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西出阳关故人多

刘义彬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 30年前,我应邀参加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嘉峪关年会,回来后写了一篇散文<a href="https://www.meipian.cn/3hrmwacx"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散文】越过长城,——1991年在大西北参加全国散文诗活动的故事</a>,详细记录了会议期间在大西北接触的作家老师们的故事。如今,30年的岁月如风飘去,我惦念的作家老师们都还好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西出阳关故人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重读30年前的散文《越过长城》有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刘义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a href="https://www.meipian.cn/3hrmwacx"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散文】越过长城,——1991年在大西北参加全国散文诗活动的故事</a>是我30年前写的一篇散文,记录的是1991年5月份我去大西北参加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年会期间的故事。其中记录的人、事和场景,现在读起来简直如同观看一部清晰的电视纪录片,许多的情节历历在目,恍如昨日,勾起我激动而怅惘的情绪。</p><p class="ql-block"> 写《越过长城》时我22岁,在文学报刊开始发表诗歌、散文诗作品已经三年,正是热爱文学爱到发疯的年龄。参加这种全国性的文学交流活动时的心情无疑是非常激动的,何况是在十分憧憬向往的大西北名胜风景地。回想起来,当时许多参会的知名作家、老师、文友和我心情也差不多,大家热情,坦诚,包容,兴奋,乐于交流和帮助他人。会议过后,很多人都成了一辈子的朋友,并开启了很多文学方面的合作。那是一个对文学充满敬爱和激情的年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中提到的一些老师文友,之后大多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由于年轻的我经受不住赚钱养家的诱惑,以及这么多年负责媒体经营工作本身的巨大压力,我一度中断文学创作20多年,与文学界几乎毫无联系,大多数当年的老师文友只能偶尔从网上了解他们的成就进展。30年来,还一直保持联系并隔几年抽空去看望的,恐怕就只有丁一老师了。</p><p class="ql-block"> 参加嘉峪关散文诗研究会年会的时候,丁一老师约40岁,他后来成了我在文学出版方面的领路人,给过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我们曾一起合作编选过《中国当代校园散文诗选》、《中国当代校园青春散文诗萃》、《跨世纪散文诗丛》(一套十本)等,分别由学林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丁一老师是江苏无锡人,从大西北回来之后,他曾先后任华东信息日报社编辑、专业作家,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是国家一级作家,中外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家协会副会长,先后出版过《丁一散文诗》(合集)、《情感世界的探索》等文学作品集20余部,主编大型文学书系100多部,多次获全国各种文学奖。退休后,丁一老师仍然笔耕不辍,年近七旬的他现在身体健康,至今还兼任着一些出版社的特邀编辑,还有《华夏散文》、《中国散文家》等文学刊物的主编、副主编职务。1993年前后我们合作编选出版《中国当代校园散文诗选》等书的时候,最长时我曾在丁老师家里吃住两个多月,我就是在他家里习惯并喜爱起了江浙沪菜系的美味和神韵的。之后20多年,我曾先后多次利用出差的机会从湖南去江苏无锡看望丁一老师,有时候是我的家人路过无锡代我去看望,他和爱人孙姨每次都热情客气得不得了。好怀念那一段深切感受丁一老师对晚辈同仁热情、温暖和贴心关怀的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丁一老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与我一起骑骆驼逛鸣沙山月牙泉的邹岳汉老师是我的湖南同乡,他出生于1937年,参加大西北散文诗年会时是54岁。大西北回来后,我曾去益阳看望过他,也曾给他主编的《散文诗》刊多次投稿,并刊发过一些作品。邹岳汉老师曾任益阳市文联主席,1985年底创办中国首家散文诗期刊《散文诗》,并任主编至2000年底。他1993年加入中国作协,是国家一级作家,著有散文诗集《启明星》、《时光之水》等,另有《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散文诗精选》(与王宗仁合编)等编著。从2000年起至今,退休后的邹岳汉老师一直在主编《中国年度散文诗》,汇编全国各地每年发表的散文诗佳作,交出版社出版发行,连续20年了,已成为中国散文诗界又一知名品牌。2007年他曾荣获“纪念中国散文诗90年重大贡献奖”。在2017年举办的“纪念中国新诗诞生百年”的大型评奖活动中,邹岳汉老师又荣获“百年新诗贡献奖·编辑贡献奖”,获此奖项的全国只有6人。早几天与《散文诗》刊的工作人员联系,得知邹岳汉老师的一些近况,获悉年届84岁的他老人家身体仍然健康,我感到由衷的欣慰。近期得抽空再去益阳看望他老人家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邹岳汉老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嘉峪关与我同睡一个房间的涂白玉老师,回去后曾在《莽原》杂志发表过我的散文诗作品。他1946年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曾任《奔流》、《莽原》文学杂志编辑,《河南文艺界》杂志主编,河南省文联委员、联络处处长、理论研究室主任等职,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理事,曾获“金盾文学奖”等省以上文学奖十几次,出版散文集、儿童文学集、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等多部。他创作的儿童文学《金牛》曾选入全日制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涂老师又爱好书法艺术,善隶书,尤喜金农“漆书”,曾参加省以上书法展出活动多次,获省级以上书法奖N多次,出版有书法作品集《白玉漆书千字文》等,是中国书画艺术家联合会副会长。涂老师在文学和书法领域比翼齐飞且成就瞩目,算来也已经是75岁高龄的老人了,十分想念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涂白玉老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还有著名作家、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长柯原老师,既是我膜拜的对象,也是我的湖南老乡(湖南新晃人)。1992年,我和丁一老师合作编选的《中国当代校园散文诗选》出版后,柯原老师曾撰写并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头条和《文化参考报》刊发了一篇名为《伸向明日的天空》的长文章,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柯原老师于1931年出生,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广州军区政治部师级研究员、广东省文联委员、广东省作协理事,著有诗歌、散文、散文诗集数十部。