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词 席慕蓉 曲 乌兰托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原唱 德德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翻唱 独上兰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摄影 文字 独上兰舟</p> <p class="ql-block"> 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的作者联结了海峡两岸,它的词饱含着一家两代、半个多世纪寻根的梦,它从最初一个人的吟唱到风靡高原、红遍大江南北直至唱响维也纳金色大厅;它融入了三位艺术家的泪水,更代表了海峡两岸世世代代渴望寻根、渴望拥抱故土的人们的朴素情怀!</p> <p class="ql-block"> 1998年10月,在北京家里养病的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收视内蒙古卫视的“草原往事”。 银屏的大草原上,走来一位来自宝岛台湾的蒙古族中年女子——台湾著名诗人席慕容。 面对古老的土地,她虔诚地匍匐在草原上,捧起一抔热土揣在胸前;又折断了一片草叶捧在手心,用心地嗅着……</p> <p class="ql-block"> “曾是军人的父亲带着母亲在50年代初到了台湾。从那以后,他和母亲做梦都想回到草原!可他们至死也未能如愿!父母亲的话常常回响在我耳边:孩子,我们去不了了,将来你一定要回我们的草原,因为我们的根在那里……40多年了,爸爸、妈妈,我终于来到草原了!”说到这里,席慕容已泪流满面!</p> <p class="ql-block"> 电视前的德德玛被这情景深深感动,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每一个离开草原的儿女,都会如此眷恋故土、梦里也在寻找她的根!“席慕容,真是一个最地道的最热爱草原的蒙古族女儿,真想能认识一下!”</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天意,第二天上午,著名蒙古族作曲家乌兰托嘎来到家里。德德玛向他提及前一晚的电视节目,并说:“席慕容太让我佩服了,我想认识她!”</p> <p class="ql-block"> 次日上午,乌兰托嘎将席慕容请到了德德玛家,两位都渴望相见的艺术家终于见面。 “塞拜努!”席慕容用蒙古族母语向德德玛表达“您好 ”的问候,德德玛也“塞拜努”回敬。她说:“你的母语说得不错啊。”席慕容大笑:“我只学会了这一句!”</p><p class="ql-block"> 交谈中,德德玛感到席慕容是一位非常真诚的诗人,德德玛对她更为敬重:你几次提到父亲说草原,母亲说河……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应该是一首歌的名字呀!”“席老师,请你把它写成歌词,乌兰托嘎是非常出色的作曲家,请他谱曲,我来唱……”</p> <p class="ql-block"> 一周后席慕蓉将歌词手稿发给了德德玛,德德玛非常感动“写得非常好,但个别地方不适合歌唱。请你修改一下”。两个月后回到台湾的席慕蓉再次给德德玛电话:歌词修改好了,如果有哪里不合适,我可以再改。</p><p class="ql-block"> 德德玛再看到歌词,认为是她所见到过的最好的歌词:</p>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歌词 <p class="ql-block">父亲曾形容草原的清香</p><p class="ql-block">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不能相忘</p><p class="ql-block">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p><p class="ql-block">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p><p class="ql-block">如今终于见到辽阔大地</p><p class="ql-block">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p><p class="ql-block">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p><p class="ql-block">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p><p class="ql-block">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p><p class="ql-block">虽然已经不能用母语来诉说</p><p class="ql-block">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p><p class="ql-block">我是高原的孩子啊</p><p class="ql-block">心里有一首歌</p><p class="ql-block">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p> <p class="ql-block"> 歌词让德德玛感到了席慕容感激自己的祖先保佑她找到了故土的根;也让德德玛听到了席慕容对父亲般宽容的草原和母亲一样温柔的河流的讴歌赞美!