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的美篇

晚霞

<p class="ql-block">儿子出来表演捕鱼镜头</p> <p class="ql-block">鳥儿喜欢晒太阳,休息下去干活</p> <p class="ql-block">鸬鹚,是近年来知道的名称。</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见到牠,那还是小时候,看到灵活机智地在河里捉鱼,我总会仃下来看个夠,当时人们都叫牠捉鱼鸟,其捉鱼本事真大,鱼民一声令下,便一头扎入水‘中,仅一会儿功夫,络续钻出水面,喉咙里塞满了鱼。鱼民眼疾手快,用竹杆伸过去,捉鱼鸟会跳跃而上,竹竿往船上一搭,捉鱼鸟就上了船,渔夫用手抓住其喉囊,轻轻一捏,囊内的鱼挤了出耒。鱼儿又大又多,还鲜活灵跳。</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原来,这种捉鱼鸟学名叫鸬鹚,也叫鱼鹰。鸬鹚捕鱼有一千多年历史,在三国时就有鱼鹰,是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古老捕鱼技艺。捕鱼时,捉鱼鸟的脖子上通常套有一根麻织的细绳子,叫脖套,捕到鱼无法咽下去,捉到大一点鱼在这里碍往了,不会到鳥的肚子里去,塞满鱼囊被渔夫捉起来,轻轻一捏,鱼都倒出来了。其实在我们浙江河荡多,水面宽,常见这种鱼鹰的,查询到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西部有个鸬鹚乡人民政府,人口仅500人。 在我县,据县老年公寓百岁老人李文善回忆,她住在东门大街,在解放 前,她常看到市河里看见六七只两头尖尖的鱼船,驶来,上面停着6至8只的鸬鹚,羽毛黑色,带绿色光泽。不时向河里捕鱼,捕到后乖乖地到鱼主人面前,把鱼吐出。这一飞一跃,群起飞舞,我听得惊喜。什么时候让我欣尝这一美景。 就在这月21日,县收藏研究会参观考察到了陶庄镇陶庄村放鱼桥畔,桥下停看二只捉鱼船,旁边有放鱼桥照片,捉鱼船旁有一老太在管鸟船,她是这家的主人,90岁的张老太,她娓娓说起,这个浜都姓张。上世纪70年代,放乌浜两岸20多户都以放鸟捕鱼为生,生活比别人家过得好,现在还剩她的二个儿子在捕鱼,这时,他儿子个子高高的,跳到船上,拿起竹杆为我们表演一场鸬鹚捕鱼的镜头。告诉我们,雄乌吃食狠,力气大,一只鸟最重九斤,现在约二千多元一只。它们很听主人的话,喜欢晒太阳,湿的羽毛飞不起来,休息得好,才能捕到更多的鱼。记得诗经中第一首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有学者认为诗中睢鸠就是鸬鹚,不管雄,雌,他们親密友好关系,代表着美好婚姻,站在船边上也是雌雄相对的。看到这场鱼鹰的表演,感到鱼鹰历史悠久,据说有39种品种,需要保护与传承,它需要清水才能捕到鱼,也是保护环境的益鸟,与旅游结合,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定受到欢迎,我们期待着鱼鹰捕魚的表现能出现在旅游景点和美丽乡村。</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