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

冷暖自知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阴沉,</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悲凉,</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父母坟前跪断肠。</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纸灰飞,</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烟扬,</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尽哀思泪两行。</h1><h1><br></h1><h1><br></h1><h1> 今天是母亲离开我们八周年纪念日。</h1><h1> 父母的音容笑貌和亲切话语时常浮现于我的眼前耳边,如在昨日。今天,我愈加想念父母,这种想念痛彻心扉,无人能够理解。</h1><h1> 昨日,天气晴朗,日月同辉,而今天,除了我们在父母坟前烧纸的那一会儿外,从早上六点开始下了一天的雨,直到现在。这也许是上苍与我们同悲吧。</h1><h1> 今将二〇一三年我写的一篇文章放在美篇里,以寄托我的思念之情,也便随时都能够看到父母。八年了,这些文字,每看一次总让我泪流满面,肝肠寸断。</h1><h1><br></h1><h1><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夜半无眠泪满巾</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2013-12-9</span></h1><h1><br></h1><h1><br></h1><h1> 娘,昨晚我做了一个梦,不知娘您在哪里,我们急切的到处寻找。终于我看见娘了,娘在那里睡着,娘还是那么慈祥和蔼,我欣喜若狂投向娘的怀抱,娘、娘、娘,不停的喊着,您轻轻的答应了一声。娘好打瞌睡,常晚饭后说着话就能睡着,且发出均匀的鼾声,而这时我若喊醒您,您总会笑着说:“看我说着说着睡着了”。我知道,那是因为娘干了一天活,太辛苦太劳累了。</h1><h1> 梦醒辗转不眠,一块块纸巾拭不尽我满眼的泪水,满眼的泪水挡不住您的音容笑貌和点点滴滴往事涌现于眼前。</h1><h1> 您勤劳淳朴,任劳任怨,您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您田间农活样样精通,不辍劳作,辛苦一生。我在村里上学期间,因为没有闹钟,为了让我多睡会儿觉又不耽误上学,寒冷的冬天您早早的坐在床头做针线活,不时到屋外看看天上的启明星,等到那颗星到一线杆高度时您喊我起床,走到学校刚好是我们早自习的时间。工作后的多少年,我们每次回家总能带回吃上几天的您种的各种新鲜蔬菜。</h1><h1> 您滤事周全,处事干练,乡亲们有什么事常请您帮忙出主意。您善待他人,与世无争,凡事唯恐伤了别人的心,怕别人生气。您待人热情,和蔼可亲,客人邻里去家时,您总是笑脸相迎,让座倒茶,走时再忙您也总是不忘送出大门外。</h1><h1>  您深明大义,通达事理,一直是我坚强的后盾。小时候晚饭后最喜欢静静的津津有味听您讲蟋蟀与蚯蚓、羔羊跪乳等一个又一个小故事。您虽没上过学,识字不多,说不出像咱前院那位受过私塾教育的老太太“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那样高深的话,但常常用谚语古训启发影响我们如何生活做人,告诫我要谨慎处事,看淡名利,不做违法违纪之事,“粗布衣糟糠妻”、“人穷志不短”等等我都是最初从您那里听说的词语和道理。按照农村的习俗,人走了最后一口气要咽在家里,走前要穿上寿衣,说是那样才会有了自己的衣服走得安心。在父亲住院病重时,我为父亲的病情痛心着担心着,为父亲什么时候回老家纠结着为难着,我虽不相信那些迷信说法,但不得不顾忌当时的情况,是您打电话支持我坚持在医院为父亲治疗直到最后。说到这里,娘,我想给您说,对父亲您俩,我没有尽到赡养之责,对于父亲最后一段时间的一些事,我无知无能更没有尽心尽力,您的患病也是因为我没有照顾好您,我对不起您父亲俩,这会让我愧疚一生的。</h1><h1>  您坚强乐观,心胸宽广,为我们家承受了很多的委屈。为补贴家用,您曾南下北上东奔西走挤火车拉架车做些小买卖。虽历经磨难沧桑,您仍一直顽强地领着我们向前,您就像天上那颗为我早晨上学您看了无数次的启明星,指引我前行,给我希望和力量。那年深秋的一天,父亲不在家,您仍要一个人去离家很远的坡地干活,天快黑了,一堆东西拿不回家,您作了难。放学听说后,当时力气不大的我硬是把靠在柴垛上笨重的架子车棚用木棍支撑着,一点点挪动放到下盘上,拉着架子车去接您,走向温暖,那么踏实那么开心。去年农历腊月十七日,医生的话犹如晴天霹雳,把我打入万丈冰谷,心凉至极点,泪如泉涌,一种怎么的无奈与绝望呀!您是那么坚强,平时有了小病总是扛着不去医院,偶尔住院治疗,几天即康复出院。