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表现性评价促进小学生推理能力——柏继明工作室走进昌平区城关小学

Starry night🍃

<p>2021年3月26日上午,柏继明名师工作室成员来到昌平区城关小学,开展主题为“运用表现性评价促进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实践研究活动,此次活动有幸邀请到北京教育学院专家王长沛教授、白永潇教授、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刘克臣教授以及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周卫红教授一同研讨。</p> <p>第一环节,观摩研究展示课。首先由工作室秘书长、城关小学副校长王丽娜老师执教三年级《车票中的数学问题》一课。王老师由现实生活情境开启课堂,引出车票中的问题。课堂活动中王老师鼓励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在讨论与反思中感受有序思考问题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建构数学模型,并从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p> <p>接下来由昌平区城关小学巩春蓓老师执教五年级《黄金螺旋线》一课。巩老师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斐波那契,引出兔子问题。学生阅读故事,在互相提问、解答中展开学习,提出猜想,找到验证的方法并实施,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在推理中学习“斐波那契数列”。巩老师还出示了多组生活中的黄金螺旋线,学生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与美。</p> <p>第二环节,共同研讨与专家指导。王丽娜老师与大家进行以《运用表现性评价促进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实践研究——以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为例》为题的课题汇报交流。王老师认为,表现性评价不仅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结果,而且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过程,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实作与表现能力的客观评价,能更好的实现“标准—教学—评价”的一体化,要直接、长期地把握学生丰富的表现。</p> <p>王长沛教授、白永潇教授、刘克臣教授对两节研究课都表示了充分的肯定:王丽娜老师的课堂从正确展开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正确的思维方式,设置开放型表现性任务和表现性评价试题,并制定具体的标准解读学生行为,将表现性评价量规,从思维结果、表达能力、质疑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评价,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巩春蓓老师的课堂中充满情感激励,引导学生利用“假设—猜想—验证”的方法思考问题,清晰地展现了学生的思考过程。王教授提到,推理无处不在,小学数学应回归本质,强调建模与推理,而推理不光是证明,发现也是推理,并对城关小学学生的“同侪互助”给予高度赞扬。</p> <p>参加此次活动的有特邀指导专家、工作室成员、昌平城关小学数学教师,还有来自本区其他学校教师共计40余人。“柏继明工作室”期待所有喜欢数学、热爱课堂的老师们关注并参与!</p>

学生

表现性

评价

推理

城关

昌平区

老师

小学

工作室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