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听都没听说过的周边村子,突然就出名了网红了,玉湖村就是其中之一。<div>这个村子在丽江北面十八公里处,叫做“巫鲁肯”,因为在玉龙雪山的脚下,意为雪山脚下的村子,玉湖是明代以前由木氏家族组织人挖的一个人工湖,这里的“玉湖倒影”被称为玉龙十二景之一。</div><div><br></div><div>从雪花牧场吃过早饭,跟津津、锦琛和阿诺、臭臭、泰迪,还有“不招人待见”的津津和锦琛的保护神藏獒(关它的地方有很多黄色百合,我们想去拍,但一接近,它就夸张的叫)道别后,沿原路返回,直接去往玉湖村。</div> 到达后,把车停在村子中心广场,听说晚上有火把节跳锅庄,大家商量了决定在这里玩到晚上再去束河古镇住。在下图这个网红餐厅(不记得名字了,原谅老年人的记性)等了好久才吃上顿不容易的午饭,再找个客栈睡了个午觉就骑马到玉湖。 天气不太好,玉龙雪山一直笼罩在云雾里,我们在湖边溜达了一阵,因为心里还有个下一站的泸沽湖,就觉得这个湖完全是个水塘,也没有环湖的意愿。 我骑的马很有驴的气质。 为了看晚上的火把节,考虑到中心广场肯定人多车多,出村子的路很窄,晚上开车出来肯定恼火,操心命的老大拉上我把车开到村子外一家酒店门口停下,各种问后确定是安全的,才慢慢走回村子。 玉湖村还有个名字叫石头村,因这里的建筑材料是采自当地的一种石头,石头垒墙石头铺地,整个村子古朴自然,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感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我们因为是临时过来逛逛,并没有做什么攻略,也没有去深究这里有什么非去不可、不去会遗憾终身的景点,就在村子里随便看看。洛克旧居是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探险家、地理学家约瑟夫洛克先生于丽江的居所,居住长达27年。他是第一个把丽江民族文化最早全面介绍给西方世界的外国学者,现在,他的住所被修复成一个纳西传统四合院。 下午在中心广场旁边一家餐馆吃饭的时候,邂逅了一位90多岁的老红军,谈得投机,他带着我们去他家看看,我们先请店家准备晚餐,就跟着老人家边走边聊着到了他家院子。老人家把家里的酒打开一定要跟我们喝几杯,唯一的男士老大要开车不能喝酒,扬就代表我们喝了一杯,祝福老人家健康长寿。 晚饭后,天色渐暗,广场开始噼里啪啦放起了鞭炮,一群穿红色衣服的当地村民端着瓜子花生糖果烟请客人们,然后燃起火把,认识的不认识的拉起手跳起了快乐的锅庄。 这三个女人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么好玩儿的事情的,立即加入快速学会,跳得兴起,那是喊不回来的,老大就是负责拍照摄像的不二人选了。 一直跳到火把燃尽,暮色中走出村子开上车往束河去了。当晚住在了艺的朋友开在束河古镇的客栈,庆幸的是在停车场还找到了车位。 <div>第二天,艺准备一个人去沙溪古镇,她说要早早去,怕以后没有了现在暂时的清雅。</div><div>早饭吃了又贵味道也不合口味的米线,就在束河古镇转了转,要不是走到那座老桥,束河我真的认不出来了,新修了好多房子,河边的树林也被房屋霸占了不少。</div><div>这一个个古镇,都在我们的担心里热闹起来、繁忙起来,我不想去评判这是好还是不好,因为很多人的富起来需要依靠这样的繁华。但对我来说,如果下次再来,一定是因为我只是必须要路过这里。</div> 远远看去,丽江城依偎在群山之中、匍匐在白云之下,多么宁静的蓝调。越来越高的建筑和越来越大的城市边际,承载着更多人们的梦想,祝福她的明天更美更好。 我们三人继续既定行程,开车经过丽宁十八弯,去往泸沽湖。那里还是我心里的那方净土吗?如果不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有一汪碧水,就不会让我失望。 继续翻山越岭,一路也无风雨也无晴,当到达泸沽湖时,雨云覆盖在湖面,湖边公路也因下雨和修整泥泞不堪,但对于我们来说根本不是个事,我们有的是时间,就是来在这里耗的,湖边那些岛啊、村啊、小山包啊,好好等着我。 下一站:泸沽湖的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