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以前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现在却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做源源不断的江河。”教师如何让自己成为源源不断的江河呢?正所谓积水成渊,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使自己的水容量更大。为此根据学校教导处安排,凤台县第四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于3月26日上午第一、二节课开展本学期第三次集体备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 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中,首先由吕亚婕、殷良孟老师对于第二单元的教学进行反思。吕亚婕老师认为本单元教学内容重点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在教学中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投入积极性,还能激活学生对原有的知识的掌握,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学会计算方法。</p><p class="ql-block"> 殷良孟老师认为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提高学习效率。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p> <p class="ql-block"> 在活动的第二环节,由陈慧慧老师主备第三单元。她认为本单元主要内容:按单一标准分类计数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计数两大块,教材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编排,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呈现分类结果,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初步的分类计数方法,为后面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结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良好思维习惯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 在活动的第三环节,由各位老师对于上周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王影老师提出“该如何教导孩子提出合理的问题”;胡泽伟老师提出“7+( )<12或13-( )>6在括号里面填最大的数这样的问题时,该如何进行教学?”邵露露、吕亚婕等老师提出“在提出问题并解答的题目类型时,需不需要写答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互相交流,积极讨论。老师们在争议中成长了,有了收获,然后带到课堂去,自已再进行加工,通过这样的活动,老师们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也为大家提供了锻炼的平台。</p><p class="ql-block"> 本次集体备课效果不错,收获颇深。每位教师毕竟能力有限,这样我们可以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另外,这样节省了很多时间,我们可以来做更多的事。总之,为了更高的目标,我们不能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要多思考,多反思。鞭策自己不断进步,这将是我们永远追寻的目标。</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