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过年

张惠娟

<p class="ql-block"> 文/编辑:张惠娟 图片:网络</p><p class="ql-block"> 儿时的好多记忆逐渐模糊,但那些关于过年的碎片却随着岁月的沉淀越发清晰……也许是因为再也回不去了,所以对我们来说才那么珍贵。每一个关于儿时过年的符号都牵动着我的心。</p> <p class="ql-block"> 鞭炮</p><p class="ql-block"> 放鞭炮似乎是过年时小孩儿们最期待的事儿。</p><p class="ql-block"> 过了腊月二十,村里的鞭炮声就络绎不绝。我们偷偷拿出大人们准备过年的炮仗,拆开后一个一个地放,看谁的响。放完的炮仗我们还要捡回来,掰开,露出残余的火药,用火柴一点,“呲”“呲”"呲”火药幻化成一阵闪耀的星,像小呲花一样。虽然时间很短,但已让我们足够快乐。</p><p class="ql-block"> 我最喜欢钻天猴,山东老家跟它叫“骑客”,很形象的一个名字。一根长约30厘米的细竹片顶端粘着一个鞭炮,我竖着拿在手中。一点着,“嗖”的一声,一溜火光直冲夜空,然后就是“啪”的一声脆响,不但好看而且好听。</p><p class="ql-block"> 呲花比炮仗贵,家家户户一般在三十晚上才舍得放。为了看到更多的呲花,关系要好的几户人家商量好了轮流放。我们一帮孩子们先一起去这家,再叽里咕噜地跑到那家,看谁家的呲花漂亮。我们奔跑着,欢呼着,伴随着奔涌向上的火树银花,喜气也在每个院子里漾溢开来。</p> <p class="ql-block"> 饺子</p><p class="ql-block"> 过年,当然要包饺子了。虽然平时很少吃肉,冬天的韭菜更是特别贵,但是过年一定能美美地吃上一顿韭菜肉的饺子。</p><p class="ql-block"> 爸妈包着饺子,我在旁边跑跑跳跳。有时好奇,我会学着大人的样子捏上几个不成形的“怪饺子”。我们一边听着村头大喇叭里范琳琳唱的《黄土高坡》,一边乐呵呵地包饺子,满心期待着饺子下锅的香味儿扑鼻,估计这就是最有过年氛围的画面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很多家庭都是烧柴禾做饭。每年腊月二十五,妈妈就开始围着头巾在灶台上忙活起来:蒸小馒头,炸油香,炸丸子……炸出来的吃食,留着过年初二到十五做成蒸碗待客用。在一旁“呱嗒”“呱嗒”拉风匣的我,总是能第一个吃到刚出锅的油炸食品,那个香啊,满口都是年味儿……</p> <p class="ql-block"> 春晚</p><p class="ql-block"> 过年,看春节晚会必不可少。不过在80年代的农村,谁家要是有一台黑白电视机还是件很稀奇的事。</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妈妈带我去姥姥家探亲,背回了一台14寸的熊猫牌黑白电视。从此我家就成了看电视的“据点”。大年三十晚上,要好的邻居们围在一起,嗑着瓜子,喝着茶水,满怀期待看春晚。还记得1987年,高大英俊的费翔,劲歌热舞带来一曲《冬天里的一把火》,<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夜之间红遍中国,至今</span>仍为人津津乐道。</p> <p class="ql-block"> 衣</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对我来说,过年最开心的事就是有新衣服穿。那时,衣服大多是自己做的,为此,不知妈妈熬了多少个日夜。</p><p class="ql-block"> 谁家买了新衣服,有了好的样式,妈妈就会拿过来,翻来覆去地看上几遍,过几天妈妈的巧手就会变出一件一模一样的来。为了让做出来的衣服更漂亮,妈妈会在合适的位置绣上小图案(小动物或花朵),就连裤子的侧边,也会被妈妈精心地扎上两条彩色的裤牙子。</p><p class="ql-block"> 三十晚上,妈妈将做好的新衣服压在枕边,谁也不让动。</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我早早地从炕上爬起来,穿上新衣,心里那个美呀!每每人家问道:“你的衣服真漂亮,谁给你买的”,我都会自豪地说:“这是我妈给我做的……”</p> <p class="ql-block"> 糖</p><p class="ql-block">&nbsp; 八十年代,糖块是很稀罕的,但平时不能痛痛快快吃的东西,过年会得到满足。</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早上起来,我就开始兴奋了。平时不爱跟大人打招呼的我,现在见了谁都不怕,因为长辈们会给小孩儿分散糖块儿。半天下来我的袄兜儿裤兜儿都塞得鼓鼓囊囊的。 </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我先一股脑儿地把糖掏到炕上,把它们排好队,糖块们像士兵一样等我检阅。我注视着上面的图案和文字,想象着:里面究竟是什么糖,吃起来是什么味道呢?</p><p class="ql-block">&nbsp; 过年的时候糖多,&nbsp;我“嘎嘣”“嘎嘣”&nbsp;地三下五除二就把糖嚼碎了,追求那种短时间的甜味满足。平时我可舍不得这么吃。我伸出舌头,轻轻地在糖表面卷来卷去,把那层刚融化的甜淋漓尽致地舔尽。一颗糖,能在嘴里含上半天呢!</p><p class="ql-block"> 最让我难忘的是和小伙伴们分硬糖吃的情景。不论谁有了一块糖,都舍不得自己独享,咬牙切齿地“嘎嘣”一声咬成两三半,递给身边的朋友,大家一起快乐地吮吸甜甜的糖汁,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那些花花绿绿的糖纸,我舍不得扔,选择好看的压平整,夹到日记本里。没事的时候和小伙伴们比比谁收藏的糖纸多,要好的我们还会把糖纸当礼物互赠。前几天山东老家的小学同学明芹告诉我,我送她的糖纸还在老家保存着呢……</p><p class="ql-block">&nbsp; 日子就像长了翅膀般一晃而过,夹满糖纸的日记本被遗忘在岁月深处,布满时光的尘埃。而我早已过了爱吃糖的年龄,也没有了收藏糖纸的热情。但是,那些吃糖的时光,收藏糖纸的岁月,缤纷亮丽了我的童年。</p> <p class="ql-block"> 儿时过年的欢乐情景,仿佛在岁月的云烟中飘零飞散,却在我的记忆中历久弥新。如今缺衣少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我也从一个稚气小儿走入中年行列。但是不管我们的年怎么变,都藏着一份浓浓的情,一种醇厚的味儿。</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  声明:本篇图片源自网络。80年代,我没有手机,也没有相机,一张80年代过年场景的图片也没有😒从网上选择图片下载时,发现有的图片经典到无法替代,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摄影的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