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经寺位于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古驿社区,始建于东汉末年。 石经寺为川西著名五大丛林之一。寺院占地200余亩,环境优美,建筑坐西向东,顺山而建,很有层次感。主要建筑有照壁山门、天王殿、塔林、大雄宝殿、三圣殿、祖师殿、方丈院、藏经楼、五观堂等。 石经寺是四川地区重要的佛教寺院古建筑群,对于研究川西地区寺庙建筑风格具有重要意义。是四川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1月17日,时逢周末,成都天气晴朗,儿子便开车带我去了龙泉石经寺摄影游玩,上午9时从成都市内出发,大约10点便到石经寺景区。开车进入寺内,沿寺内左边山路一直开至山顶,在观音阁附近找到停车位。下车后便开始下行游览拍摄。因车在山上,游到山门,又返回山顶重游一遍。 走进山门便是天王殿,天王殿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殿内正中供奉着弥勒塑像,左右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背面供奉韦驮天尊塑像。 天王殿后为中庭,供香火之处,颇为鼎盛,香烟燎绕,人影憧憧,想拍照殊为不易,据说农历初一十五香火更盛。 石经寺依山立,院落林荫掩映,素有“万木蔽天”、“遥望石经半天紫”的神奇景观。石经寺环绕山中,古木翠林,除了唐代古银杏,寺庙内还有很多其他树木,明初的桂花树、后周的罗汉松、东汉的柏树应有尽有,树木随着山势而生长,高大威武、遮天蔽日,简直就是一片原始森林。 再向上便是大雄宝殿,两侧分别有钟鼓楼,名为“金钟”,“法鼓”。鼓楼前有罗汉松一株,观其枝叶繁茂,干壮皮润,分明活力四射,正值青春鼎盛,堪称不老松。 金钟楼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3层楼,一二楼为僧寮,三楼是一个巨型金钟。 寺庙因为远离市区,又处在疫情影响期,平时来此地的游客不多,当日周末,这里的香火还算旺盛,有一个主要原因据说是在这里祈愿很灵验,所以很多各地游客纷纷慕名前来求福祈愿。 沿大雄宝殿左侧上行,则到藏经楼,下悬“宗喀巴大师殿”匾额,应该这就是宗喀巴大嫡传汉区第一个密宗道场所在地吧!<br><br> 藏经楼台下有三座塔,葬有三位高僧,塔前有一规模颇大的香火供奉处,亦是寺内二个供奉香火处之一,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上香就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在香火袅袅中忘却红尘的烦恼,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真的能够气定神闲,物我两忘。 祖师殿里供奉有一600年肉身菩萨,四川佛教寺庙中供奉罕见的“肉身菩萨”,因此石经寺也名扬巴蜀、饮誉海内。<br> 寺庙内各式飞檐翘角,层层叠叠,轻快飞扬,蕴含了中国建筑民族风格的独特韵味。 慈云观音殿是个四方庭院,从慈云门入庭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碧辉煌、雄伟壮观音阁。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建筑物上雕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颜色鲜艳夺目。阁内供奉的乌木巨雕千手观音,十分精美,令人震撼不已。 千手观音像高10.8米,是由西蜀特产乌木制成,20多位能工巧匠经过600多天精心雕刻而成,经中国地质科学院检测鉴定,该乌木炭化时间长达7200多年。千手观音头像有五层共十一个面,面容安详慈悲,大手48只,小手1008只。观音像整体造型颇显威仪,栩栩如生,雕刻技艺出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颇高。 慈云观音殿堂前的转经筒长廊,吸引了众多的善男信女,经过这里的人看着如同摆阵一样陈列的转经筒,脸上满满的敬畏感。听说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通常认为转经筒转一圈,积累的福德又多了一轮。随着转经筒不断的转圈,他们积累的福德越来越多,来世会更加幸福。 游了石经寺,感觉寺院香火旺盛,走出寺门时已近午时,仍见香客络绎不绝。我们驾车盘山而下,一路上风景无限,树木苍翠尽收眼底,洁净的空气沁人心脾。这时我又突然想起观音殿门外那一副对联:“求自在不自在观自在自然自在,想如来非如来悟如来如是如来。”这对子写的令人叫绝。人们在迷惘、失意、忧伤厌烦的时候,特别是一个人身心疲惫的时候,这不正是治愈心灵创伤的一剂良药吗!<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