</p><p class="ql-block"> 当天,德德玛请乌兰托嘎来到了家里:“托嘎,一定要写好这首曲子!”“这曲子不是写你,也不是写我,而是写盼了几十年终于扑到草原怀抱的席慕容。因此,你不能完全写成蒙古民歌的传统风格,既要有蒙古民歌的风格,又要有创作、流行歌曲的元素。”</p> <p class="ql-block"> 面对着这首歌词,乌兰托嘎热血沸腾,他把自己封闭在工作室里,对着歌词边歌唱,边用简谱在的稿纸上捕捉一个个婉转跳跃的音符……</p><p class="ql-block"> 当乌兰托嘎兴奋地带着谱好的歌来到德德玛家,唱给她听时,德德玛听得出,这曲调,正如发自席慕容的心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为了先拿出该风格的最佳“小样”,德德玛反复地歌唱。但由于中风造成的偏瘫,右手手指不受大脑支配,只好用左手伴奏,但又往往出错。病中的德德玛依然坚强地面对诸多困难,每当错音烦躁时,就想想宽厚如父亲的草原,想想像母亲一样温柔的河流,心中便会渐渐平息下来……在感动、坚强、思索的20多天里,德德玛以顽强的意志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较为满意地完了钢琴伴奏的“小样”录音。然后,请儿子的一位乐队编曲为这首歌设计配器编曲,以录制伴奏带。</span></p> <p class="ql-block"> 一个月后,伴奏带出炉:忧伤的长笛、深沉的弦乐,颤人心魂的马头琴……将歌曲带入绝佳的意境之中。</p><p class="ql-block"> 几天后,德德玛鼓起勇气走进了录音棚,可她明显感到,由于右半身活动受限,右侧的声带不在状态之中……</p><p class="ql-block"> 一周后,德德玛第三次走进了录音棚。可当唱歌的时,右手因痉挛压近胸部,歌唱无法完成。她请丈夫强行把右臂背到身后。客服了种种困难,一气呵成,在最佳的状态中完成了歌曲母带的灌制。</p> <p class="ql-block"> 2000年初,德德玛在内蒙古春节晚会上演唱了那首荡人心魂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几乎是一夜之间,这首歌从银屏到收音机,从歌厅到校园,从都市到牧民的毡篷……唱遍中国。</p><p class="ql-block"> 不论词曲作者还是演唱者,只是用心而作,谁也没想到过流行,代表着他们真情实感的歌,竟意外地火了起来!德德玛这首歌的舞台演唱CD光碟还没出来,盗版已充斥街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001年,德德玛已经基本痊愈。9月,北京电视台与内蒙古电视台合办一场文艺晚会,特邀她参加演唱这首已经流行到京城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而更让她激动的是,席慕容也从台湾来北京参加这场晚会。</span></p> <p class="ql-block"> 当德德玛准备下一个节目出场时,一个仿佛来自遥远又非常熟悉的声音响起:“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不能相忘……”原来,德德玛之前的节目,竟是席慕容的这首歌词的朗诵。</p><p class="ql-block"> 当席慕蓉吐出最后的词句,已哽咽失语!全场一片寂静,仿佛时间已凝固,接着是观众们雷鸣的掌声!掌声未息,德德玛演唱的音乐前奏已响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002年8月,德德玛和席慕容在她的老家额济纳相会了。当晚,在旗所在的一场晚会上,德德玛再次演唱了那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席慕容对她说:“你这次演唱是最动听的,我仿佛看到了胡杨叶子在你的歌声中片片飞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首歌已唱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甚至在台湾老军人集中的眷村,也有很多人唱起这首寻根的歌。</span></p> <p class="ql-block"> 2006年12月,乌兰托嘎作品演唱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演唱会以“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命名,席慕容专程从台湾飞来,与德德玛等参加了这场音乐盛会。不久,几次获得国际声乐大奖的廖昌永将这首歌改为美声,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了这首歌,立即轰动欧洲!当国外记者采访时,廖昌永说:“这是中国人表达寻根情感的伟大作品。”</p> <p class="ql-block"> 在美篇参与歌唱话题中,只有这首歌付出了最多的精力与时间。记忆中是1999年底首次接触这首歌,首先被歌名所吸引,有一种直觉:歌曲一定饱含思乡思亲之情。当年是在办公室用小半导体收音机收听,歌曲的词曲让人产生了强烈共鸣,当即即被词曲感动得流泪。二十多年来,每每唱起这首歌,心中总会涌起对故乡、对亲人无限的思念......在编辑此集时依然会同样的感动、同样的……清明将至,谨以此献给我的亲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