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写过三毛,也很少和朋友说起她。<div><br>到了她的纪念日时,也还是有朋友发了一些音频和文章来,我读了听了也没有接话。</div><div><br>前几年回中国,在采购书时,定了一整套她的书,因严重过敏旧时的书里藏的螨虫不敢轻易打开,那些发黄的旧书要不在大太阳下晒,要不特别喜欢就再买一套新的。三毛的书一整套是为了避螨虫而重新添置的。<div><br>回国不长的时间里,偶尔会翻翻,翻一些已经熟悉但也慢慢模糊的片段,就像回味起爱的人留在过去时段里的对话。</div><div><br>翻一翻,那些旧的时光就会翻回来的。</div><div><br>今天温哥华时间3月26日,三毛的生日。<br></div></div> 昨天下午去了Shellbridge 路取了《我的姑姑三毛》,放在副驾位子上,就迫不及待地撕开保护膜,还有作者天慈的亲笔字“红尘十丈,茫茫人海…….”,在字迹里嗅出三毛的味道。<div><br>回家胡乱把自己喂饱后,就想接下来的时间都给这本书了,好久没有在集中时间内读完一本纸质的书了,床头柜上倒是有很多一天翻上几页的书。</div><div><br>就这样半个下午,一个晚上,加一个早上,我都在书里流连。</div><div>这在跨越的东西方的两天里都是三毛的生日。<br>以此作为纪念她也蛮有意思的事。</div><div><br>在开篇的片段间有股冲动,打开手机到读书群添加了作者天慈,她一会儿就接受,并留下话:很开心在姑姑生日前夕,我们温哥华朋友能读到这本书。她用的是繁体字,但书是简体字---我注意到这点。</div><div><br>文字的魅力大概就是这样,读着读着,就有一些人或物或地方会链接起来。<br>我想对于那些喜欢三毛今天又在温哥华能读到天慈的书的人,会感慨这冥冥中虽盘根错节却又能追根溯源的链接吧。</div><div><br></div><div>台湾海峡,东西太平洋大海峡,还有西班牙和大加那利群岛海峡…….它们分断了大陆,却同时又是陆地的链接。</div><div><br>知道天慈是三毛的侄女,就会对她有想像,比如她的文字和三毛有多接近?比如她的性格和三毛有多相似?比如她的爱情是不是也如三毛那样浪漫激情…….没想像到她的介绍里第一句是:台湾东吴大学法学学士。第二“专业艺术学硕士”倒是在意料中的。<br>这样开篇的认知匹配到后来渐渐深入到她文字的风格中,天慈她是一个兼具感性和理性的女子。</div><div><br>她文字的质朴,是我的第一喜欢,可能自己到了这不惊不駭的年龄了,喜欢上白开水那样喜欢细细道来的味道。“当这书出版时,我也到了当年小姑离开我们的年纪.””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想念她,偶尔在忙碌的夜晚不小心抬头看到星星也会想起她的名字……”。</div><div><br>我给天慈说了第一感觉:温暖的亲情。<br></div> 读着读着有时候就不自觉笑起来。她回忆起三毛的洋派“房里的香味是我不曾闻过的异国情调,神秘而情切”,我脑子里闪过我的外甥女小蚂蚁在我回国时,上卫生间刷牙她蹭到我身边跟小狗那样地嗅我:又香又臭的味道。原来异国回来的真的有异味啊哈。<br>俏皮,风趣不时不时会夹杂在她的字里行间。三毛回台湾,在机场被各路记者蜂拥的那段:“小姑憔悴的脸被无情地凑上来的一堆麦克风团团围住,对肚子早就很饿的我来说,这看起来像很多层的冰棒,小姑却显然不太喜欢。”是一堆麦克风像冰棒呢,还是层层的记者们像很多层的冰棒呢?我没忍住直接就喷出声了。<br>最喜欢《又见胖胖的他》章节,三毛的弟弟(天慈的父亲)商人形象跃然纸上,“爸爸说他想当电影明星,像秦汉那样。太恶心了。”哈哈,“我们三人说起父亲的坏话,总是特别兴奋”----应该就是读到这地方,我赶紧打开手机给天慈发了添加邀请。那样风趣幽默而温暖的一家人!<br>也正是这个章节里,天慈对商人和文人做了对比分析,世俗和梦想,责任和激情,浪漫和现实……作为一个社会人永远无法逃脱的平衡制约。就如说:若你有岁月静好,必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div><br>在这章节里写道她父亲从加拿大回台湾机场坐上的士那段,我为之感动:“两人聊起来。