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br><br> 您好!随着现代科技高速发展,手机已经越来越智能化。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部分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爱,方便与孩子联系,给孩子配备了手机。但是,在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校携带手机,反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健康,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 <h3>智能手机-现代科技的产物,对于自制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危害更大,<font color="#ed2308">弊大于利</font>。</h3> <h1>学生在校园内携带和使用手机的危害</h1><div><br></div><div><font color="#ed2308">1、分散注意力,学习成绩下降。</font><br>调查发现,配有手机的学生,大多数在上课有玩手机的习惯。上课时学生之间相互发短信,课间几分钟也要玩玩手机,对手机十分牵挂与着迷。如果收到带有挑逗性、黄色的短信,学生看后心里会难以平静,情绪波动大。有的学生上课不关机而是把手机调为震动,一旦有电话打进,往往是想接又不敢接,并猜测是谁打来的电话,从而无法集中精神学习。<br><br><font color="#ed2308">2、考试作弊,败坏考纪考风,影响正常学习。</font><br>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正常检测,但有的学生通过手机发送短信答案,甚至有的同学在网上直接搜索答案和作文范文,弄虚作假,欺骗家长,欺骗老师,造成考试的失实与不公。部分学生因为对作弊寄予了期望,平时学习也不用功,影响学习风气。<br><br><font color="#ed2308">3、不良信息泛滥,不利成人成才。</font><br>手机上的不良网站、视频、信息等对涉世不深的学生来讲,破坏力相当大,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br><br><font color="#ed2308">4、破坏校纪,影响老师教学。</font><br>学生的手机一般来讲都是随身携带。在课堂上,有的学生一节课连收几条短信,不能安心听课。偶尔还有手机铃声响起,扰乱教学秩序,影响老师的教学情绪,同学也极其反感。<br><br><font color="#ed2308">5、乱交朋友,引发情感纠纷。</font><br>手机是交往、联系的重要工具。学生配备手机后,交际范围迅速扩大。有些学生不仅在校内交往频繁,而且与社会上很多人也有联系。有时校外的朋友一声呼唤,学生便谎称有病请假。学生“早恋”对学习的危害大家都清楚,手机已经实实在在地成为了学生“早恋”的“帮凶”,给异性同学之间的非正当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早恋”现象增多。因男女同学的交往问题引发的打架斗殴现象也时有发生。<br><br><font color="#ed2308">6、频繁用机,损身又害心。</font><br>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很多身体机能还不健全。长时间使用手机影响青少年身体发育,导致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明显下降、听觉受损、睡眠紊乱、心理烦躁、头痛等,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br><br><font color="#ed2308">7、配带手机,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font><br>一些学生在回家路上玩手机,不注意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也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见“机”起意,学生往往被骗、被打、被抢。有的学生还通过手机纠集同学、邀约社会闲散人员打架闹事,严重违纪违法。手机充电器的使用使得部分线路负荷过大,造成短路。有的学生为给手机充电,违规在教室、宿舍私拉乱接电源,极易引发触电、火灾等事故的发生,这给学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br><br><font color="#ed2308">8、手机消费,铺张浪费。</font><br>有的同学每月花在手机上的费用少则几十元,多则两三百元,学生都没有收入,所有费用都靠父母亲供给,他们不是把钱花在购买学习资料上,而是在手机上铺张浪费。<br><br><font color="#ed2308">9、炫耀攀比,助长享乐思想。</font><br>没有手机的同学羡慕有手机的同学,有手机的同学羡慕手机档次更高的同学,炫耀、攀比成风,让经济拮据的家长十分为难。实在买不起手机的学生心理不平衡。甚而把心里的不快和怨恨向学校、社会发泄,轻则厌学、违纪,重则违法犯罪。<br><br><font color="#ed2308">10、移动上网,防不胜防。</font><br>学生沉溺于网络一直是老师家长头疼的问题,虽然反复教育,但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仍然像磁石一样吸引着青少年。如今国家明令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但用手机移动上网防不胜防。如今手机功能越发完善,即使不用进网吧仍可随时随地上网聊天,甚至引发网恋。在寝室里,有学生晚上躲在被窝里收发短信,看小说,玩游戏,深夜不睡,严重影响自己和他人的休息。</div> 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font color="#ed2308">《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font>,《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营造良好学习成长环境,建设“生态校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信宜中学结合学校实际,多措并举加强春季开学后校园手机管理,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h1>我校对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等通讯设备的管理规定与处理办法</h1> <font color="#ed2308">1、管理规定</font><br>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包括MP3、MP4、平板电脑等)进入校园。<div><font color="#ed2308">2、处理办法</font><br>(1)若发现学生携带手机(包括MP3、MP4、平板电脑等)进入校园,学校将一律收缴,由学校登记保管,直至高考结束后才归还。<br>(2)对违规学生,家长前来协同教育,如果第一次违规,认识态度好,签定试读协议后留校学习;若不服从教育管理、态度不好的由家长领回家教育三天。<br>(3)学生第二次违规,家长前来协同教育,由家长领回家教育一周,并给予纪律处分,处分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br>(4)学生第三次违规,劝其转学,取消其在我校就读资格。</div> <h1>我校实施常态化规范化手机管理具体工作</h1><br><font color="#ed2308">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font><br>新学期伊始,各班级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班级家长微信群、学校官方公众号发布推文等多种形式,加大了宣传校园手机管理使用办法,加强了家校联动管理学生手机使用,降低了学生手机使用率,取得了学生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div><br><font color="#ed2308">2、正确引导使用电子设备。</font><br>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自觉遵守规范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制度规定。针对学生存在的依赖手机、沉迷网络、沉迷游戏等问题,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帮助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div><div><br><font color="#ed2308">3、解决家校联系后顾之忧。</font><br>我校积极和移动部门取得联系,在原来开通家校通的基础上实行增值服务:<br>(1)给全校学生配置校卡,便于家长随时掌握学生在校期间非正常时间进出校园及宿舍的情况(家长能收到学生非正常时间进出校园的信息);<br>(2)在校园内配置了62台电话机,每个学生每月赠送100分钟通话时间,方便学生与家长联系;<br>(3)在校内配置了10台多功能留言系统,家长可通过语音或文字给学生留言。<br></div> 在我校全体教职工与家长的共同协作努力下,手机管理取得一定的成效,携带手机到校的学生大大减少。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br><font color="#ed2308">1、个别携带手机的学生不配合学校工作,态度恶劣,拒绝上缴手机;<br>2、个别家长,在子女被没收手机后仍然给予新手机带来学校,不配合家校协作的工作;<br>3、个别家长,出于对子女的溺爱,把手机给他们在放假的时候玩,开学以后没有收回手机以致他们把手机带来学校。</font> 家长与学校之间有着密切关联的关系,只靠学校发力难以完成目标,更需要的是家长的高度配合。希望广大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好这次专项整治活动,并主动做好“双管双教”,协助学校建立防范学生带手机的长效机制,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优良的成长学习环境。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