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吕厚民给毛主席拍过的照片中最满意的一张

福全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是我给主席拍过的照片中最喜欢的一张。”吕厚民说。1961年,在庐山含鄱口。</b></p><p class="ql-block">这一年,国内外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还是保持着晚上办公的习惯,他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一天的天气很晴朗,他们提出让毛主席出门走走、活动一下,也为忙碌的工作之余挤一点休息的时间。</p><p class="ql-block">当主席走到含鄱口的时候,恰巧有一个石凳立在路边,主席便停下来,坐在石凳上歇歇脚。</p><p class="ql-block">一开始,主席坐在那里想事情,时不时和身边的秘书交谈几句。之后,他的秘书走开了,他便侧着身子,望着远端的云山陷入沉思……</p><p class="ql-block">含鄱口位于庐山山麓东谷含鄱峰中段。晨曦时分,天水一色,“千里鄱湖一岭函”,葱茏山萃,辽阔视野,山川若隐,亦动亦静,亦张亦驰,湖光滟滟,秋波粼粼,旷达与幻妙融为一体,在这里驻足,胸中抑郁之气一吐为快……</p><p class="ql-block">时机难得,机灵的吕厚民看到这样意境幽远的场景,赶快请示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得到批准之后,他“咔嚓”按下快门拍下了照片。</p> <p class="ql-block">后来根据吕厚民的回忆,“搞摄影的人都知道,拍黑白的照片,都希望能留下当时光影条件下的片子——主席当时在那一坐,还有天空的云,加上主席的神态和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融合度极高,这些因素使我按下了手中的快门键——咔嚓咔嚓。”</p><p class="ql-block">“能给历史留下这样一张照片,我真的很高兴。”吕厚民回忆道。</p><p class="ql-block">时隔多年,吕厚民谈到这些仍然久久不能忘怀,陷入回忆之中……</p><p class="ql-block">那也是在庐山,毛主席从他的住所出来散步,他前后都是卫士。那天的天气非常好,万里无云,毛主席的心情也很好。几个同志忙着与他合影,这时,常在主席身边工作的吕厚民也想和主席合影,便主动过去和毛主席站在一处,请同事拍一张照片。</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看到吕厚民过来,笑着对他说:“我们过去不是照过了,还照?”</p><p class="ql-block">主席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可以看出他老人家很高兴。</p> <p class="ql-block">这是毛主席和吕厚民夫妇合影</p> <p class="ql-block">主席在1959年庐山会议之前,他曾登上庐山,江山胜景,他立足山巅,极目楚天,庐山的雄伟壮阔的景致,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置身于雄伟高耸、满目青翠的庐山,放眼开阔辽远、云海弥漫的景致,诗人心中的诗兴怎能不蠢蠢欲动耶?涌动着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豪迈之情,写下了讴歌奋发的诗篇。</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佳作:</p><p class="ql-block">七律·登庐山</p><p class="ql-block">毛泽东</p><p class="ql-block">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p><p class="ql-block">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p><p class="ql-block">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p><p class="ql-block">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庐山凌空挺拔屹立长江岸边,在一路青翠中我驱车盘旋登临。</p><p class="ql-block">以冷漠的目光朝向大海展望世界,暖风吹来了雨滴洒向那江面。</p><p class="ql-block">白云漂浮在九条大河之上黄鹤当空高翔,波涛直下江东腾起袅袅烟雾。</p><p class="ql-block">昔日的陶潜已不知道去哪里了,桃花源里现在可以耕田劳动了吗?</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诗词方面的成就斐然。这一首《七律·登庐山》诗中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始终不怕困难,勇于攀登、追求不懈的必胜信念。</p><p class="ql-block">“掌上千秋史”,娓娓读来,胸中顿觉浩瀚雄壮,浩然之气流淌其间,施以人以无穷之力量。历史风云笔勒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震铄古今,前无古人,恐后无来者耶。</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庐山</p> <p class="ql-block">吕厚民:1961年庐山含鄱口的毛主席照片是我的最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庐山风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庐山景致云雾缭绕</span></p> <p class="ql-block">庐山景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李进在庐山拍《庐山仙人洞》照片,主席看后写七绝诗词。 1961年8月末,李进来到庐山。她游遍了庐山的风景点,拍摄了数百张风光照片。 其中有两张最有名:一张是主席在庐山含鄱口;另一张就是庐山仙人洞照。 《庐山仙人洞》照片冲洗出来后,李进仔细观赏,十分满意,兴致勃勃地把照片拿给主席欣赏,请给予指点。 1961年9月9日,主席亲笔题写了一首七绝诗词。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span></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庐山,李进摄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9, 249, 249); 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毛泽东、江青在含鄱口眺望山景(1959年)</span></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含鄱口小憩(1961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毛泽东在180号别墅看《庐山志》</span></p><p class="ql-block">1959年6月30日晨,我随方副省长站在180号别墅(即美庐)门前迎候毛泽东主席,心情十分激动,虽说担任警卫工作多年,现又在省公安厅警卫处处长岗位上,但毕竟是第一次接待毛主席。公路上传来了汽车的喇叭声,一辆黑色的吉姆车开进了庭院,魁伟的毛泽东走下车,与迎候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一一握手。他环视了一下花木扶疏的庭院,晨光中并未在意岩石上镌刻的“美庐 蒋中正”字样。当我介绍该别墅的历史背景时,他才饶有兴味地再下楼观看美庐石,并戏谑地喊了一句:“委员长,我来了!”逗得大家都笑了。</p><p class="ql-block">也许是希望更深入地了解庐山,加之又有每到一地先看志书的嗜好,毛泽东坐在沙发上,看起了庐山图书馆送来的一套馆藏吴氏《庐山志》,不时在志书颇宽的天头上作详尽的眉批。</p><p class="ql-block">看完《庐山志》,毛泽东临窗铺纸研墨。有顷,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写完了《七律·登庐山》。只是原稿的颔联与正式发表的有一句不同:正式发表的是“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原稿是“冷眼向洋看世界,热肤挥汗洒江天”。此诗发表后有一种传说,即首联末句“跃上葱茏四百旋”中的四百旋不是约数,而是确数。据传一路登山所历的399个弯道,是他老人家亲自用火柴棒记数确定的。</p><p class="ql-block">传说毕竟是传说。实际情况是那天天气特别晴朗,周围景物的能见度非常高。颇具诗人气质的毛泽东,摇下驾驶室的窗玻璃,探首在登山公路上环视,不时向车上惟一的知情人——司机小高询问这路转景移的登山公路到底有多少弯道?小高多次登山,曾经数过,告知四百有余,四百旋由此得来。</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牯岭散步(1959年)</p> <p class="ql-block">庐山<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49, 249, 249);">含鄱口山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