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齋的美篇

三一齋

逛街记【上】<div><br></div><div><br></div> 目 录<br>1-詹记 <br>2-江淮大戏院 <br>3-图书城 <br>4-长江中路 <br>5.庐州烤鸭店 <br>6.李府 <br>7.共享单车<br>8.市府广场<br>9-包公园<br>10-古逍遥津<br>11-古教弩台<br>12-省图书馆<br>13-巢湖中庙<br>14-稻香楼<br>15-稻香楼(续)<br> 作者简介: 李超,字未及,族名永翊,号天若,一九四三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十五岁进工厂当工人,做过钳工、铣工、滚齿工,技及三级铣工。后入杏坛,执教语文、公文写作。曾聘授《现代文学》、《教材教法》、《阅读教学通论》,获评高级讲师。弱冠时即订古训“慎独”、洋语“不以碌碌无为而羞耻”为座右铭,虽毫无建树,但能以此时时规制自己,慰也。退休后,以“读文史以明大义,观书画可悦余生”打发时光,<br>以“常想一二”观照世态,足矣。 1.詹记<br><br>不论何日何时,路过这里怎见排着长队,营业员拣蛋糕翻手如花,据说上过央视。生意做到这份上,你在市上见到第二家吗?可谓庐州一绝。<br> 2.江淮大戏院<br><br>上世纪五十年代富有民族风格的标志性建筑,曾是安徽的“人民大会堂”。当年省市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文革”时斗省市“走资派”的闹剧也曾在这里多次上演。梅兰芳大师曾在这里留下风采,许多剧团和演员能以在这里登台献艺感到自豪。如今的江淮大戏院辉煌不再,甚或有点凄凉,但她的仪容仍然飘逸着尊贵的遗风。 3.图书城<br><br>有人说,当今是一个人心浮躁的时代,这当然是偏激之论;不容否定的是如今网络发达了,读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了。走进图书城,着到书痴们形成的条条阅读风景线,令我为之振奋。阅读者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他们或坐或立,或卧或躺,用专注,用静心,用定力,铨释着自己的人生。<br> 4.长江中路<br><br>号称“安徽第一街”的长江中路,其实在当年也是政治、文化、商业中心。省委、省政府、市委及部分厅局都曾在这里办公多年,省市文联也曾毗邻路旁,有百年校史的合肥一中搬离不久,两大新华书店和上市公司百货大楼依然屹立在此,全省最大的医疗机构一一安医大附院在此依然有门诊部。可见,长江中路在安徽人心中的特殊地位。<br>长江中路此前称为前大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扩建后面貌一新,在当时可谓一大手笔。(荒唐的是,在“文革"中此举的主政者被诬为劳民伤财的罪行)为适应城市发展,长江中路曾多次进行改造。网上曾有这么一个段子:一位外乡青年和他老婆领着周岁的儿子来城里打工,加入长江中路的改造修建队伍,三年后他给父母写信,说是工程将告一段落,明春可以回家过年了。未料如期因工不能脱身,于是他向父母道歉,并保证来年一定回去。就这样年复一年的写信道歉、保证,直到儿子快小学毕业了,他仍然未能兌现自己的诺言。我想他去年春节应该可以回去探亲了,因为经过长江中路的地铁二号线己经通车了,路面整修和绿化也完毕了。<br>这当然只是一个段子,改造的时间显然长了点,或可显示了有关人员和部门对此路的重视。如今的长江中路,路面宽了,气势壮了,店铺少了,行人稀了,恢宏靓丽中似乎失去了往昔那种“车水马龙”的繁华,也失却了政治文化中心的“内涵”,事物的发展往往就是这么的吊诡。 5.庐州烤鸭店<br><br>庐州烤鸭店的鸭油烧饼名闻遐迩,也是我的喜爱。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卖一毛三分一只,如今卖到两块五一只,涨幅有点大,我依然不时光顾,因为好吃,或好吃:热时香酥,冷了也酥,嘻嘻!(在编印校对时,烧饼又涨到三元一只。)<br> 6.