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最好的别人 做更好的自己 ———2021阳春三月临洮学习之行有感

汉源初中鸟巢班

<p class="ql-block">  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一场非同寻常的陇中之旅,一幕震撼心灵的教育场景。真正感受到了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教育大县,其教育魅力之所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涣涣洮河水,悠悠北岭云。千古飞升处,万世永记存。历史文化悠久,闻名中外的马家窖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素有“彩陶之乡”“文化县”之称。正是这种悠久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使得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热土上处处留存着圣贤的足迹,真正将“文化育人”的理念做了最美的诠释。</span></p>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春好日,不负春光,不负时光。 2021年3月24、25日,王校长带领席主任和我一同参加了县教育观摩考察团队前去临洮县学习取经的活动。这不仅是一次学习活动,更是一次精神洗礼,县教研室蒋主任给咱们的群名都是“取经群”,人人倍感责任重大。为期两天,五十位教育人,四所学校,两场深夜研讨,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什么是“使命”、什么是“急切”、什么是“迫在眉睫”?</p> <p class="ql-block"> 我们同行分为两组,高中组和初中组。24日上午王局长带我们初中组去了临洮县明德中学。格物致知、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至善至美的明德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下午张局长带我们去了临洮县椒山初中,刚下车就被雄伟大气的校门怔住了!沿途参观中,每一块大理石、每面墙壁、每扇玻璃窗都在“说话”,每一栋教学楼、每一个楼层、每一间教室都各具特色;每一个孩子的精气神、住宿学生的被褥盆、张贴整个校园的硬笔书法作品;佩戴绶带正参与学校管理的家长、大方得体儒雅的全程讲解老师、时刻为我们答疑解惑的校长及中层班子成员……满满的震撼!处处典雅,人人儒雅,生生文雅。</p> <p class="ql-block">  参观校内杨椒山纪念馆,更是让我为之振奋,馆内全面展示了一个可亲可敬、可歌可泣的先贤人物,杨椒山是临洮弥足珍贵的人文遗产。从杨椒山感人的故事中获得启迪和力量,让每个后来者心灵得到洗礼,真正实现了“文化育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椒山中学将“发展教师、成就学生、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修德进业、笃信好学的校训;勤教乐学、尊师爱生的校风;厚德博学、务实创新的教风;乐学善思、修能砺行的学风,做了最完美的践行。他们要创办人民满意的陇上名校,让学校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温馨生活的家园、快乐成长的乐园、求知上进的学园,他们做到了!真正实现了学生培养的“314”目标:培养高品、高能、高分的一流学生让学生成为最有气质、最有内涵、最有担当、最有学习力的阳光少年,他们做到了!学生素质提升“245工程:两大运动:不让垃圾落地、不让刺耳的声音发出;四好:吃好、睡好、玩好、学好;五修:修身修心修德、修业、修境界;教师工作六素质:能力强、肯吃苦、身体好、是非少、知感恩、讲团结。他们做到了!震撼、震惊并为之感动!</span></p> <p class="ql-block">  一件事, 一群人,一条心,一起扛,一起想,一起拼,一直做,一定赢。他们做到了!顿时感觉自己相差很大,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名学科老师,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欠缺的太多太多了,没有持久学习的心态、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钉钉子”的钻研劲儿不够、吃老本儿创新意识更是不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震撼中有感动,对比中明差距,但更多的是一种自责和愧疚!记得张局长在晚上讨论时曾说到,临洮的一名校长给他说“要是自己没做好,误了学生,那自己就要下十八层地狱”,看似调侃的话语,实则是一种更为坚定的使命与担当。</span></p> <p class="ql-block">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中写到:“做最好的老师就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这段朴实的话语蕴涵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做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p><p class="ql-block"> 看最好的别人,做更好的自己!以后的我会不断地提醒自己,向临洮的老师学习,用爱心温暖童心,做个富有爱心和童心的人,爱学生,爱生活,爱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