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26日,兰州,晴。培训第9天,我又一次来到了兰州市第八十一中。这一周,每天都在听同行的培训老师说,八十一中的老师们课讲得特别好,我很是期待。</p> <p class="ql-block"> 走进八年级8班教室,看到课题——《桃花源记》,心头不觉微微一动,我喜欢的陶渊明,我喜欢的桃花源,今天,我作为一名学生,跟着一位美丽的老师,可以又一次品读经典了。</p> <p class="ql-block"> 没有华丽的词藻,老师直奔主题,简单的导入之后,老师让学生合上书,想象武陵人进入桃花源后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学生找出原文语句,明确这是环境描写。</p><p class="ql-block"> 接着老师大屏幕给出一副图片,让学生来找茬,看看图片和文中描述有什么不符之处,再次重温桃花源的美好景象。寻找的过程中,引出古今异义词。</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老师给出了这样一个句式:从( )中,我读出了桃花源( )。并做了指导,第一空填原句,第二空填特点,并让学生在课本上圈点批注。</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老师不仅仅抛出了问题,而且做了方法指导,并复习了七年级学习的,也是我们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圈点批注法。</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经过思考之后,积极举手,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在引导孩子们说完之后,老师说:“我也读出了,我读出了桃花源的静。”进而引导孩子们找句子,明确以动衬静的写法,接着一起总结桃花源的特点以及桃源人的特点,一切自然而然,水到渠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桃花源的人是怎么到这儿来的?”问题环环相扣,引导孩子们继续赏析文章。</p><p class="ql-block"> “不复( )出焉。”“括号里填什么字?能够表现这些人不再出去的原因呢?”在老师不厌其烦的引导下,孩子们渐渐说出来“想、敢、愿”等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此时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进而引出时代背景。</p><p class="ql-block">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p><p class="ql-block">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其三》。”</p><p class="ql-block">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两相对比,桃花源与渔人以及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就是两个世界,因此便有了“皆叹惋”,这是桃源人对当时世人的同情、惋惜,当然还有一个孩子喊出的“庆幸”。老师能迅速对孩子们说出的答案做出回应且予以肯定。</p> <p class="ql-block"> 一个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现世安稳</p><p class="ql-block"> 一个是政权更迭民生凋敝的乱世离散</p><p class="ql-block"> 一个是“皆出酒食”的热情好客</p><p class="ql-block"> 一个是“处处志之”的背信弃义</p><p class="ql-block"> 一个是岁月静好,一个是负重前行</p><p class="ql-block"> 一个世界很精彩,一个世界很无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精炼的总结,两个世界,两种生活,两相对比……让人更觉桃源之美,向往之情不禁更深一层。</p> <p class="ql-block"> “这么美的桃花源,想去吗?还有谁想去……”问题环环相扣,太守、刘子骥相继登台,“即”“欣然”“规”字的一一赏析,让孩子们出现了疑惑,既然“处处志之,缘何找不到桃源的踪影?原来,桃花源只是一虚构之所在。</p><p class="ql-block"> “不可能存在,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是虚构的?”孩子们积极思考,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老师顺势引导,“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桃花源?”再次引出当时的写作背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记得,3月21号,高国军老师曾说“读书要有三层境界:读懂书中的人,读懂写书的人,读懂自己。”</p><p class="ql-block"> 至此,书中人以及写书人,孩子们都懂了,那么我们自己呢?《桃花源记》,是为《桃花源诗》做的一个序,后世人,心心念念不忘桃花源,“现实中的桃花源是不存在的,但精神层面的桃花源是存在的,愿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桃花源。”是老师对课堂的高度总结,亦是对孩子们的美好期许。</p><p class="ql-block"> 这些美妙的文字,穿越千年的时光,至今读来依然那么动人,这就是文学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王维有诗云:“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我想借用一句诗来和一下:“仙路迷人应有术,桃源不必在深山。”</p> <p class="ql-block"> 后记:教育的路,从来不是一条坦途,老师能在行云流水般的引导中,让学生寻到自己心中的“桃源”,有“四两拨千斤”之力。实属佩服!</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因为有了陶渊明 ,所以有了《桃花源记》;因为有了《桃花源记》,所以有了“世外桃源”;因为有了“世外桃源”,所以,教育之路,不管多苦多累,我依然在路上……</span></p> <p class="ql-block"> 兰州81中班级自助管理经验交流分享之——《班主任的小智慧》</p><p class="ql-block"> 错过了你的《关雎》,错过了你的《一滴水经过丽江》,今天,我没有再错过你的讲座,陈英老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讲座以一个故事开头……</p><p class="ql-block"> 前天晚上,陈英老师和爱人在黄河边散步,碰到一个老人,老人带的播放器里,正播放着秦腔,此情此景,引起陈老师对往事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陈英的父亲特别喜欢秦腔,耳濡目染,陈老师也喜欢上了秦腔,每当父亲看戏时,她便随父亲一起,看不懂时,父亲便一边看一边给她讲。时间久了,她特别羡慕台上唱戏的演员,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演员……</p><p class="ql-block"> 此时,爱人说:“你现在不正是一名演员吗?”陈老师一愣,继而明白过来,确实,作为一名班主任,可谓“十八般武艺,你得样样精通。”</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你的角色真是多种多样:</p><p class="ql-block">1.学科老师+代课老师;2.法官;3.赤脚医生;4.教练;5.艺术指导;6.垃圾桶;7.受气包;8.铁人……</p> <p class="ql-block"> 一、敬畏生命。</p><p class="ql-block"> 二、爱与宽容。</p><p class="ql-block"> 三、教育实践所形成的教育机智。</p><p class="ql-block"> 四、反思和研究。</p><p class="ql-block"> 陈老师从这四个方面展开,以实例为支点,点出了教育的“小”智慧,有关于生命的,有关于早恋的,有关于阅读的……最后提出,我们要不断自我反思,学会换位思考,“用熟悉的眼光看待陌生的事物,用陌生的眼光看待熟悉的事物”,“直面缺憾,可以让自己更加真实”……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李镇西说:“以人格引领人格,以心灵赢得心灵,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我正在身体力行,只愿会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 下午2:30,我们观摩了81中的主题班会。班会都由学生自己策划、主持,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 我去了八年级8班——《我们正青春》。诗朗诵、讲故事、唱歌、南瓜实验、馒头理论……形式多样,有分享,有交流,有点拨……</p><p class="ql-block"> 在此处,学生实现了从自主管理到自我管理,这种新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学习。</p><p class="ql-block"> 八十一中,就是教育的一片“桃花源”。</p> <p class="ql-block">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至少 今天的我是进步的,愿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教育路上,一定会有一片属于你我的,独一无二的“桃花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