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标傲世与和光同尘----读阎真小说《沧浪之水》并观其改编之电视剧《岁月》

映山红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闲遐时光,随意在小米电视里找来评分较高的电视剧《岁月》看看,未料不看则已,一看就欲罢不能,23集电视剧2天看完。再在淘宝买了电视剧所改编的阎真小说《沧浪之水》,昨天终于读完。掩卷长思,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电视剧《岁月》导演刘江拍得非常好,演员胡军、梅婷、于和伟施京明等演得也非常到位,网络评分实不我欺!该剧2007年就在北京卫视播放过,可能我那时忙于工作生活,没有留意它的面世。对比原著《沧浪之水》,电视剧削弱了对现实的批判,侧重于官场之间斗争,结尾依然给人以希望,传达出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传统理念。而小说《沧浪之水》更加冷峻、现实,以犀利如刀之笔叙述主人公从孤标傲世到不得不向现实妥协,最后达到和光同尘的生活经历及心路历程,揭示了二十世纪末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现实的困境和权力的诱惑,无不让这一群体经受着人格的煎熬及灵魂的拷问。小说主人公最后向现实的妥协,让人读后有一种深深的沉沦之感,正如小说通过主人公内心独白所说:我在大势所趋别无选择的口实之中,随波逐流地走上了另一条道路,那里有鲜花,有掌声,有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我失去了信念,放弃了坚守…我的心中也有隐痛,用洒脱掩饰起来的隐痛,无法与别人交流的隐痛,这是一个时代的苦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说《沧浪之水》是以主人公池大为的第一人称角度书写的。池大为有一个很高的起点,80年代的研究生毕业,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高学历。80年代正是刚开始大力推行领导干部年轻化、专业化的时候,池大为是理想的干部候选人,因此被卫生厅马厅长直接留在厅里了,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但因为自小父亲的影响,池大为一直抱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那种内心的清高,孤标傲世,容不得一点瑕疵,不愿意为了前途而破坏内心的道德准则,更不屑为五斗米折腰。他看不惯药材市场的调查方式,看不惯厅里买车,直接抨击这种现象,得罪了马厅长,却又不愿与之套近乎,甚至反对女朋友屈文琴去和马厅长及其夫人沈姨套近乎,觉得是委屈了自己的人格。看到同事丁小槐等人自私自利的一些做法,更感到恶心,不屑于与之为伍。这样一来二去,厅里直接把他调去中医学会坐冷板凳了。池大为就这样从一个很好的开局,直接走进了低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刚开始的时候,池大为心态还不错,依然保持着原来的风骨和高尚的行为准则,做一个孤标傲世的传统知识分子。但随着结婚生子,生活上的穷困潦倒成为强大的催化剂,使池大为彻底脱胎换骨。池大为的改变是从儿子池一波的出生开始的,老婆董柳生孩子住院要钱,池大为东拼西凑,最后才从妹夫那借到钱。孩子生下来以后,董柳要给儿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奶粉,食物,冰箱,摇篮,衣服,这都要用钱,池大为的工资自然是捉襟见肘。更难堪的是,原本分到的单人间,随着岳母住进来照顾孩子,根本不够住,夫妻生活都不方便过。儿子要上幼儿园,想送去条件最好的省政府幼儿园,托了好多关系都进不去,而卫生厅到级别的干部的儿子,比如当初比他学历低的同事丁小槐的儿子,却都顺利的进了省政府幼儿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终促使池大为决定改变的是一次儿子被开水烫伤的事故。儿子被开水烫伤后,立马送去省人民医院,因没带够钱,一时也凑不齐那么多钱,自己打躬作揖,说明自己是省卫生厅的,都没用。而丁小槐一个电话,就可以在暂时不用交钱的情况下,让孩子得到治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实的残酷,再加上其他一些事情,比如回北京的同学聚会,比如和卫生厅的老才子、一直坚守传统知识分子道德情操、甘于清贫一辈子的晏之鹤晏老师的深刻长谈。池大为彻底认识到在当今时代,以古代传统知识分子为楷模,孤标傲世,将自己定位于他们的道德框架之中,只能使自己的人生是无根的人生。正如晏老师所说“那些人的气性景仰景仰是可以的,学是学不得的。我景仰了一辈子,学了一辈子,怎么样?”,“他们才气冲天,不可拘于斗室之内,性情独异,不肯垂首低眉伏小。他们是为社会不容的人,官场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他们必须出局。这成就了他们,又祸害了他们,他们的一生无不悲凉凄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决定彻底改变后的池大为,以近乎不择手段的方式,去接近马厅长,揣摩马厅长,以马厅长之心为心,运用各种资源、手段上位,终于在几年时间,由普通科员逐级晋升,最后接任省卫生厅厅长之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池大为的蜕变过程,虽然有着强烈的思想交锋、内心煎熬,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坚守。这种转变确实是一种现实,作者阎真应该是深知其味,自己或友人有着亲身体验或切肤之痛,才能写出知识分子面对传统道德与现实利益的矛盾与纠结。书里面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以及晏老师历经坎坷后的体悟,将传统知识分子孤标傲世不见容于世,必须面对现实做出变通,才能让自己不被时代抛弃的理由,和盘托出,让人深有同感。然而,当这些传统知识分子最终和光同尘之时,内心又是那样的迷茫与失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愿《沧浪之水》这部小说只是反映二十世纪末传统知识分子的失落,而不是一部教科书,教后来的知识分子摈弃传统,毫无纠结地向现实低头,毕竟,知识分子的道德底线是引领社会风气的最后堡垒!也许电视剧《岁月》的编剧也是基于这一点,改变原著的一些人物与结构,依然表现出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道德底线与风骨,让电视剧的主人公在变通之后,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