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影像 (十五年前实拍)

崔老太

红河州的元阳梯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唐书曾记载、宋人有诗赞、明朝皇帝更称其《山岳神雕手》、而我们身临其境,则深深被震撼。 汽车驶出县城时还是一片黑暗,来到多依树,已有人在坡上等待,披衣、踱步、架设相机.....没有喧哗,大家默契的共同期待。 他 ~ 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盼望日出;她 ~ 希望在黎明之前多卖一些鸡蛋。 <h3>每年二月,哈尼人灌水入田,为春种做准备,“水田美景”由此造就。</h3> 弯弯曲曲的田埂,波平如镜的水面,随着光线变换,呈现着一幅幅奇妙的画面。 当阳光在水面上跳跃的时候,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金蛇狂舞”,之前有人以此命题获摄影大奖,但多少画面也没有身临其境的感慨、兴奋、难忘! 太阳终于露面,从对面山顶投射出了金色的光芒。 梯田开始显露出她俊俏的模样。 光线越来越亮,景物愈见清晰,树木村庄像水墨画一样。 它不同于长城,是失去原有功能的古迹; 也不像故宫,完全由人为创建; 更有别于名山大川类单纯的自然景观。 这是哈尼族人民和哀牢山自然和谐、相融互补、天人合一的奇迹。 哀牢山被红河水系深度切割,这里海拔差异很大,随着温度升高,山下的水汽升腾起来。 好像是烟云随风飘舞 又像是大海里波涛汹涌 壮观的景象,让人心潮澎湃...... 勤劳清苦的哈尼人,从山脚到山头,又从山头走到山脚,走完一座山,又走向另一座山..... <h3>一代接一代,祖祖辈辈,从不松懈,永不中断,把哀牢山的千山万壑开垦成层层梯田。</h3> 他们的住房用土墙、竹子、木头和茅草建造,有个形象的名字,叫做《蘑菇房》。 走进村寨,看到他们的生活: 牛粪贴在墙上晾干,可以用来烧火;聚在水井边洗衣,聊天嬉笑很热闹;不同的民族,衣服装饰也不一样。 走进梯田,站在田埂上,融入其间。 当天地间只有梯田的时候,才能真正领略那恢弘的气势。 <h3>无边无际的田地间,感觉一个人十分渺小,领悟了什么叫“沧海一粟“。</h3> 一层层、一块块、一条条、一蹬蹬,绵延无尽的梯田,大者十多亩、小者一块桌面、少的上百级,多的数千级,重重叠叠,如波浪般汹涌而来,令人目不暇接。 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一片艳阳天,蓝天下的梯田,水中映照着蓝天,初春绽放的桃花点缀在田边。 <div><br></div><div>观念中具体的农业梯田被抽象化,凝练成了线条、平面、光影.... 哈尼人创造出天地间的艺术品,让观看者赞叹不已。</div> 梯田下掩埋着祖先的白骨,梯田上彰显着他们坚强的品格,伟大的力量。 哈尼族传统的命名礼:男孩在院中画出的方格田,用小锄头表示挖梯田; 女孩则背小芭萝在方格里,做摸螺狮拿黄鳝,仪式后正式命名成为村寨一员,一生投入梯田。 这些被隽刻的大山成为子孙后代永恒的骄傲。 猛品公路下方1700多亩梯田(俗称老虎嘴),从欧夕河底到多沙山头,至少3000多级,九三年被法国记者拍摄报道,从而名扬世界,被列为年度新发现的七大人文景观之一。 梯田的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随季节不同或灌水、或育秧、或收割,显出千姿百态。 犹如展开一幅骏马奔腾的图画(左上如马头) 又好似可以聆听的大地交响曲 <h3>住在元阳县城,看到“赶街”的热闹情景:</h3> <h3>哈尼族的衣服色彩单一,装饰也很简单(右边)彝族苗族的衣服多为彩色,绣花配饰都要复杂很多(左边)</h3> 身背箩筐手拿花心筒;棕榈蓑衣、竹笼木桶、土产果蔬、集市贸易,传统与现代交汇在一起。 <h5><u></u></h5> 太阳西斜的时候,余辉映照在梯田上,仿佛令其披金带彩。 看那位走在田埂上的妇女,可以对比出梯田的高度,更能想见耕地,收割的艰辛。 <h3>天色越来越暗,而梯田的水面却越发的明亮起来,水里的浮萍更是显得鲜艳。</h3> 苍山如黛,波平如镜,大山深处一片宁静,而我们感受着静谧中的辉煌,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元阳百分之百的崇山峻岭,在15度~75度的陡坡上,修造了4000多道水渠,虽然没有水库湖泊,却涵养了巨量的水源,从此解决了世代的吃粮。 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梯田就修到多高,哈尼人以罕见的勤奋,艰辛的劳作,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 曾经看过山区不同规模、南北各种风格的梯田,只有元阳梯田,久久难忘,十五年后再回忆,依然感到心灵的震撼。 与那些借助自然风光开发的景区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些梯田是农民世世代代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子子孙孙得以生存的根基;这彰显着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的品格,展示出天人合一的伟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