李府<br><br>重修李鸿章故居,当然是对这位晚清重臣有了新的定位。多年被指为卖国贼,作为同乡人,脸上总觉得无光;后来说他办洋务固国启民,我们又为是他老乡似乎有些自豪。其实,作为历史人物的功与过,自待历史评说,我们又何必要硬当“老曹妈”。作为中堂大人的同乡人,切身体会的是:要去李府参观李大人的历史究竟,就像去包公祠看包大人那龙、虎、狗三个铡刀一样,是要花钱的,门票,才是我们和同乡先人沟通的桥梁,再提到他们,何必要有荣辱之虑。<br>此时面对这座颇具徽派风格的深宅大院,总感到和周边的高楼大厦挤在一起太不协调。我突发奇想的是:少荃先生如若打道回府,坐马车汽车是不行了,乘八抬大轿或可允行,因为这里成了步行街。中堂大人要买个小吃,买双耐克,挺方便,出门就有。要是到斜对面巷子里的“庐州太太”吃饭,那是要预订的,贸然而去,是有可能要等翻台的一一不知道他家是否有李大人喜吃的大杂烩。<br> 7.共享单车<br><br>无序、乱放、占道,共享成公害。城市到处可见的新顽疾,治理成了一大难题。每每见到,闹心。 8.市府广场<br><br>我曾在市府广场附近住了十五年,亲睹它从零乱无序的小场地变成高楼环立大广场的全过程。上世纪五十年代,我曾在这里打过康乐球,听过大鼓书;八九十年代之际,曾领着女儿、姨侄们时而来这里吃豆浆、拉面;新世纪初,常带外孙女在此玩耍,这里留下了我人生的脚步。<br>后来周边道路整治,游人需从地下道进入,稍有不便,你看,今天是周日,地处闹市的偌大广场难觅人影,令人唏嘘。 9.包公园<br>漫步在包河边的林荫道上,清风拂面,波光耀目;放眼望去,清风阁巍然屹立,香花墩葱茏婆娑,着实令人心旷神怡。由包河、香花墩、包公祠及后建的清风阁、包公墓组成了以包公文化为主题的包公园景区,委实是市民休闲打卡的好去处。<br>走进包公祠,迎面的包公塑像威严肃穆,塑像上“色正芒寒”四字匾金光闪闪,旁边的被称为“青天三铡刀”的龙、虎、狗铡刀,见证了包大人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精神,也给民间留下了许多让人解气的美谈。包公祠东有一井名曰“龙井”,又称“亷井”,井上建亭,后题为“亷泉”。史载此亭顶部曾彩绘金龙,映于井水之中。井水动时,金龙宛若起舞。传说贪官喝此井水头痛,清官喝此井水“味寒而香烈”。<br>在包拯年少读书处一一香花墩流芳亭一带荷花满池,正如流芳亭联所书:“名胜著祠堂,景物常新,绕郭荷花香千里”。其所产的藕鲜嫩而无丝。<br>“荷花香胜地,亷水映青天”。世传这亷井水、无丝藕象征包大人的清亷无私,或曰包大人精神品格荫然。<br>临别时,我把目光又一次投向河面,一眼望去不见一片荷叶,不觉感叹:<br>亷井水枯 难汲清亷之泉<br>包河荡漾 未见无丝之莲<br>【注】此文写于四月份之游后。过了两个月我又去了包公园,见包河有两处水上莲叶田田,方知有误,特此注明。 10.古逍遥津<br><br>张辽威镇的逍遥津,民国时避为公园,时称“庐州公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它成了这座城市男女老少的“打卡”胜地:湖面上小船儿游弋荡漾,长椅上老人们闲话休憩,儿童乐园嬉闹声不绝于耳,林荫下对对情侣私语缠绵。园中心的绿茵草地,时常开展队日、团日活动,东南角的动物园,飞禽走兽经常引得人潮如流。逍遥津,那可是当年城里唯一的公园啊。<br>经年发展,逍遥津区域日渐扩大,设施不断完善,兴建了多处新景点:逍遥阁巍然峻峭,渡津桥蜿蜒如虹,游乐园设施繁多,林荫处花木盛茂。<br>身处如画景地,年近耄耋的我,依然还是要去儿童乐园看看。记忆深处的那座石象滑滑梯,几十年来岿然屹立在那里,历经时光的洗礼,更加光滑锃亮。它承载了几代人的童趣,见证了几代人的成长。如今面对,物是人非,油然慨之:岁月如烟。<br>如今,城区内外修建了许许多多大小公园,逍遥津仍然还是人们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11.古教弩台<br><br>拾级而上,步入山门,瞻仰各大殿,菩萨金碧辉煌,十八罗汉各呈英姿,只是没有当年威武高大,佛卧斜枕悠然自在,遍询蕴含龟鸡神奇传说的归西冢,竟无一人知晓。“教弩松荫”己被“教弩梵钟”所替代,再不见一棵曹公命植的松柏。