这司机不像一般司机总爱聊父亲不感兴趣的政治,反倒爱聊他那念大学的女儿。说起自己生意的失败,亏了不少钱,付不起房租了,只好来开计程车…….我爸在后座以一个父亲的角色听得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想起自己的创业维艰,将心比心,立刻要司机把车停在一个银行前,冒着雨冲下车,让司机等着别走。几分钟后,他又跑上车,手里拿着提领的一万块新台币现金,硬塞给这位司机大哥并说道:“过年了,快回家去吧,女儿在等你呢”……父亲在年夜饭的餐桌上和家人提起这件事,当然是一阵怀疑他被骗的老掉牙说法…… 我父亲对他们的反应并不惊讶,只是悠悠地回了一句:“如果他是真的呢?我这钱也没白花。但我情愿他是假的,也少了个有困难的家庭”。</div><div><br>兴许也是年龄作祟,走过三毛般充满激情的青春年月后,对这样满是爱心,责任,包容和智慧的老商人反倒有了更加深切的敬意。他们姐弟二人在表面的职业爱好兴趣看似相去甚远,却在善良,助人,和对生活的细节责任上有着深深的交集。<br></div> 贾平凹的前序里写到:由衷地说,这是我读过写三毛最好的一本书…..它给了我另一个真实的三毛…….<br>天慈多处写到三毛的真实平凡调皮还搞怪,亲人间的知晓通常会看到外人无法看到的点面,比如小天慈跟随小姑外出旅行,是不敢奢望小姑会照顾到她们的温饱,还比如她参与小天慈玩做生意家家而充当“猪”买单---—读到这里也是100%的莞尔呢。<br><br>全书的前半段,给了读者不同以往的视角,它们丰满了传说中的三毛,三毛如邻家姑娘真实地站在我们面前。<div><br>就像天慈说小姑不喜欢满身疲倦下飞机时被记者团团包围,她也一定不喜欢世人拿她的爱情她的疼痛放在爱之神坛上做标杆吸眼球。</div><div><br>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一人的旅途,爱情也是和自身素养相匹配的。这或许是我不太和他人谈论三毛的缘由。</div><div><br>反倒天慈笔下的天伦之乐让人忍俊不禁;父母对远行的子女担忧却不敢言说;弟弟对伤痕累累远途归来姐姐的体贴却不被领情;小侄女站在门口张望 “看着看着门就会自动开了,等着等着里面的人就会自己走出来。”———这些看似寻常的情感,有一股无形的冲撞力,狠狠击中我这样读者的泪腺。这笔触,像三毛,好好说着事呢,突然冒了一句出来,就让人怔在那里。<br><br>后半段作者走上追随三毛曾经的旅途,祖国大陆,马德里,大加那利岛,帕尔马岛……</div><div><br>只要天慈一说到她站的地方,看到的风光,遇见的人,电影的画面感就会出来,情绪就被她带走。</div><div><br>有时候我们旅行目的地,是被影响的,一张图,一传说,一个故事,一段他人的体验,特别是喜欢的人的体验,引领了我们冲进旅行社买下车票,船票,机票。</div><div><br>若我有天到达马丘比丘,那是三毛的引领,若我一直不去,也是被她的描述吓坏的。</div><div><br>去哈瓦拉看西班牙风情,有不少比例的旅客是寻海明威来的。</div><div><br></div><div>走在被海浪哗哗哗扑湿的街头,你会不会浮想联翩:干瘦的圣地亚哥他那天清晨扛着打着一块一块补丁的帆就从这湿漉漉的街头(在你面前)走去他的小船,那你会不会跟随“他”来到海边……或,你来到了 AMBOS MUNDOS 海明威房间,坐上他的椅子,你是否感觉你正推动他的打字机敲下第一行字:He was an old man who fished alone……一下子 ,海明威和圣地亚哥他们俩的寂寞合成一股强潮涌来……这样的一种穿越,是我读天慈追随到西班牙,大加那利岛,帕尔马岛时的感觉。</div><div><br>时间穿越了四十年,当年的小精灵长大了有能力启程追随之路,城市还是那座城市,海还是那片海,人已经被藏在记忆里。 <br>天慈见的人有些是三毛的旧识,就算新人也瓜瓜葛葛连着三毛,就像是三毛布下的一道网,纵横交错,无论你往左往右往前往后都会遇到她。<br><br>文字意犹未尽…….电话响起,是我的专科医生电话,他说你怎么今天没过来?啊?我完全忘了有预约。那你下周一记得来,他说。<br><br><br>2021.3.26 读书《我的姑姑三毛》随笔,3.27修改。<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