可这次……多么希望奇迹能够发生,像以前那样输过几天水后接您出院回家。您熟知儿子的性格,多次说我不要把什么事都挂在脸上,可我总是喜怒于色,但是这次在您面前我做到了,这是因为不能让您知道自己的病情,这是因为我知道,这样的时间不多了,但现在我还有娘,还能守候在您身边侍奉在您的床前,应该是我最幸福的时光。眼睁睁看着您的病情一天天加重,却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扶您坐在沙发上晒晒太阳,只能为您端茶陪您说会儿话,只能默默的祈求上天保佑您不受病痛的折磨,儿子太无能了。</h1><h1>  您心地善良,宽厚仁爱,凡事首先为他人着想,很少考虑自己,为儿孙们不及,深受乡亲们尊敬。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尽管咱家也不宽裕,但您从不吝啬东西,尽力帮助别人。记得您说过:“自己吃了填坑,别人吃了为人”,我虽不赞同您这句话,但我知道,您是教育我们为人不要自私。您一生节俭,自己从不舍得吃穿,吃的穿的首先想着父亲和我们,从不让我们为您多花钱。您什么事宁肯自己承着,从不愿连累儿女,父亲疾病缠身,您不顾自己一个人竭力耐心照顾,父亲走后,您在我这里住了半月就去了姐姐家,可在姐姐家没住多久就坚持要回老家,说那是您自己的家,说是有邻居大娘婶子和您说话,说是那样自在。我知道,那是您怕影响我们工作,您和父亲在那里生活了多年,离不开那里,父亲的离去对您打击太大了。就是在您最后的日子里,您仍为孩儿着想,怕我害怕,怕我作难,一直坚持要回老家。二O一三年三月二十五日,一个平凡的日子,而对于我们却是个天塌的日子,一个我一生最怕的日子,晚上九点多了,您已非常虚弱非常难受,但您还怕我们休息不好,几次催促我们回来。我俩刚回到家不久就接到姐姐的电话,小雨中以最快的速度赶回老家,可还是没能和您说上最后一句话。我们怎么也没想到您走得那么匆忙,三天前您在我这里时生活还能自理!为什么不一直守候在您身边呀,锥心刺骨的悔恨!让我怎么能原谅自己!我们跪倒在您身边,大声哭喊着您,可任凭我怎样千呼万唤,还是没像以前那样喊醒您。您的手还是那么温暖,可就是不理我们。我轻轻地拭去您眼角的泪水,那泪水一定是遗憾,是牵挂,一定是还有很多话要和我们说。您的儿媳我们两个再也顾忌不了那些陈规陋俗,亲自为您穿上寿衣,您好像在等待孩儿,不难为我们,如平日里衣服穿的很顺利。我知道,这是我们最后一次侍候您了,娘!天塌了!心碎了! 心如刀绞、肝肠寸断……所有此类词也形容不了当时我的绝望和悲伤!</h1><h1>  您说过,父亲走了,您要等几年再走,不然我们会很伤心受不了的。可是,您还是这么快的走了,一年多的时间内,父亲和您先后离我们而去,这让孩儿怎么承受得了呀!</h1><h1>  我知道,我的德才不及您十分之一,您和父亲的恩情我没报答万分之一。您用心血为儿女操劳了一辈子,就那样静静的走了,留给我的是彻骨的痛,是无尽的思念,是遗憾,是愧疚!为辜负了父亲临终前要我好好照顾您的嘱咐而惭愧,为没有及早发现您的病情而遗恨。我不止一次问自己,在孝敬父母上自己真正尽力了吗?真正努力了吗?在什么事情上我真正认真过、努力过?没有!都没有!因为我总认为来日方长。小学时常背诵“明日复明日……”的《明日歌》,单位门前那条宽阔的公路上经常响起的唢呐声鞭炮声让我们一次次感叹人生无常、人生苦短,可这都没有真正让我从“来日方长”中惊醒。世上最不能等的是时间!哪里有什么来日方长呀!这也许是上苍对我的惩罚吧。</h1><h1>  千重山隔能见面,一层黄土不相逢。星期六我习惯性的想说明天回家看望父亲和您,话未出口忽然意识您已经走了,世上最挂念我的人,我最尊敬的人走了,我没有了娘,再也没有了那样的星期日。以前的大年三十和十五,不管雪有多厚路有多滑,哪怕步行我们也都要回家和您们一起过节,路上摔上几跤心里也是温暖的幸福的,可以后的大年三十和十五……往日里,我们回家时您嘘寒问暖,院内总会有您开心的笑声,您总会忙碌着做给我们最好吃的。离家时,您千叮咛万嘱咐,站在大门口目送我们上路直到很远很远。可从今后,那个家因为没有了父亲和您已经不成为一个家了,那里再也没有了温暖,没有了欢声笑语和生机,再也看不到你站在村口接送我们的身影,再也不能听到您殷切的嘱咐,再也不能了!</h1><h1>  多少次想写些怀念您的文字,写了多年材料的我却迟迟不敢动笔,我那记了多年厚厚的日记本留下了几页空白,一是我才疏学浅无力表达 ,二是我认为没有文字可以表达,三是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未提笔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双眼无以表达,无以表达您的伟大,无以表达我们对您的爱与思念。因于此梦,谨寄孩儿无尽的哀思。</h1><h1>  娘!您安息吧!</h1><p class="ql-block"><br></p> 1990年,我为母亲照的照片,母亲年近70。 1991年母亲在郑州。 2007年5月7日。一辈子辛苦劳作的母亲在整理院子里的小菜园。 2009年4月5日,父母合影。 病重期间的母亲依然那么和善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