教弩台啊,少了几分古韵,添了不少新色。只是那屋上井口的绳沟依然让我难以想像:这深深23道绳沟的形成,该有多少人次在此拉绳汲水,该有多久时间才能磨砺成沟,该有多丰富的地下水源供长期而频繁的汲用。<br>从小到大,我们都称这里为明教寺,或叫灵脚台,山门上挂的也是“明教寺”牌匾,只是在山门下台阶壁上刻有“古教弩台”四字。后因教弩台获批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声名才大了起来。据史料,曹操建台后二百多年,梁武帝在此建铁佛寺,明代重修后改名为明教寺,寺庙功能延续至今一千四百多年,是远非练兵时长所可比。叫古教弩台、明教寺,都是名符其实。一个让游人凭吊怀古,一个让信众烧香拜佛。一处两名称,一台两功用,刀光剑影和香烟缭绕融于一景,这在古建筑中还是少见的。若进一步探究这两个名称给人们可能产生的心理影响,我以为可用两句作简单概括:<br>教弩台一一崇兵尚武<br>明教寺一一祈福求安<br>我乃俗人,也不信佛,有兴趣鉴古思今,没想过烧香叩头,惟奢望我们人类共同生活的这个地球村:<br>少练兵一一永无战争<br>多祈福一一长享和平<br>走出山门,踏阶而下,回头再看看那“古教弩台”四个金黄大字,心存日久的一个问号又翻腾出来:教弩台,还有那逍遥津,不知为何都在前面缀上一个“古”字?毫无疑问,一个是古建筑,一个是古地名,那么凡是古来有之的都要加个“古”字吗?比如同在这座城市的杏花村、香花墩都是旅游景点,也要标为“古杏花村”、“古香花墩”吗?至少有700多年历史的巢湖中庙、500多年前建的包公祠也要称“古中庙”、“古包公祠”吗?扩而广之,北京的故宫是否要称“古故宫”、南京的明孝陵是否要改为“古明孝陵”?在下寡闻陋见,有请方家不吝赐教。<br> 12.省图书馆<br><br>路过省图书馆大门,望着绿瓦红墙颇具传统风格的大楼,不觉勾起我的一缕思绪。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的也是唯一一次的“正式”作假:十四岁时失学在家,苦于无书可读,就从居委会开一张证明,去省图申领一张借书证,证明中必须标明一定的文化程度才有资格领证,我不具备这个条件,好歹居委会主任是我邻居阿姨,帮我开了张有不实内容的证明,顺利拿到了借书证。从此,我两三天、至多不过一周就要跑一趟图书馆,借阅了不少我当时能读懂或不太懂的书,极大地改善了原本很沉闷而又忧郁的生活。<br>感谢省图:你是我青少年时代的阅读摇篮,你是我文化启蒙的知识源泉。<br>如今我还持有省图的借书证,苦于不会在电脑上搜索书目,好长时间没有进去过了,悲慛! 13.稻香楼<br><br>稻香楼,原省委招待所,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接待过许多高官要人。后转业多年,经营民间相关行业。原想进去逛逛,却被守卫拦住,说是成为国宾馆了。<br>1958年秋,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徽时就下榻在这里。9月19日下午离开住处时,传说第一个冲进毛住过的房间的,是时任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张恺帆。张擅书法,喜看毛字,想得到毛的墨迹,结果是字纸皆成灰烬。此说不知真假,但高官有雅好,是值得称道的。一年后,在庐山会议上张被毛点名:“安徽有个张恺帆。”张遂入“右倾”之列。据说(此说可能不假),张此前曾擅自下令给无为县饥民开仓放粮,在当地民间拣得一顶破高帽:“张青天”,岂不大忌!<br>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们几位同好青年组建了一个名为“星火”的文艺学习小组,所在单位组织排练了话剧《祝你健康》(后改名为《千万不要忘记》),先在几个工厂巡演,后遵市里安排,为在稻香楼召开的全省地市委书记会议作汇报演出。我们是业余的,演艺水平可想而知。书记们观后多有褒奖,鼓励有加,当晚宾馆招待夜宵。在那个粮食配给、油荤稀缺的年代,能在这高档宾馆吃上一顿,同仁们无不内心雀跃,喜形却不见于色。 14.