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何斌老师

福长

<p class="ql-block">3月23日晚,何斌老师谈柴瓷</p><p class="ql-block">该窑近些年陆续发现了一批类似五代柴瓷的残片和器物,器型有佛像、瓶、尊、盘、碗、洗等,且佛像居多,有佛祖、笑佛、观音、文殊、普贤菩萨等,造型有佛头及立、卧、坐、躺姿,异常精美,应反映当时最高制作工艺水平;瓶类器型,有园形、方形、扁形,装饰工艺有刻划、模印、镂空、花卉、文字等;盘类有直口、折腰、圈足等;碗钵洗类有卧足、花口、刻海水和莲瓣纹等。那些大量的佛教题材的瓷器出现,一是证明当时崇尚佛教,二也是当局“毁佛铸钱”、以瓷代铜政策的结果(史书均有记载)。这类器身高度大多为三十到七十多厘米不等,甚至还有一米多高。釉层较薄无流釉现象,釉色大部深蓝色,也有孔雀蓝、浅蓝、青、黄。有的佛像脸部和器身上用肉色、红色、黑色釉点缀,更显华丽逼真。器物胎体较薄,手感轻飘,均为模制工艺;器内有的施薄釉,底部有釉;大部为垫烧,大型器物底部为三至五枚方形垫块支烧,碗盘瓶类使用垫饼;足墙无釉处露黄土色,断茬处胎质灰白较疏松,烧制温度较低,大概有一千摄氏度左右,扣之声发闷,釉面均有小细纹开片。这些特征与史上传闻的:“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以及黄土足基本吻合,尤其浅薄的玻璃釉面经清洗后更显明光锃亮、光鉴照人,这在以往其它瓷器中是前所未有的,另其蓝色釉看上去与雨后蔚蓝的天空几无二致。器物上有的有底款,如用阳文印刻“尚食局”、“内府”和“大周”字样,尚食局和内府应是皇室内设的机构,大周应是五代时期后周的国家称谓,可见该类器物并不一般,重要的是有的器身暗刻有:“显德三年,内府敬造 三百八十二 新郑县”。此处“显德三年”是柴世宗继任第二年后仍沿用前任的年号,“内府”应是官府和皇家机构,“敬造”应为所造器物尊称,数字应是烧制的数量,刻有“新郑县”应为该县定烧,即内府授命为新郑县特地定制一批供器。所刻新郑县应是现在的河南省郑州市所辖的县级市新郑市,改市前一直称为新郑县,但是在五代后周时它并不是一般的县,柴世宗的前任、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死后就葬在新郑县,连柴世宗、皇后及其儿子去世也都安葬于此。后周的四座皇陵就位于现在新郑市的郭店村,可见当时新郑县是京畿汴附近皇家选定的风水宝地。所以当时皇家为新郑县定制了一定数量的供器是有其特定含义的。经研究分析,这些新发现的以蓝色为基调的、带大周、内府款识和后周显德纪年款识的器物很可能是我们寻觅千年、名不见经传、大名鼎鼎的一代瓷皇——柴瓷。</p>