡”,是一个“很不好”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清明节又是一个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日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暖花开、春意盎然,外出春游、踏青赏花,一派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景象——关乎“生”,关乎“活”,是一个“最好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复活节是西方的一个重要节日,象征着重生和希望,跟中国的清明节有异曲同工之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今年中国的清明节“小长假”与欧美的复活节“长周末”完全重合,清明节当天跟复活节当天也完全重叠在同一天,实属天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其实,清明节才是中国人的感恩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愿逝去的师长们的在天之灵安息!愿他们保佑我们生活得更美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4日·清明节·复活节·增补·修订·六稿·定稿·终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于加拿大温哥华·巴芬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