稻香楼(续)<br><br>前文提到张恺帆,是位书法家,曾任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他的字曾获毛泽东主席的称赞。<br>也就是1958年9月19日下午,毛由时任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陪同,乘敞蓬汽车从稻香楼出发去火车站,途中受到二十万市民的夹道欢送(我有幸忝列其中)。车经长江中路时,毛看到一座建筑上有“文化新邨”四个大字,问曾是谁写的,曾答是张恺帆写的,毛说:“秀才嘛。”语气显然有赞许之意。<br>张恺帆还是位诗人。他曾在国民党的监狱中留有诗云: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后以佚名收录于《革命烈士诗钞》。当该书主编萧三得知作者身份后,即给张写信致歉,张回复:“我是幸存者,能获烈士称号,当不胜荣幸,何歉之有!”此乃千年诗坛之佳话也!<br>现抄录张在不同时期的诗六首,揣度诗意,可推知各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的境遇及思想之轨迹。<br>△记数流光入暮春,铁窗风雨失清明。天涯多少无名冢,血与春潮一样深。<br>△昔年淮上忆吹箫,不是风沙就是涝。此日重来浑不识,稻香馥馥水条条。<br>△建国十年长,黎元尚菜糠。“五风”吹不禁,惭愧吃皇粮。<br>△三十一年还旧我,一肩行李出庐阳。凫长鹤短谁争得,自有春秋玉尺量。<br>△昨日门如市,今朝犬不惊。扪心无愧怍,何必论人情。<br>△改革势头诚大好,党风腐败究堪哀。劝君少把支流比,质变多从量变来。 ◇15.巢湖中庙<br>  <br>中庙,因距古庐州和巢州各约90华里而居中,故得名。中庙的主要建筑是中庙寺,又名圣姥庙(有异议)、忠庙,被誉为“湖天第一胜地”。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元代,又说建于汉代,嵌于中庙梁上的斧子,传说是当代鲁班留下的镇梁神斧。<br>来中庙,当然主要是玩和吃。<br>先说吃。中庙濒临巢湖,水产品半富而又新鲜,饭店里均有湖鲜菜肴,路边的小吃尤以炸虾饼、炸刀鱼诱人。地摊上的水产品新鲜、环保又价廉。我亲见一位游客买的约二两五重的螃蟹11块钱一只,在城里大概要卖十七八块钱。说到吃,可不能忘了名闻遐迩的巢湖特产一一银鱼,又名白小,肉密无刺,滋味鲜美,富含多种氨基酸。当年毛泽东来肥时,曾以银鱼蒸鸡蛋招待之,可见其珍贵。银鱼的来历传说神奇:一说是秦时孟姜女万里寻夫,历尽千辛万苦没有找到万杞良,痛不欲生,眼睛都哭肿了,一串串泪珠掉进水里面变成一群群晶滢洁白的银鱼回溯江河,最后到巢湖落了户。银鱼的一对大眼睛,真像孟姜女盼夫那望眼欲穿的神情。又传说是当年鲁班建寺时刨木而出的刨花飞落到湖里变成了条条银鱼。<br>再说玩。来这里的游客,除了那些善男信女要到中庙寺烧香叩头,大多要乘游轮或快艇去峔山岛游玩观光。<br>姥山岛地处巢湖湖心,面积一平方公里,海拔115米,森林覆盖率百分之八十以上。山巅有古塔、古船塘,建有“望姑”、“虎上”、“望姥”三亭,建于明崇禎四年的文峰塔,又名望儿塔,七层、八角,共135级,51米,塔内砖雕石像802尊,李鸿章、刘铭传等所题石匾25幅。<br>峔山,当地人又称母山、蒙山,均谐音,意同姥。与姥山相伴还有两座礁岛,在碧波之间若隐若现,称作鞋山;在巢湖中心,与峔山遥遥相望的还有一座姑山(同孤山)。传说“陷巢州、涨庐州(合肥)”时期,焦姥的女儿和焦姥一道通知乡邻,女儿先焦姥一步奔走,跑丢了一双鞋,终又被洪水吞没。后来鞋子化为一对鞋山,女儿化作姑山,焦姥最终化作姥山,母女相望遥遥无期,万倾波涛诉说着断肠般的母女亲情。<br>区域调整,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八百里水面的巢湖划归合肥,成为市中之湖,这极大有利于资源开发利用,水源综合治理。愿巢湖的水会更清,巢湖的山更美,巢湖的鱼虾会更鲜美,游客来紧靠湖边的中庙会玩得更开心。<br> <br> <br><br><br> <br><br><br><br>  <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