最近通过网络搜索才知道,他老人家已于五年前辞世了,享年85岁,遗憾,怅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柯原老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越过长城》一文中国提到的中国散文诗研究会执行会长严炎,我很感激他。大西北分别后的第二年,他就将我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哦,那颗月亮》列入他主编的散文诗丛书中,由哈尔滨出版社公开出版,圆了我的出书梦,我们曾有过多次书信来往。严炎本名闫宝忠,1953年生,黑龙江林口县人,满族,他先后出版散文集、散文诗集、散文诗理论集十余部,为全国各地作家及海外华人作家编辑出版了130多部专集,还编选了《走出沼泽地》等多部散文诗选集。他也是为中国散文诗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人,其主要事迹已收进《中国文学家辞典》、《中国散文诗作家辞典》等辞书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严炎(右)与山西作家梁志宏在长城最西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著名文学评论家曾镇南老师则自大西北一别后再无联系。他是1946年3月出生,福建漳浦人,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副主编,当代文学研究所主任,学术专长是文艺评论,著有评论集《泥土与蒺藜》、《缤纷的文学世界》等,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科研成果奖和中国作协首届鲁迅文学奖。曾老现在已近75岁高龄,近几年一直活跃在中国文学评论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曾镇南老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还有西篱老师,大西北回来后我们曾有书信联系,她曾在她任编辑的《花溪》杂志发表过我的散文诗作品。西篱是一位美女,本名周西篱,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她的诗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全国诗坛产生过巨大影响,著有长篇小说、散文集和诗集十余部,曾获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贵州少数民族影视文学优秀剧本奖、《散文诗》杂志最佳创作奖等十多种奖项。她曾任贵阳市文联《花溪》月刊编辑、广东省文联《广东文艺界》执行副主编、广东省影协艺术室主任、广东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职,现为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网络作协副主席,还在活跃创作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篱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中提到并合影过的叶庆瑞老师,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还擅长画中国画。他曾任南京日报社文艺处处长,江南诗画院副院长,著有诗文集十多部,曾获首届金陵文学奖、首届南京文学艺术奖、首届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等。退休后继续在写他的诗,拍他的摄影,画他的丹青,生活快乐得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叶庆瑞老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合影过的原厦门日报副刊主编王者诚老师,今年已经是89岁高龄的老人了,依然活得精彩,也是文学与绘画双修。他是中外散文诗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文人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出版诗歌、散文、散文诗集等多部,其国画作品曾多次荣获全国性奖项,辞条收入《中国当代诗家诗话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右)与王者诚老师(中)、湘西作家汪祖宝合影</p> <p class="ql-block">  出于对大西北的憧憬和热爱,2018年6月中旬,时隔27年之后,年近半百的我,又和我的妻子、儿子一家三口,自驾车再访嘉峪关、阳关和敦煌鸣沙山、月牙泉。回到这些曾经的地方,想起数十年前结识的老师和文友们,回忆起我们在这里留下的身影和笑声,我一半是感慨一半是怅惘。有时感觉当年是特别的遥远,有时又好像就在昨日。第二次的甘肃之行,我是怀着十分留恋的心情离开的。我想,要是有机会,我还会再去这些地方的,因为这里有我青春激情的记忆,有对我毕生追求与兴趣爱好的推升,有我这么多文学道路上的“故人”和“贵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越过长城》这篇7000多字的散文,在从大西北回来半个月后花了两天时间写出来,之后,仅当年在湘西自治州广播电台分次用一周的时间播出过,后来就一直躺我的书柜几十年,再没有碰过。与此类似的还有我另外很多的文稿,以及我写了几十年的数十本日记,很多都是写出来就从来没有回头去看过。文学创作,当年这么深刻痴迷的爱好,这么有意思有价值的事业,我竟然说放弃就放弃了,现在看来,简直是有些不可思议,我都有些佩服我自己“拿得起,放得下”的“洒脱”了。</p><p class="ql-block"> 或许我本就是这样的人吧,容易痴迷于新的事物、新的爱好,因而就容易替换掉旧的兴趣。现在人过半百了,又重新爱好并痴迷于读书和文学创作时,才发现,原来我对文学,对以前一起在文学领域中同行过的老师和朋友,还是如此的关心和惦念。</p><p class="ql-block"> 余生还长,何必慌张。我想念的各位亲爱的老师们,在羡慕你们的美丽翅痕和伟大成就的同时,我想从现在开始,又捡起我饱蘸汗水、泪水和生活阅历的笔,慢慢地再次启程追寻你们的足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1年3月25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于湘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刘义彬,湖南长沙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湘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美篇湖湘文化交流圈主持人。曾任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理事、湖南省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新媒体协会副会长、湘潭在线新闻网总监总编辑、政协湘潭市第十二届委员。作品散见于《散文》《散文选刊》《中国校园文学》《散文诗》《莽原》《湖南文学》《湘江文艺》《山东文学》《青海湖》《青年文摘》《海外文摘》《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解放日报》《湖南日报》等近百家报刊及文学作品选集,公开出版个人文集《情感天涯》等两部,所编著作品曾被《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头条评介。</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